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初露峥嵘

领导干部读史系列5:魏武帝曹操全传 作者:李菽材 著


第三节 初露峥嵘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19岁。经过一番积极的准备活动,曹操被乡里推举为孝廉,又凭着孝廉当上了郎官,随后,经尚书右丞司马防推荐,出任洛阳北部尉。

尉的官职不高,是县令的副手,主管军事,负责查禁盗贼,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曹操既然出任洛阳北部尉,就要负责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工作。但洛阳是京城,常常四方会集,五方杂处,社会治安很乱。又因为是在天子脚下,权贵不少,经常有权贵的子弟、亲丁仗势欺人,为所欲为,一般人和职位比较低的官吏都不敢招惹他们。一些豪强子弟和地痞流氓又常在夜里走街串巷,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把洛阳城搞得乌烟瘴气。

曹操担任洛阳北部都尉后,年轻气锐,很想有所作为,为百姓除害,干出一番事业,树立自己的名声;加上家中又有后台,便放手干起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操到任的第一天,就命令工匠把年久失修的都尉衙门粉饰一新,又下令连夜赶造五色棒,涂上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在衙门左右悬挂。同时张贴告示,申明禁令:禁止夜行。如有违反治安条例,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豪强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死。

夜禁令一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下夜里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也有的说,这只不过是新官上任,做给人看的。至于那班作恶多端的豪门贵戚,根本不理会什么夜禁不夜禁,小小部尉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算是个官,夜里他们照样明目张胆地在街上胡作非为。曹操手下的衙役也不敢得罪豪强,遇到豪强子弟为非作歹,也是见怪不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瞒着曹操不敢禀告。因此禁令颁布了好几天,治安仍不见好转。

宦官蹇硕是“十常侍”之一,皇帝十分宠信,统领禁军,权倾朝野。因而,蹇硕的叔父常常依势为所欲为,京城里谁也不敢得罪他。曹操下令夜禁,他当然也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故意违禁夜行。

蹇硕

一天,曹操决定亲自夜巡。他带着几名巡官和兵丁绕过白马寺,来到豪门贵族居住最集中的街上。走着走着忽见一个头戴乌纱帽的干瘪老头匆匆走过大街,后面还跟着两名家丁,老头在一家民房前站住了。家丁上前敲门:“开门,开门!”屋里没有动静,家丁大声喊叫:“快开门,老爷驾到,还不快出来迎接!”屋里仍没有反应,只见家丁猛地一脚,“咔嚓”一声,大门被踢开了。老头和家丁一拥而进,屋里传来妇女的哭喊声。

这一切,曹操看得真真切切,他愤愤地下令:“把那人抓来!”

不一会儿,一位巡官回来悄声禀告:“大人,那位老爷我们惹不起……”

曹操一问,才知道那老头是宦官蹇硕的叔父。

曹操正要找一个可以杀鸡儆猴的机会,杀杀权贵们的威风,他心想:“今日放过这种人,日后怎能做到令出必行?”

决心一下,曹操斩钉截铁地下令:“带走!”

第二天清晨,北部都尉衙门前人头攒动。当人们得知蹇硕的叔父被抓了起来,一片哗然,都想看看这位年轻的都尉如何处置这位老爷。兵丁把蹇硕的叔父押到衙门前,曹操站在台阶上,指着门旁悬挂的五色棒喝道:“你看清楚,这是什么?”

老头虽然被抓,料定这个芝麻小官不敢把他怎么样,又见曹操如此年轻,欺他不懂人情厉害,不由得冷笑一声:“这是小孩子耍的玩意儿。”

曹操向四周扫视了一眼,毫不客气地吩咐左右:“开打!”话音刚落,几根五色棒向着蹇硕的叔父劈头盖脸地打去。不一会儿,他就像条死狗似的瘫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五色棒结果了蹇硕叔父的性命。小小的洛阳北部都尉棒杀了皇帝身边大红人的叔父,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城。

初入官场的曹操只是一个小官,但他很会当官,他能把权力用足用好,依据法度行事,敢于以下犯上,不畏权势,体现了他的无畏与有为,因而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最终使得洛阳北管区的治安面貌一新,豪强子弟不再敢扰乱治安。曹操在洛阳北部都尉任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勇气和秉公执法、不避权贵、雷厉风行的精神作风,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冲击波,而且对他后来所走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对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一直不能忘怀,后来,在他当了魏王后,还特地把推荐他做北部都尉的司马防请到邺城来,设宴款待,开玩笑说:“我现在还可以再去做都尉吗?”

司马防回答得很巧妙:“过去我推举大王时,大王正适合做都尉。”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曹操为维护洛阳北部的社会治安做了一件好事,但却招来了灵帝身边那帮近侍的忌恨。宠臣们对曹操恨之入骨,把他视作眼中钉,一心想治治曹操,但曹操的祖父也曾是中常侍之一,不是等闲之辈,因此曹操在宫中也有靠山,一时抓不到他什么把柄,再说,曹操杀蹇硕叔父是有令在先,并非鲁莽行事。

因此,这些宠臣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把掉下的牙往肚里吞,使了一着明褒暗降,调虎离山之计:他们在灵帝面前夸奖曹操很有才能,治理洛阳北部有功,在宦官子弟中,是十分难得的人才,然后一致称赞并保荐他。熹平六年(公元177年),蹇硕等人又请人把曹操调到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去当县令,将曹操调离了洛阳。

曹操任顿丘令的时间不长,但也有不俗的表现。这一点,从曹操南征孙权,派他的儿子曹植留守邺城时说的一番话就可以看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59岁的曹操勉励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可见曹操对自己在顿丘令任上的表现,是非常满意并引以为自豪的。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灵帝刚当皇帝的时候,大将军窦武是当时外戚集团的首领。他曾与太傅陈蕃共同谋诛宦官,结果反为宦官先行下手所杀。到公元181年,事情过去了十多年,曹操因为能明古学,第二次被征召,拜为议郎,回到洛阳。

议郎在郎官中地位较高,但不担任实际政务,专门给皇帝提供意见,论列是非。当时朝政浑浊,奸邪充塞,皇帝为宦官、贵戚所愚弄,不知下情。身为宦官后代的曹操当上议郎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上书灵帝,为窦武、陈蕃申诉,言辞十分激切。他认为,窦武等人很正直,却被陷害。奸佞充塞朝廷,忠贤进身的道路被阻塞,朝政需要改革。这样一来,自然引起相关阶层的敌视,这些建议最终也没有被汉灵帝所采纳。

这时的曹操年仅26岁,但已经显示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和突出的政治才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