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总攻发起之前

我行我诉 作者:徐宜发 著


总攻发起之前

举世瞩目的贵(州)广(州)高铁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大军正在加紧施工,协同作战,确保到2014年8月1日供电、通信、线路、调度指挥等各专业、各系统联合调试,年底前贵广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前几天,我和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的樊合顺、史东亮一起来到贵州境内建设工地,亲身感受这里决战前夕的紧张热烈气氛。

2013年临近年末,贵广高铁完成了开山打洞、架桥铺轨的主体工程,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的段廷华和朱云泽接到通知,迅速组建中铁电化局集团贵广铁路四电工程指挥部,承担贵州省境内老罗堡至从江间239公里四电工程的建设安装任务。电如同人体中的血液,是高速铁路的动力源泉。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南征北战、穿山越岭,在我国电气化铁路线上架起了一条条高压供电线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

2013年11月10日,中铁电化局集团贵广铁路四电工程指挥部组建到位,段廷华出任指挥长,朱云泽担任党工委书记,两个年轻人共同挑上了一副沉甸甸的重担。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满打满算到2014年7月底以前不足8个月的时间,分管区段的房建工程,接触网线路,电力高、低压供电线路的敷架必须竣工,满足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的供电、列车高速运行的动力条件,要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谈何容易。被誉为“中原铁军”的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是一支勇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那些年在青藏铁路的鏖战中,他们坚守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施工现场,顽强拼搏,克服高原缺氧、高寒冻土等从未遇到过的困难,铺设架通了电力、通信、信号线路,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打出了“中原铁军”的威风。如今经过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向莆客运专线的洗礼,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贵广高铁的主战场。

贵广高铁全长857公里,从贵阳北站引出经龙里穿越斗篷山,跨柳江进广西境内再入广东接进广州南站,全线几乎是由桥梁与隧道组成,桥隧长度约占线路总长度的82%。中铁电化局集团贵广铁路四电工程指挥部承担的239公里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单相交流25kV的AT供电成熟技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这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贵阳至广州的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22小时压缩到不足4小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将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就是战场,这对段廷华、朱云泽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场景,在贵广铁路沿线的深山里显得更为壮观,施工难度早已超出了想象。1982年毕业于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的段廷华是在河南农村锻炼成长起来的,曾在哈(尔滨)大(连)、京沪高铁建设的主战场上,风里来雨里去经受了种种磨难考验,从来没有把苦、累放在心上。没想到,贵广高铁的建设环境如此恶劣,山多河多地质条件复杂,在现场工地想找块放张床的平地都很难,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并不过分,流传千年的“地无三尺平”正是它的真实写照。更让人头疼的是有的地段连进场的路都无法修通,汽车开不进去,他们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因地制宜制作了专用的小推车,把能装在小推车上运送的材料装车推进场。还有的地段只能靠最原始的人拉肩扛,把沉重的钢骨铁架像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运往工地,实在没办法跨过去的地方,他们找到当地山民租用驴骡牲畜,把设备和配件一一运送到工地,千方百计地把工期往前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活干好。12月1日,他们把贵广铁路贵州境内第一根接触网供电线杆高高地矗立在崇山峻岭中,拉开了进军贵广高铁的序幕。这是力量的象征,这是信心的象征!

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张弛有度,合理安排作业程序,组织好不同专业交叉施工的时间,排除干扰,协调并进是贵广高铁高压供电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指挥部把不足8个月的时间安排得像打仗一样,经过三次大的会战高潮,把发起总攻的时间确定为6月25日至7月15日,要用20天的时间打赢这场硬仗。

我们乘坐汽车从贵阳出发,沿着高速公路驶向龙里北站,这是贵广铁路从贵阳出来的第一站。下了高速公路汽车顺着一条泥泞的小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来到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四电工程指挥部的任务是在这里按期建成车站10kV配电所和线路27.5kV分区所。我们走进已经建成的配电所,一排高压配电柜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束束五颜六色的配线等待连接,一些急需的原材料还未送到。等,不是办法,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康玉威正在与安装工人研究控制系统电源线的替代问题。陪同我们采访的朱云泽,199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供电专业,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在一线施工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听到他们提出的问题,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可以用隧道照明疏散指示灯电源线代替,它们属于同规格、同型号产品,能互相替代,没问题,用吧。”贵广铁路施工条件复杂,造成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时间紧张,工装设备原材料供应跟不上,为确保施工进度选用替代产品是常有的事,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原则,规格型号要一致,保证使用安全上不出问题。简短的一句话,解决了大问题,所以知识就是生产力。

应该说,龙里北站配电所如期投入使用十拿九稳,可是要建在这里的供电分区所却是刚刚开挖地基。现场施工人员似乎还有点情绪,埋怨“鬼天气”天天下雨,2000多平方米的房建基础坑前几天灌满了水,5台水泵用了3天时间才算把水抽干,恢复了正常施工。现在只能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早日把4台自耦变压器安装到位按期投入使用,不能拖整个工程进度的后腿。贵州自古以来雨水多,当下人类是无法改变它的自然环境的,只能想办法去适应这种环境,牢牢掌握生产实践的主动权。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龙里北站,汽车又驶上高速公路向贵定县的昌明车站奔去。多彩贵州,惹人喜爱,我喜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绿水青山,连绵不断。我们穿行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中,满眼翠绿,阵阵飘香。我们陶醉在美丽的自然风光里,感觉不大一会儿汽车便出了高速公路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朱云泽告诉我们,前面半山坡是新建的昌明高铁站,建成之后将会在这里的旅游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昌明是贵定县的一个闻名遐迩的小镇,距县城约有30公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尤其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和雪白的李子花盛开,构成美丽的“金海雪山”自然景观,招来八方游客。热情好客的苗族、布依族同胞用沿袭已久的传统方式接待大家,展示淳朴的民风习俗,传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昌明车站计划建有10kV配电所和27.5kV牵引变电所,是供电系统中的重点工程,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业项目部,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于5月24日完成了配电所的安装调试,实现一次合闸成功,为下一道工序的通信、信号、站场及隧道照明等工程施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力电源。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应是设备房屋完全建成后才能安装设备。眼下时间不等人,只能打破常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高压室主体刚刚封顶等不及室内粉刷,电力控制柜的安装、调试跟着进来了。我们来到昌明配电所,看到工人们正在着手粉刷机房内墙,朱云泽要求他们先把设备遮盖起来再做粉刷,以免粉浆落入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看起来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时偏偏是在小事上的一时疏忽酿成大祸,总是后悔当初的不小心、不细心。安全供电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朱云泽就是这样的人,大事认真干,小事不含糊,是质量上的“放心户”。

配电所的工程量所剩无几,昌明变电所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这里曾是中铁二局的制梁场,厚厚的混凝土地面成了变电所室外场坪施工的一道难以迈过的门槛,几台挖掘机日夜不停地隆隆轰鸣,几天过去了连电缆沟还没有挖通。五十岁出头的王学义带着他的施工队走南闯北干了30余年,还没遇到过这样的“硬骨头”。他毫无畏惧,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觉不睡、饭不吃,也不能影响变压器安装。”他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赢得了信任。

昌明变电所担负着向动车输送高压电流的任务,4台220/27.5kV的大型变压器分成两组坐落在坚实的基座上,采用AT供电方式不间断地向接触网输送高压电流。这是近几年来我国高铁高压供电的一种新技术,有效地降低了供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和电磁场污染,已在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上推广使用。指挥部正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地形,设计变压器的安装、接线、调试方案,精心绘制成图,做好设备进场前的各项准备,提高效率,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铁路供电设备安装历来都是采用见缝插针式的办法组织施工,不能等,不能靠,仗要主动打,活要主动干。贵广高铁建设有它的特殊性,对于这种大兵团作战式的施工,没有接触网供电设备施工的专用时间,大家称为“零工期”,必须变见缝插针为找缝插针来适应形势的变化,这是对生产组织者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的考验。指挥部面对这种新的要求,大胆创新,组织实施“首件首段”工程,打破原有的接触网施工程序,创新立杆、打灌、吊柱等作业方法,实现一次挂网成功。这一创新成果,经多方专家论证评估已得到认可,将在贵广全线推广。在昌明至都匀间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公司副总经理郭书通,借助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学到的铁道供电知识和20余年的实践经验,再一次精心测量,用数据验证“首件首段”试验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编制作业流程,压缩工期,充分挖掘潜力,打一场高铁建设的漂亮仗。

在都匀入市不远处有一个活动板房组成的巨大场地,摆放着接触网供电设备大大小小的零配件,4根网杆竖立其中,这里是指挥部临时搭建的接触网预配中心。主要任务是提前装配接触网杆上的腕臂和预制整体吊柱,以及其他能在地面预装的配件,为发起总攻做准备。负责预配工作的张广峰和张广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贵广高铁接触网供电技术的复杂性及推进措施,力争稳扎稳打,步步紧跟不放松。专业项目部担任安全总监的赵中现接着说,接触网杆品种有129个型号,组装技术必须熟练精准。指挥部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了40名毕业生补充到施工队伍里,先在这里强化培训,训练工装设备使用和腕臂、吊柱等配件组装,考试合格发证后方能上岗作业。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悟性很强,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现在都能独立上阵独当一面,个个都是好样的。公司有意识地从中选拔一些素质高、肯吃苦、能力强的年轻人重点培养,从而造就一支能打胜仗的骨干队伍。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县人口的近97%。三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贵广高铁在这里设站停靠列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三都车站施工现场,我们恰逢在这里检查工程进展的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总经理毛明华,这位四十来岁的年轻人,在西南交通大学专攻铁道供电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20多年,在铁道线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边查看工程施工进度,一边询问、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我们一同来到轨道作业车旁,明华高兴地说:“指挥部调集了十几部工程作业车,提前练兵,关键时刻要冲得上、打得赢,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打造贵广高铁的优质工程,树起一座新的丰碑。”年轻人铿锵有力的话语充满了希望,讲得大家浑身是劲儿。我们对面是中铁七局承建的三都车站,站房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配套工程初具规模。具有民族特色的三都高铁站,必将成为多彩贵州的又一新景。

来自中原大地的铁路建设大军,干起活来都有一股拼命的劲头。贵广高铁接触网高压供电工程施工即将进入倒计时的总攻阶段,各种大型作业车要提前云集贵州,形成功能齐全的机械化联合作业局面,这是当今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明显特点。号称机械化部队的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机械段,是一个有近百台轨道作业车辆、300多人的机械化生产单位,段长袁英杰一路奔波和他的作业车先遣到达现场,是劳累还是压力硬把这个不到50岁的中原铁汉拖进了医院,他不得不卧床休息。在黔南州人民医院病房我们见到了袁段长,满脸倦意的他显然有些疲惫,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他没有说到自己的不适,没有说到明摆着的困难,讲的全是发起总攻前的部署,盘算着怎样打好这一仗。第二天他自我感觉没事了,竟然连出院手续都没办就跑到施工现场察看轨道作业车到位情况,两天后才派人补办了出院手续。我知道,在这关键时刻他一个心眼都是工作,打好这一仗比什么都重要。

中铁电化局郑州三公司是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中的一支劲旅,今年是它60岁华诞。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继承发扬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铸就辉煌的企业精神,一代一代传递着正能量,一路走来一路辉煌。在贵广高铁施工现场采访的一幕幕感染了我,透过他们的身影,彰显出铁路建设大军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国铁路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014年6月1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