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同

中国历代古文选读 作者:孙广才


大同

《礼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曾经,孔子参加年终祭祀,并做祭礼傧相(赞礼)。仲尼,孔子的字。与,参加。蜡,蜡祭。蜡同“腊”〕事毕,〔祭礼结束〕出游于观之上,〔到宗庙外面楼台上休息游览。观,宗庙门外两旁高的建筑〕喟然而叹。〔不觉发出叹息。喟(kuì)〕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大概是感叹鲁国现状吧〕言偃在侧曰:〔言偃在旁边问道。言偃,孔子弟子〕“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大道秉行的时代(此指原始社会)。大道,社会准则〕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明君主当政(禹、汤、文王、武王)〕丘未之逮也,〔我都没赶得上。丘,孔子名。逮,来得及〕而有志焉。〔可我心里很向往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贤与能,〔推举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国家〕讲信修睦。〔人们讲信用,和谐相处〕故人不独亲其亲,〔所以,人们不只孝敬自己的亲人,也爱别人的亲人〕不独子其子,〔不只养育自己子女,也关爱别人家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成年人能发挥才干为社会效力〕幼有所长,〔儿童得到抚育成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同“鳏”。废,残〕皆有所养;男有分,〔分,职分(工作)〕女有归。〔女人各有夫家。归,出嫁〕货恶其弃于地也,〔财物,厌恶它被丢在地上、造成浪费。货,财物〕不必藏于己;〔但人们也不将其藏进自家以私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人的力量,担心它没有从自己身上完全使出来〕不必为己。〔却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事〕是故谋闭而不兴,〔所以,邪恶的思想被遏制而不易兴生。谋,坏心思。闭,受阻塞〕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故外户而不闭,〔因而户不闭门。外户,宅门〕是谓大同。〔这就是令人向往的大同社会〕

“今大道既隐,〔如今大道已消逝不见。隐,没〕天下为家。〔天下成为私家的了〕各亲其亲,〔各自赡养自身父母〕各子其子,〔各家抚养自己孩子〕货力为己。〔财物、人力皆为私家所拥有〕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世袭成为名正言顺的礼法。世及,世袭〕城郭沟池以为固。〔修筑城墙壕沟以加强守卫。沟池,护城河〕礼义以为纪,〔以礼制作为纲纪〕以正君臣,〔用来调整君臣关系〕以笃父子,〔使父子、宗族情感深厚。笃,深厚〕以睦兄弟,〔使兄弟和睦〕以和夫妇,〔使夫妻和谐〕以设制度,〔以礼义的准则来确立各项制度〕以立田里,〔田里,指土地户籍制度。里,住宅,住处〕以贤勇知,〔来激励有勇有谋的能人。贤,尊重。知同“智”〕以功为己。〔让他们为自己建功创业〕故谋用是作,〔所以各种阴谋诡计由此兴生。用,由。是,此。作,兴起〕而兵由此起。〔因而战乱由此兴起。兵,战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和周公〕由此其选也。〔因此成为用礼法治国的英杰。选,选中的杰出人物〕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没有不谨行礼制的〕以著其义,〔他们用礼来彰显正义的事。著,显露〕以考其信,〔用礼来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成全,成就〕著有过,〔揭露人们过错。著,揭露〕刑仁讲让,〔树立仁爱、礼让的典范。刑,法,成为法则〕示民有常。〔向百姓显示礼法常规〕如有不由此者,〔此,指礼法〕在埶者去,〔埶(shì)同“势”,权势。去,罢黜〕众以为殃,〔人们也认为不循礼法是祸害〕是谓小康。”〔这称之为小康社会〕

品读

大同,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图景:天下为公,各人、各家、各国彼此平等,互相亲和,不分你我,共同守望相助,没有矛盾、是非与纷争。孔子这里宣扬的“大同”世界,实际上是以远祖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为模型的。所谓的“小康”,实际描述的是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情形。从理论上讲,原始社会肯定落后于奴隶、封建社会。但“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肯定会出现,那便是更高级经济、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呈螺旋式地前进,私有制社会总归要转向公有制社会。所以,孔子此言“大同”,看似在沉湎,实际可以说是在预示,或者说召示。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篇,题目是后加的。

妙语警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