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尔·马克思

十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作者:熊彼特 著


卡尔·马克思[1]
(Karl Marx)
(1818—1883)

马克思的学说

人类凭着智慧或想象创造出来的作品,绝大多数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就永远消失了。这段时间,短的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片刻光阴,长的也很难超过一代人的时间。而有一些作品却不是这样。它们曾经黯然失色,甚至几度隐没,但是它们终究又会重现光彩。而且,它们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无法被辨识的一部分重现的,而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带着人们看得到、摸得着的烙印重新绽放光芒的。对于这些作品,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这个定义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了一起,这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根据这个定义,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学说。用多次复兴来定义伟大这种做法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可以使其免受我们的喜恶爱憎的影响。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品,我们不必相信它必定是光明的来源,不必认为它的基本的构思和细节方面必定完全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恰恰相反,我们可以认为它是黑暗的原力,可以认为它是根本错误的,或者不同意它的任何一个具体观点。事实上,就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而言,这样或那样的非难甚至完全否定并未能给它带来致命的打击,反而更有助于它的力量的发挥。

过去的20年见证了马克思学说最令人感兴趣的一次复兴。马克思在苏联备受尊崇,考虑到他作为社会主义信仰的伟大导师的身份,这一点实在不足为奇。在那里,马克思学说经典化的过程的唯一特征是,在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内涵与布尔什维克的实践和意识形态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像卑微的加利利人的宗教(指耶稣及其创立的基督教)教义与中世纪的红衣主教和好战领主的实践及观念之间的差距一样大。

但是另外一个现象却不那么容易解释,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复兴。这个现象之所以非常令人感兴趣,是因为这个事实:在美国,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无论是在工人运动中还是在知识分子的思想中,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产生什么重要的影响。在那个时候,美国本土所有的马克思主义都是肤浅的、不重要的,因而也是没有地位的。此外,布尔什维克式的马克思主义复兴,在那些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中也没有表现出类似于美国这样的冲刺式的迸发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德国。德国是所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传统最深厚的国家,在那里,一个规模不大的马克思主义正统学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社会主义思潮高涨时期,以及在那之前的经济萧条时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活力,但是社会主义思潮的领导人物(不仅包括那些与社会民主党结盟的人,而且包括那些在实际问题上比社会民主党内谨小慎微的保守主义者走得更远的人)却并未对恢复原来的信条表现出多大兴趣。这些人将马克思主义供在神龛上崇拜,但是同时又十分小心地与它保持一段距离,在经济事务上,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与其他经济学家如出一辙。因此,在除了苏联之外的欧美各国,美国的现象是很独特的。或许我们不必过于在意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但是,既然这么多美国人都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自己的信条,那么探讨一下它的总体框架、内容以及意义,应该还是值得的。[2]


注释

[1]选自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版。经哈珀兄弟出版公司允许重印。

[2]我将尽可能少地引用马克思的著作,同时也不提供有关他生平的资料,因为这似乎是不必要的。想了解马克思主要著作和他的生平的读者,在随便哪一本辞典中都可以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中或《社会学科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中。要研究马克思,从《资本论》(Das Kapital)第一卷着手最为方便【最早由S.穆尔(S.Moore)和E.艾威林(E.Aveling)译成英文,编者是F.恩格斯(F.Engels),1886年】。尽管最近又出现了大量关于马克思的传记作品,但是我仍然认为F.梅林(F.Mehring)的著作是最好的,至少对一般读者而言肯定是这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