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黄帝的传说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超值全彩白金版) 作者:刘媛 著


第五章 黄帝的传说

黄帝的诞生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附宝。有一天,附宝在祁郊野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附宝感到全身麻木,眼花缭乱,从此,她就怀孕了。巫婆们奔走相告:“不久这里必有圣人降生!”可十个月后,她却丝毫没有一点儿要分娩的迹象。附宝等啊,盼啊,直到满二十四个月的时候,也就是二月二日那天,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她才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黄帝。从那时起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黄帝自出生时起,就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有四张脸,并且当其他婴儿还只知道啼哭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口说话了;当其他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经出口成章了;当其他孩子还不谙世事的时候,他已经无所不通了。黄帝的成长速度之快让人瞠目,所以人们都将其视为神灵。在黄帝十五岁的时候,就被推举为轩辕部落的酋长,后成为有熊国国君。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领导者,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黄帝时期,天地之间的东西南北中都各有一个神领管。

东方的首领太,东方属青色,称青帝。东方是大川深谷水流所注入的地方,也是太阳、月亮所升起的地方。东方之人体形尖,高鼻子,大嘴巴,肩膀像鸢一样,走路踮起脚后跟,人个子高大,成熟早,但不能长寿,那些地方适宜种麦子,多有虎豹出没。

南方的首领是炎帝,南方属火,称赤帝。南方是阳气所聚积的地方,酷热潮湿占据着这个地方。那里生活的人高个子,上部尖,大嘴巴,眼角有皱纹。人早成熟,死得快,那个地区适宜种植稻子,多独角犀牛和大象。

西方的首领是少昊,西方属金,称白帝。西方是高山大川产生的地方,也是日月落下的地方。那里的人脊背弯曲,长脖子,昂头走路。那里的人勇敢强悍而不讲仁慈。那个地方适宜种黍子,多产牦牛和犀牛。

北方的首领是颛顼,北方黑色,称黑帝。北方昏暗不见阳光,是被上天所封闭之处,也是冰雪常年不化,蛰伏动物长期隐蔽的地方。那里的人身体萎缩,短脖子,大肩膀,尻尾向下突出,他们愚笨,但是长寿,那个地方适宜种植豆类植物,多出产狗、马。

中央地方的首领就是黄帝,辅佐他的是土神后土,土的颜色是黄色的,所以被叫做“黄帝”。中央是四面通达,八风、云气、雨露所会合之处,那里的人大脸盘,短面颊,胡须很美,身体过肥胖。黄帝聪明仁慧而善于治理国家。那个地方适宜种谷物,多产牛羊及六畜。黄帝热爱人民、热爱和平,四方的黑白青赤四帝总是觉得中央之地土地肥沃,总想进攻黄帝。

黄帝不得已只好和四帝开战。由于黄帝仁慈,士兵上下团结,加上人民的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众神之山——昆仑山

西北方的昆仑山是黄帝在下方的帝都。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山顶上最高的地方生长着一株大稻子,这株大稻子高达四丈,粗有五围,在大稻子的南边是绛树生长的地方,除了有雕鸟、蝮蛇、六首蛟外还有一种奇特的生物——视肉,又称聚肉。那么它奇在哪里呢?原来,它是一块没有四肢骨骸的净肉,形状象牛肝,在肉团中间长着一对小眼睛。它的肉传说总是吃不完,吃了一块,马上又会长出一块,而且吃了它的肉可以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它本身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煮不死、晒不死、渴不死、饿不死、淹不死。这种总吃也不见少,而且能够延年益寿的生物,可能就是很多帝王将相寻找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吧。

昆仑山山顶四周环绕着雪白的玉石栏杆,山的每面都有九眼泉井、九扇门。进入门内就是帝都。帝都宫殿的正门面对东方,迎着朝阳,叫做“开明门”。门前有一只神兽,叫做开明兽。它威风凛凛地站在门前,面向东方,守护着这座“百神所在”的宫城。开明兽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形体很像虎,长着老虎一样的爪子,九条尾巴。这个神兽主管着上天的九部及黄帝苑圃的时节。

帝都的西面生长着珠树、玉树、璇树,树上有凤凰和鸾鸟栖息。这些凤凰和鸾鸟据说非醴泉的水不喝,非练石不食,它们负责管理帝都里的用具。帝都的东面生长着沙棠树和琅树,琅树上的果实是像珍珠般的美玉,非常宝贵,黄帝特别派了一位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的天神离朱看守它。离朱住在琅树旁边的服常树上,三个脑袋轮流睡觉,八小时换一次,不分昼夜地看守,明察秋毫,就是有通天本领的人也休想偷得一颗果实。帝都的南边,生着绛树、雕鸟、蝮蛇等鸟兽。帝都的北面还有碧树、瑶树、文玉树等植物,它们都是生长美玉的树。还有一种不死树,据说吃了这树上的果实就可以长生不老。

昆仑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体很像羊,却长着四只角。这野兽名叫土蝼,能吃人。山中还有一种鸟,它的形体长得很像蜜蜂,大小同鸳鸯相似,名叫钦原。这种鸟如果螫其他鸟兽一下,被螫的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的是树木,树木就会枯死。昆仑山中还有一种鸟,名叫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

昆仑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同棠树相似,开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味道与李子相似,但没有核,名叫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吃了它,就不会被淹死。昆仑山中还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名字叫做宾草,它的形状很像葵,味道像葱味,人们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

昆仑山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它们从这里出发向南流去,再流向东,注入无达。另外还有赤水、洋水、黑水也都发源于这里,但是它们的流向不同,最后注入的地方也不同:赤水向东南流去,注入天之水;洋水向西南流去,注入于丑涂之水;黑水向西流去,流入大。

黄帝的花园与行宫

传说黄帝常常到昆仑山上的赤水河畔游玩,陶醉在山水之中。有时候高兴了他还会从这里出发向东北散步,大约走四百里的地方就到了槐江之山。槐江之山被白云围绕,它的位置比昆仑山还高一倍,远望去好像悬挂在半天云中。它方圆几百里,长满奇花异草,还有各种鸟兽活动。丘时之水发源于这座山,然后向北流去,注入泑水,水中生长着很多蠃母。槐江之山上遍布着青雄黄,蕴藏着丰富的琅、黄金、美玉,山向阳的南坡遍布着丹粟,山背阴的北坡遍布着五颜六色的金和银。这里是黄帝在人间最大的一座花园,被称为“悬圃”。登上悬圃便能够和神灵沟通,能够呼风唤雨。

再往上走比悬圃高一倍的地方,就是与上天相联系的地方,登上那个地方便可以成为仙人,传说那里就是天帝的居室。

这个美丽的花园由一位长着人的面孔,马一样的身子,背上长着一对翅膀的神主管,这个神叫做英招,他身上的斑纹和老虎的斑纹很像,他常常飞行在空中,巡视四海,时而发出如骝的叫声,向悬圃中的鸟兽传递平安的信号。

站在悬圃俯瞰四周,西南方向可以看见昆仑山笼罩在银色的光辉里,可以看见从宫殿四周流出的水如四条美丽的飘带装饰着帝都;向西方望去,能看见一个水泽氤氲的大湖,湖面辽阔,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传说这里就是后稷神灵的居所,山中遍布着美玉,山背阴的北面,生长着奇形怪状的大树;向北望去,可以看到诸毗,一个叫做槐鬼离仑的神仙住在这里,与他同住的还有许多鹰、鹞;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恒山,这里是穷鬼居住的地方,穷鬼们物以类聚,它们都聚集在恒山的四胁之下。恒山上有水流,叫做瑶水,河水很清。这座山中的天神形貌很像牛,但却有八只脚,两个头,长着马尾,发出的声音如吹号角一样的响亮。这种天神一出现,天下就会大动兵戈,发生灾乱。

在中原山脉的十里外有一座高山屹立,叫做青要山,这里实际上是黄帝秘密居住的地方之一。山中生活着很多驾鸟。在山峰的顶巅,可以南望渚,那里是大禹的父亲鲧化成熊的地方,生长着很多仆系、蒲卢。

青要山由武罗神管理。武罗神的形貌是人面,身体上有豹子一样的花纹,腰很细小,牙齿很白,以金银做耳环,它的叫声好像玉石的碰击声。畛水从山中流出,向北流去,注入黄河。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如同草,但茎叶是方的,开着黄色的花朵,结的是赤色的果实,它的根像蒿的根,它的名字叫做荀草,人们如果吃了这种草,能变得很漂亮。传说山中还有一种鸟,羽毛是青色的,眼睛是浅红色的,尾巴上的羽毛是红色的,形状像野鸭,吃了它可以生小孩。透过这些动植物可以判断出,它是一个适宜女神居住的地方。

这里居住着武罗神,她是一个很妖媚的女神。就像屈原《九歌·山鬼》中描述的:那女子居住在深山里,深山披着薜荔的衣裳,用菟丝的带子束着,她的眼睛明亮如两汪秋水脉脉含情,嫣然浅笑脸上有两个自然的酒窝,她性情温和慈爱,身体苗条,长着红色花纹的豹子是她的坐骑,聪敏的文狸追随着她,辛夷花木是她的车乘,桂芝缠绕在她的旌旗上,车上罩着石兰,杜蘅的流苏下垂,她折取香花送给她思念的人。

女神武罗生活在山中,当黄帝到这里居住的时候,她会从西北四百二十里叫做峚山的地方寻找玉膏献给黄帝。

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丹木,它长着圆形的叶子,红色的茎,开着黄色的花朵,结的是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味道是甜的,人们吃了它,就不会害怕饥饿。丹水发源于这座山,向西流去,注入稷泽,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流出的玉膏灌溉丹木,丹木生长五年以后便五色皆俱,光艳美丽,五味俱全,发出诱人的馨香。相传黄帝就是吃了源头的白色玉膏觉得味道很好,便取山中的玉华,而投在钟山向阳的南坡,作为玉种。钟山上就生长出一种叫做瑾瑜的玉石,最为精美,玉理十分细腻、精密,润厚而放射着光泽。

从峚山到钟山,有四百六十里路,两山之间都是水湖,里面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奇鸟、怪兽、奇鱼,它们都很服从武罗神的管理,所以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景象。

此外武罗神还采摘山中的荀草送给黄帝,并驾车到昆仑山上去取视肉让黄帝在这里享用。

黄帝见她把行宫打理得如此井然有序,就更加喜欢这里。据说,就因为黄帝的喜悦,青要山周围地区才变成了一个水清草美、盛产美人的地方。

失落的玄珠

黄帝经常到昆仑山上来游玩。有一年春天,他从峚山到昆仑山,在赤水边上停留了一会,看到水波荡漾,很多鱼儿跃出水面,黄帝满心欢喜,手舞足蹈,一个不留神将放在袖子中的最珍爱的一颗又黑又亮的珍珠掉在了赤水的边上。

回到帝都以后,黄帝才发现珠子不见了。这是一颗能给人带来吉祥,能帮人避免灾殃的宝珠,黄帝很着急。黄帝想,自己只在赤水边游乐来着,宝珠一定是掉在赤水里了,于是,就派一个聪明伶俐的天使知去为他寻找珠子。

知来到赤水边上把两岸仔细找了一遍,岩石中,沙滩中,都找了,却没有发现宝珠的踪影,他只得两手空空地回来禀告黄帝。黄帝也没有办法了,最聪明的天神都找不到还能怎么办呢?黄帝想起了离朱。他派知去替离朱到服常树上看守琅树,让离朱去寻找宝珠。因为离朱是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的天神。

离朱奉命前去寻找。他六只眼睛都很明亮,却也没发现宝珠。黄帝更加着急,难道宝珠被赤水中的精灵吞噬了?黄帝又派吃诟去寻找,吃诟能言善辩,他到赤水河边仔细寻找,辨别水里的动植物,但是结果还是很让黄帝失望。

最后,黄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派了那个最粗心大意的象罔去寻找。象罔漫不经心地走在赤水河岸上,用他那恍惚漂移的眼睛随便向周遭看着,不经意间,他看到水边一丛蓬草中有光芒晃动。象罔走近一看,那个又黑又亮的宝珠正静静地躺在草丛里。象罔弯腰拾起珍珠,心里欢喜,不禁说:“哎,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珍珠,知、离朱、吃诟都来寻找却都没有找到,不知他们费了多少功夫呢,可是我没有费吹灰之力竟然找到了。”于是欣欣然地到黄帝那里交差了。

黄帝看见心爱的珍珠被这么个粗心大意的天神找到了,不禁惊叹:“三面六目、能言善辩的人都不能找到,粗心大意的象罔却找到了,他一定是很能干,而且很会办事的人。”于是,黄帝就让象罔替自己保管这颗心爱的宝珠。

哪知道这个被黄帝称为“能干会办事”的象罔,把珍珠放在袖子里,依然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东游西荡的。

珍珠的事情被昆仑山下震蒙氏的一个女儿知道了。她听说吃下这颗珍珠可以吉祥如意,避免灾殃,就想把它弄到手。她带了自制的青稞酒,爬到了昆仑山上,吹起箫来。她知道象罔正好要从这里经过。象罔听见箫声很沉迷,就停下来听,震蒙氏的女儿就趁机献上青稞酒。就这样,她吹箫,象罔边听边喝,边喝边听,慢慢就醉了,震蒙氏的女儿就从象罔身上偷走了珍珠。

黄帝听说了这件事,很懊悔把好不容易找到的珍珠交给象罔保管。当他知道是震蒙氏的女儿偷走了珍珠,就马上下令追捕震蒙氏的女儿。震蒙氏的女儿害怕被捉到,就把珍珠吞到了肚子里,然后跳进了赤水,变作了一个马头龙身的怪物——“奇相”。

传说在震蒙氏的女儿跳进赤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光明灿烂的树来,树的形状和柏树有点像,树叶都晶晶闪亮,在主干的两旁对称生出两枝树干,和主干并而为三,远远望去有点像彗星的尾巴,于是,这棵树就被叫做“三珠树”了。

公平的裁判

黄帝长着四张脸,东西南北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发现。神仙世界里也有很多争斗,所以,黄帝时常会充当公平和正义的裁判者。

钟山的山神烛龙的孩子名叫鼓。鼓的形貌是一副人脸,但身子和龙一样,他和另一个叫做钦的神,一起把葆江杀死在昆仑山的南边。黄帝知道此事后大怒,马上派人到下方去,将鼓和钦一起杀死在钟山东边的瑶岸,还了葆江一个公平。可是这两个暴徒,戾气不散,钦化为一个大鹗,全身是黑色的花纹,白色的头,红色的嘴,它的叫声像晨鹄啼叫,它如果出现,天下就要大动干戈,不得安宁;鼓也化成了鸟,叫做鸟,它的形貌很像鹞鹰,红色的足爪,直直的嘴巴,身上有黄色的花纹,头部是白色的羽毛,它的叫声同鹄的叫声相似,它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便会大旱。

还有一次,长着人脸庞蛇身子的天神贰负的下臣危,挑拨主人和另一位人面蛇身的天神发生了矛盾。贰负没有什么主见,危便劝唆主人,两人合伙杀了那个天神。黄帝大怒,便把他俩捉到了疏属山中,捆住他俩的右脚,反绑他们的双手,然后,把他们系在山中的一棵树上,以惩罚他们的罪恶。

黄帝非常可怜那个被谋杀的天神,就派人把他运到昆仑山,命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几个巫师,各人拿了自己配制的不死药去救活他。三七二十一天后,他果然活转过来了,但是却已经迷失了本性,跳到昆仑山脚下弱水的深渊里,变成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吃人怪物。

据说,到了汉代宣帝时,有人在疏属山中石盖之下发现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被捆绑着,已经变得如同石头人一样了。这两个人被运往长安后,宣帝向群臣询问是怎么回事,刘向说:“这是黄帝时候的贰负和危,他们犯了大逆不道的罪,黄帝不忍心杀他们,便把他们放逐到疏属山,后世圣明的君主会放他们出来。”宣帝不相信,说刘向这是妖言惑众,下令将他逮捕入狱。刘向的儿子刘歆对宣帝说,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用少女的乳汁喂那两个人,他们就可以活过来。宣帝于是派人用少女的乳汁喂他们,那两个人果然活了过来。他们对宣帝说自己真的如刘向所说是黄帝时代的人。

宣帝非常高兴,提升刘向为大中大夫,刘歆为宗正卿。

黄帝管理鬼蜮

伟大的黄帝不仅统治神的世界,也统治鬼国,他派他的两个兄弟神荼和郁垒管理那些游荡在人间的鬼。神荼和郁垒居住在东海的桃都山上,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枝叶繁茂,盘曲蜿蜒三千多里,树上站立着一只美丽的金鸡,每天太阳升起,它和扶桑树上的玉鸡就会一起鸣叫起来。

扶桑树上的玉鸡是叫人间的人们出来劳作的,而这只金鸡的鸣叫则是提醒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和游荡的鬼的。两位神一听到金鸡的鸣叫,马上到桃树东北的树枝间的鬼门把守,检查那些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那些游荡的鬼要在听到金鸡的鸣叫之前,返回鬼域,否则就会被阳光刺死。

两位大神认真检查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如果发现有在人间作恶的,妄自残害好人的,兄弟俩一定秉公执法,绝不姑息,立刻用芦苇绳子将他绑去喂桃都山上的老虎。

民间除夕夜里贴门神的习俗就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最初,人们用桃木雕刻成两个神,放在门框的上方,还画一个大老虎,用来抵御邪魔鬼怪,后来就简化成把两个人的画像画在门上,以达到驱魔的作用。

除了这两位神,南方的荒野里的十六个神人也替黄帝管理鬼。这十六个神人每个都是窄窄的脸颊,红色的肩膀,手臂和手臂互相挽连起来。他们是在昆仑山下替黄帝守夜的,因为鬼都是在夜晚活动。他们红色的肩膀在夜晚就好像点着的灯火一样,鬼怪都很害怕,都不敢在晚上惹是生非了。

在民间,有老人会告诉孩子夜里走路不能回头,因为每个人肩上都有灯,回头的话灯就会被吹灭了,鬼怪就会来侵袭。这大概就源于这个十六个神人的传说吧。

黄帝手下有个叫后土的大臣,手执绳墨统治四季八方。绳墨作为法度,平直而不弯曲,修长而无尽头,长久而不破败,遥远而不会遗忘,与大自然的德泽相融合,与神灵的明察相一致。除了这一职责,后土还是幽冥世界的统治者,是幽都的守护者。

在北海内的一座幽都山上,黑水从那座山中发源,山上有黑色的玄鸟、玄蛇、玄豹、玄虎、还有叫玄狐蓬尾的大尾巴狐狸。和它毗邻的是大玄山,山上的人皮肤黝黑,所以被称做玄丘民。附近还有个大幽国,大幽国的人因膝下的双脚是红色的,所以叫赤胫民。大玄山和大幽国也属于幽都。

把守幽都城门的是巨人土伯。他长着虎头人身,头上有尖利明晃的角;有三只眼睛,像铜锣一样大;嘴巴似火山口,耳朵如蒲扇,鼻子像小桥,腿像大柱子;身躯庞大,顶天立地。他站在幽都门口,幽都变得更加恐怖。他有的时候会发脾气,会晃动着庞大的身躯,赤着脚,摇晃着尖利的角,张开满是血污的大手,追赶着幽都里那些可怜的鬼魂。每当这时,幽都就会哀号声一片,并且到处都是躲避的鬼影。每每土伯发神经都会引起幽都的一阵恐慌。

后土是很威严的神,他知道鬼域的动荡也会影响人间,于是每次他都会将犯神经的土伯押解到冰狱让他去冷静,直到彻底反省。土伯每次从冰狱出来,就乖乖地守着幽都的大门,不敢懈怠,鬼域的非正常骚乱就少了不少。

传说每次人间如果要发生大的战争或者太多的不公平竞争,这时候土伯就会莫名其妙地犯神经,引起后土的愤怒,也只有在这时候,游荡的冤魂才有机会见到后土,诉说自己在人间和鬼域的遭遇。后土会将情况报告给黄帝,使得人间和鬼域同时得到治理,治理过后,幽都鬼域里冤屈的鬼就少了,同时人间就太平很多,往往这时候人间就会出现太平盛世。

黄帝虽然把鬼的世界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是鬼的世界到底有多少鬼怪他心里却没有底,他一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说来也巧,有一次,黄帝到昆仑山东面的恒山去游玩,在海边遇到一个能说人话,非常聪明的神兽,名字叫做“白泽”。白泽知道天地鬼神的事情,尤其了解所谓“精气”变化而来的鬼怪,山精水怪、路劫鬼豺、魑魅魍魉,他张口就来。这让黄帝感到很惊讶,于是,便叫人把白泽神兽说的种种鬼怪化成图,并在图画旁边做了注解,一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从那以后,黄帝就知道所要管理的鬼域的鬼的数量了,非常方便。

有了这张标有注解的图画,黄帝就按照这个召集天下所有的鬼神到幽都来开会,详细分配了各个鬼神的工作。从此鬼域和人间一样有了各种制度,也呈现出了太平的景象。

阪泉之战

传说在炎帝和黄帝大战的阪泉之野上有一座山,叫做具茨山,在具茨山上长着一种草,人们叫它“炎黄和睦草”,是黄帝和炎帝和好的象征。炎黄二帝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少典,父亲去世后,两兄弟失和,炎帝带着一些亲近部落离开有熊氏部落到南方居住。后来炎帝的孙子蚩尤一意孤行,想夺炎帝的位置,为此蚩尤联合他的八十一个兄弟,和炎帝开战,这样炎帝的部落就大乱了,炎帝没有办法向黄帝求助。黄帝立刻出兵援助,并且驱赶着虎、豹、罴等动物,冲破了蚩尤的雾阵、打败了风伯雨师,最后打败蚩尤。

战争结束后,黄帝看到四方的四帝有四种不同的图腾、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作法,这样下去有一天还会有战争的,于是,黄帝就规劝四帝归顺,天下一家。其他的青帝、黑帝和白帝在与蚩尤的大战中,看到黄帝的仁德和能力,就答应了,可是当黄帝把这个想法说给炎帝的时候,却遭到了炎帝的拒绝。炎帝觉得黄帝是在用帮助他打败蚩尤来要挟他,而且炎帝一直认为中原的涿鹿之野应该是自己的,是黄帝不顾父亲少典的吩咐占领了。于是黄帝为了天下为一家,炎帝为着自己心中的一口气,各自率领自己的子民展开大战。

黄帝和炎帝的大战,是最漫长也是最残酷的战争。当时炎帝居住的南方,由火神祝融辅佐,这个祝融长的牛头人身,驾两条赤龙,嘴里能够吞吐火焰。炎帝是一个仁德的人,但是受到祝融的蛊惑,他的子孙和部下都认为涿鹿地区是他们的领地。久而久之,炎帝也觉得涿鹿是自己的领地,而且子孙部下的呼声很高,于是炎帝就带领他们与黄帝开战了。

在阪泉之野,黄帝和炎帝的部队相遇了。炎帝对黄帝说:“黄帝,我的兄弟,这涿鹿之野是我的子民在这里开拓的,这里留有他们的汗水。这里的繁茂是我们用辛劳滋养出来的,你为何带领你的子民盘踞在我的土地上。”黄帝说:“炎帝,我的兄弟,江水是我和子民的母亲河,江水泛滥的时候我不得不率领人们迁徙,涿鹿也是我的子民生活的地方,也留有他们的汗水,你看我们两边的人们,虽然分属于两个阵营,但是他们都是女娲的孩子,就如你和我是同一个父亲一样,如果我们能放下武器,变成耕种的工具,那么这涿鹿的繁茂会延伸到大地的各个角落,会比我们这样的征战更有意义。”炎帝说:“黄帝,我的兄长,我依然这样称呼你,你认为老虎的猎物能够给予别人吗?”黄帝长叹一声,说:“炎帝,我的兄弟,难道每一次的融洽都是战争的序曲吗,那么好,来吧,战士们举起你们手中的武器,以生存的名义!”炎帝说:“来吧,战士们,同样举起你们手中的武器,土地就是我们最好的理由!”

双方在阪泉之野展开了大战。两军势均力敌,征战了三天三夜,征战卷起的尘土遮蔽了日月。黄帝看到这种情况,在军帐里和自己的将士们说:“最不该打的战争就是势均力敌的战争,看着那么多士兵死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怎样才能快点结束这场战争呢。”他的一个将领说:“黄帝,我听说在大海深处有一个白民国,那里有一种神兽叫做飞黄,如果我们能骑上飞黄,我们就能飞行在敌人的阵营里了。”于是黄帝就派这个将领去寻找飞黄了。

这个将领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大海的边上。他看见这里一片祥和,海水湛蓝泛着浪花,海边有海鸥飞来飞去,可爱的女孩在海边嬉戏。将领有了心旷神怡之感。远远望去可以看见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座山,泛着神异的银光,他想肯定是那个岛了。

将领摆渡到那里,刚刚踏上岸就遇见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将领上前行礼,问:“尊敬的长者,请问您知道哪里是白民国吗?我想寻找神兽飞黄。”老人家见这个年轻人很懂礼貌,就捻着胡须微笑着说:“祝贺你疲劳的小伙子,你已经踏上你的目的地,但是飞黄生活在森林深处,可不好找呀。”将领拜别老人,就向森林走去,他沿着森林里的小路走了三天三夜也没有什么发现,他继续努力着。

这一天,他看见一只凶猛的大鸟抓了一只狐狸在头顶飞。他觉得狐狸好可怜,就拉弓射箭救下狐狸。谁知道这狐狸一落到地上背上就长出了两个又长又白的角。将领没看见这一切似的,仍然对狐狸说:“可爱的狐狸,凶狠的大鸟可伤害到你金色的皮毛?”

“哈哈,狐狸?你可看见我背上的尖角,这是飞黄的标志,我刚才是想试试你是否好心,远来的人,战争又要打响了,快上来吧。”将领跨上神兽,抓住它背上的尖角。飞黄摆开它如九尾狐一样的尾巴,它的尖角发出光芒向它同伴发出信号,很快,在他们后面就跟上来一群飞黄。飞黄的队伍加入到黄帝的队伍中,黄帝的队伍很快取得了胜利,炎帝被生擒了。

黄帝取得了阪泉之战的胜利。当士兵押着炎帝走进黄帝大帐的时候,黄帝亲自给炎帝解开绑绳,对他说:“炎帝,我的兄弟,我们都是女娲的子民,天下本是一家,都是手足,以后永不再起征战。你的子民需要你的管理。”

黄帝迎接炎帝回到有熊,在太乙氏的规劝下,兄弟二人登上具茨山,看到父亲少典之墓,不禁悲从中来,抱头痛哭,泪水滴湿了脚下的泥土。一只山雀衔来一粒种子丢在湿土里,第二年春天,种子发芽,长出了一株草。这草春天枝头开两朵并蒂花,花败后会结两根一尺长的棒角,像山羊的两个角,秋天长老了,棒角就自己拧在一起,掰也掰不开。人们说这是炎黄兄弟亲密、和睦的象征,所以就叫它“炎黄和睦草”。

蚩尤的传说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黄帝召集鬼神开会的时候他还参加了。

当时黄帝坐在毕方鸟驾的宝车里,由大象挽着,六条蛟龙跟随在后面,蚩尤带着一群群虎狼等野兽在前面开路,紧跟在蚩尤队伍后面的是雨师和风伯,他们负责打扫道路上的尘埃,(雨师名叫“萍号”,他的身体长得很奇怪,像一只蚕子,但这小东西却不能小视,只要他一用法力,天空中就会乌云密布,顷刻间就会降下大雨来;而风伯名叫“飞廉”,头像燕雀,长着一对角,身体像鹿,长着豹子一样的斑纹,蛇的尾巴,他只要吹一口气就会狂风大作。)再后面就是各种鬼神们了,他们有的牛头人身,有的马面人身,有的人面鸟身,有的人面蛇身……奇形怪状,林林总总。另外,还有凤凰在空中飞舞。黄帝的队伍壮观威武。

走在前面的蚩尤看见黄帝在宝车上满意的笑容,不禁妒火中烧。他想:“我有八十一个兄弟,而且各个能驱赶野兽,论能力我也不比这黄帝差,为什么我要给他做先锋?有一天我也一定要坐到他的位置上,号令众神。”这个自不量力的蚩尤,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却没有看到自己不具备而黄帝却拥有的仁爱、道德、公正等品质。

蚩尤时刻都在计划着夺取黄帝的位置。他知道单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和黄帝抗衡的,于是,他就在每年秋季野兽肥美的时候,打了猎物去拜访风伯和雨师。风伯和雨师本来就是风风火火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心机,在蚩尤的蛊惑下很快就答应加入蚩尤的阵营。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有意帮助蚩尤,蚩尤在庐山脚下还发现了铜矿。他们用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可说是军威大振。

不过,蚩尤盘算,如果要夺得黄帝的宝座,首先就应该夺得炎帝的位置,于是,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就召集他的八十一个兄弟,让他们驱赶着各自所统领的野兽,向炎帝发起进攻。一瞬间,森林的野兽都被他们驱赶出来,整个天空都被野兽奔跑扬起的尘土遮蔽。

炎帝当时有火神祝融相助。火神本领很大,可以蒸干大地上的水,让森林着火。祝融发动火攻,但是蚩尤蛊惑的野兽队伍太庞太大了,已经无法阻挡。再加上炎帝不想看到生灵涂炭,就从南方退到了涿鹿。涿鹿在黄帝的管辖区内。炎帝想:“我退到黄帝的领地,蚩尤畏惧黄帝的威力也就退兵了,等他退兵后我再去说服他,毕竟他是自己的孙子。”

然而,仁慈的炎帝想错了,他的这个孙子觊觎黄帝的地位很久了,打击炎帝只是他进攻黄帝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已。

自不量力的蚩尤见炎帝躲到黄帝的领地,以为炎帝真的怕了他,越发嚣张,索性就坐到炎帝的位置上,并且不断地扩充军队。他听说西南的苗族人,英勇善战,就又去鼓动他们,最终,这个英勇的民族被蚩尤利用了,和他结了盟。

避居在涿鹿的炎帝见蚩尤从南方杀来,就派祝融去和他讲和,让他为天下苍生考虑收起干戈,他可以把南方的领地都给他,只要他不再掀起战火。然而,蚩尤已经走火入魔,议和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天方夜谭。炎帝没有办法,只好组织兵力和蚩尤在涿鹿打了起来。炎帝毕竟兵力少,且蚩尤准备充分,几场战役下来,炎帝就抵挡不了了,没有办法之下只有请求黄帝支援。这样就引来了黄帝和蚩尤的大战。

黄帝战蚩尤

炎帝的不肖孙子燃起战火,这件事早就惊动了黄帝,只是他觉得这是炎帝的子孙,他自己能够处理好,所以就在昆仑山上没有下来。这一天,黄帝正在观看琅树上的玉石,有人向他禀告说炎帝派人向他求救。黄帝知道蚩尤已经打到涿鹿,已经不仅仅是炎帝子孙之间的问题了,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想到此,黄帝感到惊惶,同时也大发雷霆,他马上召集军队,立刻赶往涿鹿。

黄帝毕竟是仁慈的天神,虽然知道蚩尤的用心,但是他还是忍着震怒,首先和蚩尤讲和。黄帝说:“蚩尤,你的祖父炎帝是一个好的君主,他管理的南方,百姓安乐,在那里不是很好吗?涿鹿是我的子民生活的地方,只要你退出涿鹿,我不会去打扰你在南方的生活,这样可以带给人们安宁!”蚩尤冷笑着说:“黄帝老儿,不要在这里痴心妄想了,我来到这里是势在必得,我要的不是小小的南方,我要的是你的宝座。早在鬼神会盟的时候我就已经不满意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了。涿鹿,你的子民能够生存,我的野兽也可以在这里生活。”黄帝见他如此顽固,没有办法,只有迎战了。

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头上还有尖利的绿角,他们以沙子、石头、铁块为食物。他们不仅善于制造各种兵器,锋利的矛、尖利的戟、坚固的盾、巨大的斧头等,还善于驱赶野兽——他们会用鼻子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来吸引野兽;他们虽然说的是人的语言,但是野兽却能听懂他们的话。

蚩尤首先让他的弟兄驱赶野兽向黄帝的军队进攻。这些野兽都是经蚩尤的弟兄“训教”过的,异常凶猛。黄帝的军队遭到惨败。这时候黄帝的一个臣子说:“在东海中有座流波山,山上有种神兽,样子非常像牛,身子是青灰色的,头上没有双角,只有一条腿;它自水中出入则必然带来风雨;它身上光彩夺目,眼睛明亮如日月一般;它的吼声如雷震天动地。这种神兽名叫夔。如果能够得到这个神兽,它的吼声肯定能震慑野兽和苗民。”

黄帝立刻派人去东海寻找。经过仔细观察,去的人发现,夔皮厚硬而粗糙;毛稀少,甚或大部分地方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起源于真皮的角脱落后仍能复生;夔喜欢呆在水里,所以它的皮很光滑……看来即使抓它到陆地上让它吼叫也是很难的,倒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它的皮。这个人把情况向黄帝详细报告后,得到黄帝的允许。这个人便把大网放到水中将夔捕获了,然后,把它的皮做成鼓,再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面,其响声可传到五百里之外的地方。两军再次开展,黄帝命令兵士敲鼓。鼓声在战场上回荡,野兽们都被吓坏了,在蚩尤的驱赶下虽然没有四散奔逃,但是已经不敢进攻了。黄帝暂时取得了胜利。

可是,第二天,蚩尤施展了一种魔法,从鼻孔中喷出弥天大雾,笼罩了黄帝和他的队伍。黄帝军队在作战中常常迷失方向,蚩尤趁机杀戮了黄帝的很多士兵。

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黄帝让他的臣子想办法。他自己也向天祈祷,这时九天玄女,驾着七彩云从天空中出现。九天玄女是人面鸟身的天神,住在九天以外的星云中。她听到了黄帝的祈祷就赶来了。她给了黄帝一个亮闪闪的小铜人,并对黄帝说:“北斗星的斗柄永远都指向北,而这个铜人的胳膊总是指着相反方向。”黄帝谢拜九天玄女。然而全军只有这么一个铜人还是不能全部辨明方向。

黄帝依然很着急,他只好亲自去战场上去看士兵。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他的臣子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原来这个风后正在琢磨小铜人胳膊永远指向南方的道理。他指着北斗星对黄帝说:“九天玄女说北斗星的斗柄永远都是指向北的,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仿照北斗星的斗柄,制作出和它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指向南的车,用它指明方向,我们就能辨别方向了。”于是他就向黄帝请求制作指南车。黄帝非常高兴,为他单独腾出一所大帐,并让人为他准备了足够的材料。风后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制成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风后成功了。

接着,风后用最快的速度为每一个阵营都制作了两辆指南车。在指南车的帮助下,黄帝军队顺利冲出了蚩尤的魔法迷雾,最终战胜了蚩尤。

蚩尤见大雾不能让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就跳到空中呼喊风伯雨师:“风伯刮起你的狂风,雨师奏起你的暴雨吧。”刹那间,大雨倾盆。黄帝赶忙呼喊应龙。

应龙生活在大荒东北角上的凶犁土丘山上,它常住在山的最南端。应龙是一种长有两翼的龙,善于蓄水行雨。听到黄帝的喊声,应龙马上赶赴战场,蓄水行雨以抵挡蚩尤的魔法。可是,应龙的力量根本没法和风伯、雨师相比。

黄帝正在着急时,天空中飞来一团火一样的东西。火样的东西逐渐变大,落到黄帝面前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全身红色的女娃。来人是黄帝的小女儿女魃。女魃生活在在大荒西北的系昆山上,据说她长得很娇小,并不漂亮,还有点秃顶,但是她的身体里却积聚着巨大的热量,所以,被封为旱神。

女魃高声说:“尊敬的父亲,你可忘了系昆山上的女魃,你的女儿旱神魃来帮您退敌了。”说着从背上抽出锯形刀,然后高喊:“狂风骤雨你快快停息,远远地离开这个战场,回到系昆山,那里才需要甘霖。”边说她边变换多个身形,整个天空像有很多火,她的锯形刀也在火中闪烁。风停了,雨消了,锯形刀将蚩尤斩首了。

战争终于平息了。

女魃对父亲说:“父亲,虽然我很想念您,但是请原谅我不能久留,因为我在哪里停留时间长了哪里就会干旱,我必须和风伯雨师一起回到系昆山。”黄帝说:“去吧去吧,好好和他们配合,给人间带来福祉。”

这里还有必要说一说应龙和女魃的结局。

在这场大战中,应龙因为蓄水太多而不能再上天了,天上没有它作雨故连年干旱。传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只要做成假的应龙,便能久旱逢大雨。

再说女魃。因为蚩尤调动的风雨太多,女魃动用了太多力量,而且杀死蚩尤的时候他的污血溅到了她的衣服,由于能量的缺失和邪魔的影响,女魃再也不能上天了。

然而,她停留的地方就会干旱,所以,人们都很痛恨旱神,总是想办法来驱赶她,可怜的女魃便到处流浪。后来,有一个好心的后稷国的人向黄帝禀报了女魃在人间不受欢迎的事情。黄帝便下令在赤水的北面为她修建宫殿,让她不要再随意走动。可是,女魃已经游荡惯了,虽然有了居住地,也常常东游西逛,并且经常遭到老百姓的驱赶。

不过,毕竟她有了定所,所以人们每次在驱赶旱神的时候,总是首先把水道开好,把沟渠挖通,然后对天祷告:“女魃神啊,到赤水你的家去吧。”传说只要这样一祷告,女魃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立刻回到赤水河边。

女魃和应龙都在黄帝和蚩尤的大战中,帮助黄帝,而且都是因为这次战斗耗尽了自己的能量而不能再升天的,他们牺牲了自己换来了黄帝的胜利。

玄女传授黄帝兵法

黄帝和蚩尤大战,九战九不胜。黄帝退守到太山,三天三夜,大雾弥漫。黄帝一筹莫展,跪在大地上向上天祈祷。忽然,从天上飞来一位人首鸟身的神,她踏着七彩的云,降临的时候有七彩的光辉闪耀。黄帝跪拜叩头,女神说:“仁慈的黄帝,我是九天玄女,你有什么事想要问我吗?”黄帝说:“女神,我想知道怎样才能在战斗中连战连胜?怎样才能设下埋伏不被敌人发现?”于是玄女就传授黄帝作战的兵法。

玄女说:“行兵贵在顺应天地,天地的规律各有表现,上天表现在六甲子,大地表现在六癸酉,如果你能顺应,那么就能万无一失。”之后她画了一张阴阳图给黄帝,继续说:“作战的过程中,士兵一定要以一顶十,这样才能获得基本的保证,也就是人力;然后将士要身先士卒,这样才能驾驭六神,获得胜利。如果敌人攻上来,那么这支队伍一定是敌人经常取得胜利的那支队伍。那么攻破它就要注意,如果敌人是直阵,我们就以方阵攻击;如果敌人是方阵,那么我们就要以金字形的阵进攻。敌人为曲阵,我们以圆阵攻之。敌人为兑阵,我们以曲阵攻之。另外出军行将,驻扎和守阵并举,几次和敌人交锋,一定要注意用鼓来振作士兵的士气,而且要善于从敌人击鼓的声音中判断敌人的强弱。”

黄帝得到了玄女的传授,行军布阵,变化莫测。此外玄女还指引黄帝在昆吾山上找到了一种红铜,铸造成宝剑。这种宝剑铸好后是青色,寒光四射,水晶般的透明,锋利无比。黄帝得了玄女的兵法指导,加上兵器得心应手,士兵们士气大涨。蚩尤虽然联合风伯雨师和苗民,但是谋略和智慧都不如黄帝,最终战败。

传说九天玄女给黄帝画的六甲阴阳图,被黄帝藏在会稽山下的一个深洞里,那个洞有千丈深,面积也有千丈,图被压在壁上两块突出的磐石中间,想得到这个图就要攀上这两块磐石,而这两块磐石是悬在千丈深的洞中的,所以很危险,很多人为此丧生。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听说用水将洞灌满,然后让龙浮上来就可以得到六甲阴阳图,于是,他就决开江水,灌注到会稽山洞中。龙神借水看到阴阳图共十二卷,替大禹拿到。可是,大禹拿到后刚要打开,却有四卷飞上天去,四卷坠入水中,大禹只得到了中间的四卷。

黄帝杀蚩尤

前面故事说蚩尤是被女魃用锯形刀斩杀的。但是,也有传说蚩尤是先被黄帝生擒,然后杀掉的。

涿鹿之战结束后,蚩尤被黄帝军队生擒。对于这万恶的元凶,黄帝定然不能轻饶了他。蚩尤铜头铁额,凶猛无比,黄帝就命人制造枷拷将他捆绑好,拉到涿鹿的荒野杀掉。直到蚩尤完全被杀死,才撤去刑具。撤下的已经被蚩尤的血染红的刑具被被抛到宋山上,变化成一片枫树林,每片树叶都是红色的,就好像蚩尤的斑斑血迹。山中有一种红色的蛇叫育蛇,这育蛇负责看管枫树林。

蚩尤被杀的具体地点叫“解”,蚩尤血滴洒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池子,池子里面的水颜色也是殷红色的,好像蚩尤的鲜血,于是,人们叫这个地方为大盐池,也叫“蚩尤血”。

蚩尤被砍头后,头和身体被分开了,为了避免他死后作怪,就给他修建了两座坟墓。据说这两座坟分别在现在山东的阳谷县和巨野县。人们会在十月祭祀蚩尤,传说每每这个时候,坟上就会冒出一道道红色的云气,直冲霄汉,就好像一面绛红色的绸子悬挂在天地间,人们把它叫做“蚩尤旗”。有人说这是蚩尤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灵魂还有怨愤。

黄帝为了用蚩尤警告那些野心勃勃、不顾苍生福祉的人,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就命人把蚩尤的头像刻在了青铜鼎上。但是,工匠雕刻的时候,在蚩尤头像的基础上又结合生长在西南方荒野中的一种长毛人——羊身,猪头,有一个大嘴,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生性贪婪狠恶,喜欢攥钱但是舍不得花,自己不去劳动爱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被撑死,最后就只剩下一个被砍下的头——这和蚩尤只剩下头很相像。再加上这种怪兽性情和蚩尤一样贪婪狠毒,所以工匠就在雕刻的时候将怪兽和蚩尤的样子糅合,夸张而形象地刻绘出了一个贪婪的怪兽形象。人们都认为怪兽是蚩尤,但是仔细观察在大鼎上的怪兽,脑袋上却不是透明的尖角而是两个肉翅,所以人们又把怪兽叫做“饕餮”。

刑天争夺帝位

蚩尤惨死的噩耗传到南方天庭,炎帝抑制不住淌下了两行凄清的泪。炎帝的眼泪本为蚩尤而流,无意中却激起了一位巨人的雄心。那巨人是炎帝的武臣刑天。刑天酷爱音乐,曾创作《扶犁曲》、《丰年词》,为炎帝祝寿。炎、黄大战,他在南方留守。

蚩尤举兵北伐,他跃跃欲试,但是被炎帝制止了。此刻,听到蚩尤的死讯,看到炎帝的老泪,他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悲愤的心,冥冥中似有声音在回荡,召唤他去北方,去找黄帝决斗。

巨人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战斧,悄悄离开南方天庭,踏上了不归路。他知道,路途的尽头就是生命的尽头,但他义无反顾,他要用勇气和热血向天地间的一切证明,炎帝不可侮,炎帝的后裔和部属不可侮。

巨人孤身行千里,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黄帝手下的武将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巨人直杀到中央天庭的南天门外,指名道姓,要与黄帝单打独斗。

当巨人冲到王宫中站在黄帝的面前时,连黄帝也觉得很诧异,自己竟没有注意到炎帝手下还有这样一员猛将。黄帝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即使内心有波动,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他拿起昆吾剑从容应战。黄帝当时心想:炎帝部下个个桀骜不驯,此人单骑闯关尤其大胆,若不立斩示威,恐南方臣服无日。

两个在云端剑斧交加,各显平生本事,剑起如闪电破空,天为之变色,斧落似流星坠毁,地为之动摇,从天庭杀到凡界,又一路杀至西方常羊山。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距黄帝的出生地也不远。两个人到了常羊山,都别有一番感触:巨人作为炎帝的手下,很为炎帝打抱不平。世界本应是炎帝的,可现在却被黄帝窃取了。他必须要夺回这原本就属于炎帝的一切,让炎帝重新回到故土;黄帝看着自己的臣民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也不希望被他人破坏。两个人越战越勇,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激烈的争斗持续了几天,却始终没能分出胜负。黄帝有些着急,他想尽快结束战斗,便用了一计。

就在两个人打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黄帝忽然对着巨人的身后一喊:“五虎将,还不快帮我拿下这个怪物!”巨人一惊,手中的战斧略松了一松。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昆吾剑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轰”的一声巨响,巨人硕大的头颅落地,把坚硬的山地砸出了个大坑。

巨人毕竟是神人,失去了头颅也还不死。巨人一摸没了头颅,心中就慌张起来,急忙放下斧、盾,弯腰伸手,往地上乱摸寻找他的头颅。他摸到了大树,就将树枝折断;触到了岩石,就将岩石敲碎。地上被他弄得尘土飞扬,木石横飞。其实巨人的头颅就在他的脚下。

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上,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骨碌碌滚入山内,大山又合而为一。

听到周围“哗啦啦”的声音,巨人知道自己的头颅已经被黄帝掩埋了。这下巨人彻底被激怒了,他不再继续寻找头颅,而是重新拾起斧、盾,挺身直立,以两个乳头为眼,肚脐为口,站起来继续战斗。黄帝不敢上前,一个人先走了。

无头巨人在常羊山继续战斗着。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刑天。刑的意思是斩杀,天的意思是头颅。因为刑天不甘心,不服气,战斗不止,后来,他又被封为战神。传说刑天仍然不时出现在常羊山附近,手中挥舞着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着。

黄帝访贤

黄帝战胜了蚩尤,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拥戴他的部落也更多了。

为了庆祝胜利,黄帝派人到东海的流波山上,请来长有一只脚的夔。夔变作了人形,做了国家的乐官,他仿效山川河谷、风啸雨零的声音,创作了一部辉煌的凯旋曲《鼓曲》。《鼓曲》共分十个乐章,包括《雷震惊》、《猛虎骇》、《灵夔吼》、《雕鹗争》等。有的曲子雄壮如电激雷崩,气吞山河;有的曲子柔美如清风朗月,河晏海清……黄帝请来炎帝、青帝、黑帝和白帝和他共同分享天下太平的喜悦。宴会开始,首先演奏的是第一乐章《雷震惊》。乐曲在一阵咚咚的鼓声中开始,战士们伴着乐曲的铿锵调子,在殿堂上作着种种象征杀敌制胜搏击的舞蹈。音乐的非凡气概让黄帝和四帝都很满意。

天下太平,四帝非常佩服黄帝,共同举杯祝贺黄帝。

炎帝说:“黄帝,您是天下最圣明的主,我佩服你的胸怀和谋略,我愿意将我的子民交给你管理。”黄帝说:“炎帝,我的兄弟,你的想法让我感觉到很突兀。”炎帝说:“蚩尤是我的孙子,是我没有管理好他,所以才使天下生灵涂炭,我感到有罪过。为了给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士兵赎罪,我愿意从此到民间去,尽我的所能为人们做一点实际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你能治理好整个国家。”黄帝哈哈大笑说:“炎帝,你的想法很好,我相信等你归来一定是一位宽和仁德的君主。好吧,我答应你!”

其他三帝看到炎帝如此的做法,也知道天下只有统一,征战才会减少,人民才会幸福,所以也纷纷表示愿意将子民交给黄帝。黄帝看到他们如此诚恳,也就答应了他们实行天下一家。

黄帝让大家一起举杯,说:“既然大家都把天下苍生的幸福放到第一位,那么从此天下就是一家了,把我们的各个部落的图腾统一起来,称为龙,从此我们就都是龙的传人!”

这时,乐曲正好演奏到了《鼓曲》的最后一章《桐丝乐》。这支乐曲非常柔美,让人听了心气平和。

……

多年之后,炎帝在南方教人们种植庄稼、统一交易时间,并且亲自遍尝百草为人们治病制药的佳话传到了黄帝的耳朵里,黄帝想:“炎帝亲自实践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如果把这些方法贯彻到整个国家,那该是多么好的事情。”于是,决定亲自去访问炎帝。可是听说炎帝现在到处走访大山,寻找草药,居无定所,不容易找到他。他的臣子替他想到了“轩辕方”。“大王,您可以用它替您辨别方向。”黄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带上“轩辕方”,一座座大山地寻找,有时候在大山里几天几夜都走不出来,有时候能够看到有人采摘过草药的痕迹,但是都没有碰到炎帝。但黄帝没有气馁,他一直坚持,而且在寻访炎帝的过程中,他也更加了解人们的生活。

最后,黄帝在衡山的山腰间找到了炎帝,兄弟俩相拥而泣。黄帝说:“炎帝,我的兄弟,你受苦了!”炎帝说:“这对我是一种赎罪,为了那些因为我的固执而牺牲的士兵,我做了一些实际的事情,心里很快乐。”炎帝愿意将自己实践的经验交给黄帝,希望为更多的人造福。

黄帝劝炎帝和他一起回到涿鹿共同治理国家,然而炎帝却说:“黄帝,我的兄弟,你的好意我知道,可是我已经习惯在山间采药的生活,我要继续我的事业。你回去以后把我的实践经验整理好,希望能造福人民。”兄弟俩也约好,每年父亲的祭日到具茨山相见。

可是,有一年黄帝等了好久炎帝都没有来,黄帝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就又到民间寻访,才知道炎帝在尝草药的时候不小心吃下了断肠草。悲痛欲绝的黄帝在炎帝故去的村落旁边修建了“炎帝庙”。

夸父逐日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高大的群山之间,生活着一支巨人族。他们有着高大的身材、强健的体魄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这些巨人虽然个个力大无穷,但他们却从不欺凌弱者,更不会侵犯他族的领地。他们只是安安分分地在大山中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清苦乏味却也逍遥自在。

巨人的首领是一个名为夸父的巨人。在众巨人之中,夸父是力量最大、勇气最佳的一个,且他又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因此族人们都推举他为首领。也正是因为夸父的原因,这支巨人族又被称为夸父族。作为部族的首领,夸父有什么事都是抢在前面,遇到危险也总是冲在前面。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他的族人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为此,他不懈地努力着,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心甘情愿。

山林里的毒蛇猛兽很多,族人们常常受到它们的侵袭。夸父就带领族里的青年去擒获它们,如果捕到大的猎物,族人们还可以美餐一顿。山中有一种凶恶的黄蛇,总是趁人不备的时候袭击族人。夸父想到了一种好办法,捕获了大量的黄蛇,以致于黄蛇看见它都不敢上前了。他将捕到的黄蛇做成饰物,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对于刚刚捕到的黄蛇,他也会拿在手上挥舞,向其他黄蛇示威。

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每年的冬天,都是巨人们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这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有些族人支持不住,接连被冻死了。看着族人们因寒冷而死去,夸父非常难过。他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他在想如何才能帮助大家对抗寒冷呢?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太阳永远留在北方。冬天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太阳到南方去了。如果让太阳一直留在北方,那么这里就会一直像夏天一样,他的族人就不会被冻死了。想到这儿,他产生了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追赶太阳。

夸父追日的设想在族中传开以后,族人们纷纷前来劝阻夸父。尽管族人们也已经厌倦了寒冷之苦,但他们更不愿意他们的首领去冒险。太阳那么遥远,夸父即使体力再好,又如何能追得上呢?再说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任何靠近它的东西都会被烤焦。就算夸父真能追上它,又怎么可能靠近它呢?面对族人诚恳的劝说,夸父显得非常平静。他追日的决心早已下定,绝不可能更改。为了族人的幸福,他必须要去。就算自己中途累死或者被太阳烤死,他也一定要去。

族人们见劝说无效,只得默默地为夸父准备行装和口粮。分别的那天,族人们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们彷佛已经预料到他们的首领不会再回来了。与族人的沉默相比,夸父倒显得信心满满。他告别了族人,就踏上了他的追日征程。

为了早一天追到太阳,早一日让他的族人摆脱寒冷,他日夜不停地追赶。族人给他带的口粮很快就吃光了,于是他就就地取材,碰到有什么可吃的就吃什么,实在找不到吃的东西就饿着肚子赶路。

眼见着离太阳越来越近了,夸父也越来越有信心。可是离太阳越近,天气就越炎热,地里的作物就越少。饥饿的问题倒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口渴难耐。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可还是没有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喝干了渭河水,仍然没能止住干渴。他继续向北方的大泽跑去,跑着跑着,他忽然倒在了地上。这次倒下,夸父再也没能起来。他已经太过劳累了,如今又这样干渴,所以他支持不住了。

夸父没能追到太阳,但他却是族人的骄傲和榜样。在他临死的前一刻,他还想着自己的族人。他将手中的木杖扔了出去,木杖所落之处立即生出了一片葱郁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繁盛,为所有路过之人解除饥渴。此后,再没有人在这里因饥渴而死了,这都是夸父的功劳。

夸父逐日有人认为是自不量力的表现,有的人认为是追求光明的表现。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上古人敢于挑战自然的勇气和付诸实践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嫘祖养蚕

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干,她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

相传,嫘祖出生在5000年前的古西陵国。嫘祖是一个美丽端庄且心灵手巧的女孩,名为嫘祖。嫘祖自小就失去了母亲,是父亲将她一手带大的。后来,父亲又常年带兵出征,家中只剩下了嫘祖一人。嫘祖一个人闲来无事,就常常和村里的其他女孩外出游玩。但毕竟都是女孩子,不能走得太远,一来二去,附近的地方嫘祖都走遍了,就觉得无聊起来。

一天,嫘祖忽然想到村外的桑树林她们从没有去过,就约了几个姑娘一起去。在桑树林,她们看到了很多白色的小果子。姑娘们很高兴,每个人都采了很多回去。回到家中,嫘祖想尝尝果子的味道,就咬了一口。谁知这个果子不仅没有任何味道,而且还根本就咬不动。嫘祖心想,也许这种果子不是生吃的,要用水煮着吃。嫘祖连忙烧了一锅水,将白果子全部倒了进去。煮了一段时间,嫘祖捞出一个尝了尝,还是咬不动。难倒是煮的时间不够?嫘祖继续煮,又煮了很长时间。可捞出来一尝,还是一点儿也咬不动。

这下可把嫘祖惹生气了,她找来一根木棒,放到锅里使劲地搅。搅了一阵之后,嫘祖有些累了,她把木棒拿了出来,结果发现木棒上缠着很多细细的白丝。嫘祖从没见过这样的丝,她继续用木棒在锅里搅,渐渐地,锅中的小白果全都变成了细细的白丝。

嫘祖用手一摸,还挺结实,不像蜘蛛丝那样容易断,但是很乱,嫘祖想太乱了也没有什么用,就丢在了一边,然后,就进屋歇息去了。睡梦中,王母娘娘笑着来到她的面前,对她说:“聪明的孩子,这茧抽出的丝虽然乱了,但是可以织锦呀!”说完就教她怎么样抽丝不乱,怎样织锦。

醒来后,嫘祖很好奇,重新来到桑林,观察了很多天。嫘祖发现桑虫吃了桑叶会越长越胖的,最后化成肚子里装满丝线的茧壳。她就在桑树上找到一些白白胖胖的小虫,摘了很多的桑叶,然后把它们带回家。起初,嫘祖把树上的小虫叫天虫,后来叫蚕,结成的小圆团叫茧。

回家以后,嫘祖先把桑叶放到一个大大的笸箩里厚厚地铺了一层,然后,把蚕虫放进去,等到蚕虫化成蚕壳后,她又把蚕壳按照不同颜色分开,倒进大锅里煮,煮一会又用小木棍挑,挑起一根丝就缠在上面边抽边缠,不几天就缠了很多闪光发亮的丝坨坨。

她又按照王母娘娘在梦中给她的织锦机的图样,请爹爹帮她做了一架织锦机,然后,她就按照王母娘娘教给的步骤织起锦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她把细细的蚕丝织成布,代替树叶、兽皮穿在身上,又轻巧,又暖和,干活还方便。在嫘祖的倡导下,全村的女性都开始养蚕纺线,并用蚕丝做出了很多美丽的衣裳。为了纪念嫘祖的功绩,人们就将其称为蚕神或先蚕娘娘。

一个春天,嫘祖仍然像往常一样在家里的桑园中养蚕。这时,一个男人看到了身着美丽丝绸的嫘祖。男人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衣裳,就问嫘祖这种衣裳是怎样制作的。嫘祖向男人介绍了栽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男人想到他那里的人们还过着冬穿兽皮、夏遮树叶的原始生活,立即对这位女性产生了崇敬之意。他向嫘祖表明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恳请嫘祖随他回去造福一方百姓。嫘祖答应了,并与那个男人结为了夫妻。那个男人就是黄帝。

嫘祖成为黄帝的正妃以后,将栽桑养蚕的技术也带到了黄帝的部落,并用她的勤劳和智慧做起了黄帝的后勤保障工作。她组织了一大批女子养蚕织锦,其中有一个女子异常的聪明,总是能解决各种难题。嫘祖觉得这位女子非常贤德,就暗中撮合她与黄帝。不过这位女子相貌丑陋,开始并没有引起黄帝的注意。后来,这位女子发明了纺轮和织机,黄帝才对其重视起来。再加上嫘祖的极力撮合,这位丑女最终成为了黄帝的次妃,后人都尊其为嫫母。

明火的发明

在河南省潮河西岸有个小寨叫火神寨,寨里有一座庙,供奉的是火神祝融的圣像,据说是汉代人为纪念祝融送火种而修建的。

相传自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以后,人类已经开始用火烧熟食物、取暖、驱赶毒虫猛兽等。但钻木取火很不容易,人们只好把火种保存起来,祝融就是负责管理火种的。

有一年夏天连降几天大雨,许多茅屋倒塌,火种浸灭,黄帝让祝融给百姓送火种,可是祝融的火种也被大雨浇灭了。祝融很着急,树木都是潮湿的怎么也钻不出火花,偶然中他发现击石能溅出火星,于是他就做好准备,用尖利的石头击打大的石块,用击出的火花点燃柴草,这样就发明了“击石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了,黄帝为此特封祝融为“火正”(官职名)。潮河两岸枣林里的人们不忘祝融的功德,敬祝融为火神。

黄帝统一华夏以后,各个部族的图腾都统一了。火神也一样,只敬奉祝融火神。

黄帝有一个妃子叫嫫母,她长得很丑,脸是黄色豆麻子般的皮肤,毛孔粗大,泛着油光,鼻子像蒜头,眼睛几乎被油腻的头发遮挡住了视线,嘴巴曾被人误以为吃香肠没吞下去,不时的一笑就会露出泛黄的牙齿。

嫫母虽然长得奇丑无比,但是她心地善良,贤惠能干,负责部落里烧火做饭、分配食物等事情,所有这些她总是安排得有条有理。

她知道火对部落的意义,所以,她非常虔诚,每一次在起火之前都会向火神祈祷,让火旺盛。一天,烧火时她无意中把一些松香木炭末拨到了火上,马上冒起很多火花,嫫母注意到这个现象,又试了几次,都是如此。

她又将硫磺与松香、木炭末掺起来撒到火上,结果爆起的火花更大,因为这种爆起的火花特别大且明亮,所以嫫母把这叫作“明火”。其实这明火也就是火药。

黄帝知道后认为明火爆出的火花可以吓跑敌人,就决定用明火来帮助打仗,命嫫母每天把松香、硫磺和木炭末均匀拌合,制作明火保存起来。在与蚩尤的大战中,黄帝就将嫫母制作的明火球发给将士们,让他们在交战中使用,确实这明火球抛起来,不仅在心理上让敌人害怕,而且那爆出的火花也会烧到敌人的衣服、皮肤甚至五官。这明火可帮了黄帝的大忙。

战争结束后,黄帝就用明火的道理,将松香、硫磺和木末按一定的比例,制作了更大的明火球,也就是后来作战用的“火链球”,而且他还让人将松香和硫磺化成水,涂在箭头上,带着松香和硫磺的箭在射出去飞行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就燃烧起来,到达敌人身边的时候就会引起大火。这就是最初的“火箭”。

看着嫫母的明火得到了更好的运用,火神祝融感到很欣慰。其实,嫫母发明明火得到了祝融的暗中帮助。看到嫫母对待自己那么虔诚,祝融为了表达谢意,就暗示了嫫母在不经意间使用松香和硫磺,引出火花,而且嫫母也真的聪明能干,没有让火神失望。

仓颉造字

在河南省洛阳的南边有座凤台寺,相传是古代仓颉造字的地方。传说仓颉长得方头大脸、龙颜善面,脸上长着四只眼睛,眼光像电光一样犀利明亮。

仓颉是黄帝手下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黄帝将管理牲口和食物的事情都交给他,他总能做得井井有条。当时还没有文字,仓颉便想出了结绳记事的办法。他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和不同的结来代表不同的牲口和食物,使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

黄帝见仓颉如此能干,便将更多的事务交给他做。这样一来,要记录的事物越来越多,原来的结绳记事也就不再奏效了。后来,他又在绳子上画圈圈、挂贝壳,用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此又用了很多年,但黄帝交给仓颉的事情每年都在增加,用不了多久,这种方法也会失去效用。怎么办呢?仓颉很想找到一种简洁明了且可用来记录复杂事物的方法,用来代替结绳记事。为此,他日思夜想,却始终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一天,仓颉跟随黄帝外出狩猎。在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黄帝手下的人忽然争吵起来。有些人说要往这边走,有些人说要往那边追赶,一时争论不下,队伍也就在此停了下来。仓颉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出现意见分歧,就上前询问。原来,一伙人看到了老虎的脚印,就坚持追着老虎的脚印走;另一伙人看到了熊的脚印,就坚持追着熊的脚印走。听到这儿,仓颉已经无心再听他们争论了,因为他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既然动物的脚印可以用来识别动物,那么为什么我不能创建一种符号来代表我所掌管的事物呢?

仓颉在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专心造字。他将自己掌管的所有事物都摆在了眼前,整整看了一个晚上,终于找到了一种非常形象的符号来代替它们。从此,他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这样一来,记录事物就方便多了,再也用不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绳子和结圈了。他将自己最新的记录方法拿给黄帝看,黄帝大为赞赏。黄帝想,如果所有的事物都能用这种符号表示,那么以后人们的交流岂不是更方便了。于是,他命仓颉为所有的事物都找到一个替代符号,并让所有的人都熟悉这些符号,以便日后的交流与应用。

仓颉意识到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他四处观察、分析,创造出了很多符号。后来,他就将这种能够记录各种事物且用于人们交流的符号叫做字。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已经能够用字表述很多事物。于是,他便在黄帝的支持下开始到各个部落推广,以便更多的人能够用文字进行记录和交流。有了文字,人们的交流确实更为畅通了,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利了。每到一个部落,仓颉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有些人甚至奉其为偶像。渐渐地,仓颉变得有些骄傲了,传授文字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尽心尽力了。黄帝得知这种情况以后,就找来族里一位一百二十多岁的长者商量对策。长者让黄帝尽管放心,他自有办法让仓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天,仓颉正在一个部落中传授文字,这位长者也来到了他们中间。待仓颉讲完,所有的人都离去了,只有这位长者还坐在原地,迟迟不肯离去。仓颉不解其故,便上前去问长者为何还不离开。长者说:“先生,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年事已高,理解力差,有几个字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你能不能再为我解释解释呢?”仓颉见这样一位老者都来向自己请教,很是高兴,便让老者尽管说出他的疑问。

长者说:“马、驴、骡、牛都是四条腿的动物,可为什么你造的马、驴、骡字都有四条腿,而牛字却只有一条尾巴呢?”仓颉的笑容一下子僵在了那里,他没想到长者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把抓住了他的漏洞。事实上,他最初在造字的时候,牛本来是用“鱼”字表示的,而“牛”字则是用来表示鱼的。不过他在传授的时候一时大意,将两者说颠倒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无法解释的现象。

见仓颉不说话,老者又问:“你造的‘重’字,你解释说是有千里之远,可为什么在教读音的时候你却说是重量的‘重’呢?还有你造的‘出’字,你解释说是两座山和在一起,那本应是重量的‘重’字,可为什么在教读音的时候你却说是出远门的‘出’呢?”仓颉再也忍不住了,在长者面前,他只觉得无地自容。那些都是他马虎大意才留下的疏漏,如今全部被人揪了出来,他这个文字发明者的面子往哪搁呢?他跪在长者面前忏悔,坦诚是自己的骄傲铸成了大错。

长者见仓颉已经知错,便劝仓颉说:“仓颉啊!你造字的功劳是无人能够抹杀的,但你的任务还很艰巨,绝不能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就骄傲,否则你的成就必将毁在你的骄傲之中。如今,那几个错字已经在各部落中传开了,你也无需再去纠正了,只要做好以后的造字、传播工作就行了。”仓颉连忙谢过老者。自那以后,仓颉再也不敢骄傲大意。在造任何一个字之前,他都要经过多次的查看和反复推敲。造出来之后,他也要找多个人进行评定。待大多数人都通过后,才将文字传播出去。

后人为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把仓颉造字的高台叫“凤凰衔书台”,宋朝人又在这里建寺筑塔,称为“凤台寺”。

宁封子制陶

据说第一个制陶的人名叫宁封子,他是黄帝身边的一个能工巧匠。传说黄帝时期,人们虽已懂得用火烧熟食物吃,但却没有锅、盆、碗、罐等,只能把猎获的食物用明火烧熟后双手抓着吃,极不方便。

一次,宁封子从河里捕回很多尖尾鱼放在火堆上烤,结果全烧焦了,他一气之下,就把剩下的几条尖尾鱼用泥封住,放进火堆里。正在这时,黄帝派宁封子出外办事,且一走就是三天。回来后,宁封子突然想起他临走时放进火堆里的尖尾鱼,急忙跑到火堆去刨,谁知刨出来一看,鱼早已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泥外壳。宁封子把烧过的泥壳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把泥壳拿到河边,盛满水后,端详许久,发现装进泥壳里的水点滴不漏。宁封子想,倘若把泥封在其它东西上,用火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看到河滩上有些被砍过的树墩,灵机一动,就把河边的泥沙用手刨出来,糊在一个树墩上,然后架起大火一连烧了三天四夜。火熄后,他刨开火灰一看,那泥糊糊的半截树墩变成了一个土红色的硬泥筒。宁封子用兽皮袋把河里的水灌进硬泥筒里,直到灌满为止,也没有发现有漏水现象。

宁封子激动万分,他想把硬泥筒连水一起抱回去向大家报喜,可是,因为用力过猛,他把泥筒弄破了。宁封子也不气馁,他把自己的发现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项发明很有价值,就任命宁封子为“陶正”(官员)。从那以后,宁封子就用树干裹上泥浆,放到一大堆木柴上烧,待到泥浆硬了以后成为了容器,再拿出来盛东西。

有一天,宁封子在回家的路上无意间与美女仙娥相撞,当时宁封子手里拿着陶器,而仙娥手中拿着一个泥捏的小船。宁封子对仙娥手里的小船很好奇,就一直盯着看。仙娥以为宁封子有歹意就赶紧逃跑。

酷爱制陶的宁封子紧随其后,到了仙娥的家里,发现仙娥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就和仙娥的父亲说明自己制陶的事情。仙娥的父亲建议他可以用青铜代替木质的东西,而且可以在青铜上刻出花纹,这样等泥土烧干了以后花纹就会留在陶器上,而且青铜比木质耐烧。仙娥的父亲还告诉宁封子不能单单放到柴堆上面烧,那样火苗直接煅烧泥浆陶器容易烧裂。他告诉宁封子可以用烘干的办法让泥浆中的水缓缓蒸发,这样陶器就会少一些裂开的危险。宁封子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决定回去试一试。这时,仙娥对宁封子的敌意也消除了。

宁封子回到家里,马上按照仙娥父亲的意见制作陶器,可是开始的时候由于泥浆混合的比例不好,泥浆很难附着在青铜上。宁封子就不断地调整泥浆中泥沙的比例,制作烧制陶器的土窑,忙得不可开交。仙娥见他那么忙,每天就给他送水送饭。

经过多次实验,宁封子终于焙烤出了带花纹的陶器。黄帝知道了更加高兴,从那以后就不再派给宁封子任何其他的事情,让他专心致志地制陶。

在一次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制陶的屋顶突然坍塌,巨大的火苗冲天而起,眼看着要发生重大的事故了。宁封子为抢救正在烧制的陶器,便毫不犹疑、奋不顾身地跳入窑中。他的恋人仙娥也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最终所有的陶器都保存了下来,宁封子和仙娥双双骑着火龙升上天去了。

双自河的传说

相传黄帝活到一百多岁,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能治理国家了,就想选一个人来接替自己。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名有姓的十四个。有大臣推荐说从这十四个孩子中选一个就可以了。但是黄帝没有同意,他说:“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有文才武德的人,这个人不一定就是我的儿子,但一定要具备文武才德,我要对天下苍生负责。”于是黄帝张榜选贤,最后在选拔中只剩下玄嚣和昌意两个人。玄嚣和昌意都是黄帝的儿子。黄帝居住在轩辕丘,娶西陵国之女嫘祖为正妃,嫘祖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玄嚣为青阳,居住在江水;昌意居若水。嫘祖对他们管教很严,他们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和父亲一样仁德。

黄帝看到自己的儿子很优秀,心中也很高心,但是两个人中只能选择一个,而他们又同样的优秀,选择哪一个呢?怎么办呢?

忽然黄帝想到了在帝都生长的两个宝葫芦,已经生长了一万八千年,他命人取来了,告诉两个儿子说:“孩子们,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宝贝,打开葫芦就能流出一股三丈宽、一人深的水,这水一直能流二百里。我现在想看看你们谁能让它流到三百里。”

玄嚣和昌意接过宝葫芦出去试,但是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两个人很苦恼,最后昌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让两个葫芦一起放水。他们按照想法做了,流出的水果然远远超出了三百里。他们把结果禀告给黄帝,黄帝很高兴,对他们说:“你们都很聪明,但是治理国家不是单凭个人的才智就行的。两个葫芦一起放水,水合在一起水量就大了,治理国家也一样,需要万众一心,国家才能强盛。”两兄弟获益匪浅。

最后,黄帝让昌意来接替自己,玄嚣辅佐帮助他。兄弟俩团结合作得很好,把国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黄帝看着心里很满意。

黄帝把玄嚣葫芦里流出的水叫溱水,把昌意葫芦里流出的水叫做洧水,两条河流汇合后称为“双自河”。至今,这两条河还奔流不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