正文

前言

人间词话全译释评 作者:王国维 评


前言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觉醒的知识分子充分体会到清政府的无能,“弱国必挨打”,“弱国无外交”已成为共识,于是纷纷探索挽救国家的方法,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西方,意图借他国的经验,推动自己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政治家通过出洋考察学习,提出官制、法制的改革;实业家注意科学知识、机械制造、矿产开发,力图富国强民;文学家广泛吸收西方文学、哲学,扩展思考的领域。一时间,洋务、西学成为一种时尚,对国家的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众多出类拔萃的文学家中,能中西合璧、学用结合的,王国维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礼堂,后更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刻苦读书,精研经史,十六岁中秀才。1898年初,王国维到上海,入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做文书、校对,参加罗振玉创办的东方文学社。自此努力学习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论著,尤其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深相契合,笃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与博爱主义伦理观,同时偏重“直观”的美学观。1905年作《红楼梦评论》,即以叔本华的哲学观为根本。1906年作《人间词》,1908年作《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与《人间词话》。辛亥革命后,王国维东渡日本。1912年,完成中国戏曲史的开创之作《宋元戏曲考》,旋埋头于古文字、器物、史地考证。1916年归国,后曾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研究导师。1927年6月,北伐军北上,投昆明湖自杀。

《人间词话》虽然称为“词话”,但是它所论并不局限于词,应该说它是一部关于诗词的美学著作。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敏锐的目光与深刻的思辨理性,把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观相融合,形成了中西兼融的特点。他标举文学的功能是反映人生,所以要有真性情,要摆脱功利的束缚,以超功利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表现人们真实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因此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以“境界”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他认为“境界”覆盖了以往诗人、词人、评论家所提出的“气质”、“兴趣”、“神韵”、“格律”等多种内容,把写景与言情有机地统一起来。“境界”的主要关键,在于任何作品一定要写真景物、真感情,而且在表现上要鲜明真切,写景必豁人耳目,言情必沁人心脾。要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美,直观地告诉读者,反对词的堆砌词藻、华而不实,反对把词作为应酬的工具,因此特别推崇李后主、冯延巳和北宋人的词作。在艺术手法、取材等方面,在文学的造境与写境,即理想与写实,王国维都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因此,《人间词话》问世后,成为新旧读者中影响最大的词学著作;他对“境界”的阐述以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名言等,使《人间词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间词话》存世有稿本与通行本,最初在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上连载,计64则,由王国维手定。现通行本均以手定稿64则为上卷,删存稿50则为下卷,取王国维删去的12则及其他论词评语为附录。这次评释即仍以手定稿与删存稿为上下卷,不收附录。每则新拟标题,加以今译,并作评释。原文中涉及的诗词,均全文引录,并作简注、评点,在部分条目后增“扩展阅读”,选录与原文所论相关相近的诗词或典故、相关论述,俾与原文互相参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李梦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