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壮举

孙英文集(上、下) 作者:孙英 著


推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壮举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六日)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是一本论述蒙藏关系和中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进程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术专著。我对蒙藏古代历史了解不多,但很感兴趣。总觉得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撰写这样一本书,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鉴于此,我曾鼓励作者努力为之,写好这本书。这或许是在本书与读者见面之际,作者要我在书前写点文字的原因。我初意不肯,他们却执意不弃。是于人盛情难却?还是于事兴味犹存?或许兼而有之,终于还是写了。

萨班是吐蕃带有政教合一性的宗教领袖,阔端是蒙古汗国的皇子和西路军统帅。他们于公元十三世纪中期,在西部重镇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举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解决了吐蕃与当时蒙古汗国在政体上的统一问题,后来随着南宋的灭亡,形成了大一统的元朝政权。这是继承民族传统、顺应历史趋势、符合社会规律的一个历史壮举。

藏族,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与中原和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交流、融合源远流长。公元十一世纪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门岭之战》有这样的记载:“汉藏之间亦有缘,汉地善业传藏地,藏地善法传汉地,汉藏如同日和月,彼此之间离不开,因缘相联成一家。”这里的“善业”和“善法”,就是指先进的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传播交流。藏族与内地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结成深厚的民族友谊,藏族人民形象地喻之为一座民族友谊的“黄金桥”

这座民族友谊的“黄金桥”,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藏族是由西藏高原古代土著居民与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族群以及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共同体。现代考古证实,西藏高原东面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系统文化、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文化,从不同方向向西藏传播,并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藏族文化和传统。藏族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藏族与汉、蒙等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壮大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洪流。远在奴隶制时代,吐蕃王朝就与中原有广泛交往。到了大唐王朝,公主与吐蕃赞普通婚,双方使节更是往来不绝,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特别是文成公主入藏,被传为千古佳话。吐蕃王朝衰亡后,众多吐蕃部落流散于甘青及川西高原,并逐渐在这一带定居下来。相继存在于甘青地区的潘罗支政权、唃厮啰政权,都与宋朝交往甚密,“设茶马互市”,结臣属关系。历史证明,藏族与中原各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友谊和文化传统上的认同基础。

从西藏社会内部和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自最后一位吐蕃赞普达磨被刺后,西藏社会陷入动荡时期。新兴的封建农奴主相互割据,不断发动战争,同时对农牧民加重剥削。伴随着割据局势再度弘兴的藏传佛教也教派林立。各教派势力与各封建农奴主势力结为一体,割据自立,互不统属,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长期无休止的战乱与精神世界的分离,使藏族人民备受四百余年的动荡割据之苦,他们渴望和平统一,以能够安定地建设美好家园。

正是以民族传统友谊为基础,以当时历史条件下藏族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历史动因为根据,孕育了凉州会谈的历史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发展史上,树起一座为世人瞩目的民族团结之碑、和平统一之碑。

公元十三世纪初期,我国北方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内部团结、军事和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政治势力——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相继统一西辽、西夏和金。此时,蒙古汗国西路军统帅阔端,既以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又以政治家的睿智,对统一西藏坚定不移。他认为西藏问题解决之后,腐朽的南宋政权必将陷入蒙古汗国的南北军事包围之中,大一统的局面即可实现。

如何解决西藏问题?阔端看到,西藏地域广阔,山高水险,单凭武力非短时间内所能奏效。以藏传佛教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契机,进行和平谈判,乃是切合实际的上策。与此同时,一位精通“五明”的智者,吐蕃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萨迦派宗教领袖萨班,是与藏族人民心脉相通、真正能够高瞻远瞩、为西藏的前途和命运深思熟虑的政治哲人。他力主和谈,挺身而出,并愿为此而献身。据《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简称《致蕃人书》)记载,当阔端的邀请诏书送达西藏时,萨班先送两个侄子到凉州,以表和谈诚意,继之千方百计,统一西藏内部认识,终于在一二四六年,不辞年迈与路途险远,“以利益佛法及众生,尤为利益所有操蕃语之众”,到达凉州。一二四七年与阔端达成西藏各派与蒙古汗国和平统一的具体方案,它的内容充分体现在《致蕃人书》中。西藏地区的僧俗百姓读《致蕃人书》后,无不欢欣鼓舞。

凉州会谈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的总趋势。国家的安定统一,民族的友好团结,符合中华大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蒙古族和藏族上层人物的阔端与萨班,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抛弃个人私利与民族偏见,以统一大局为重,共同促成了这一民族团结统一之盛事。他们为中国历史大一统的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值得后人尊敬与称赞!

凉州会谈的成功,是西藏属于中国,永远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见证。按照《致蕃人书》的规定,吐蕃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吐蕃要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中央政府对吐蕃实施户籍管理。这是向世界的郑重宣告,向历史的郑重宣告:西藏是中国永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凉州会谈的成功,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致蕃人书》颁布实施之后,藏族人民安居乐业,虽经中原王朝明、清之变和中国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广泛,民族团结友谊的“黄金桥”愈加牢固。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的编著者,从纷繁的资料中撷取精华,又实地考察,数易其稿,以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详尽书写了凉州会谈的缘由始末,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审视历史,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据,给民族分裂主义者以有力痛击。他们历经数年的辛勤劳动,填补了我国史学研究的一个空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了史学工作者的可贵贡献。

  1. 这是作者为《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作的序,1998年5月2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收入本书时做了校改。
  2. 萨班,全称为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萨迦班智达为萨迦大学者之意,贡噶坚赞为名字,藏传佛教萨迦派四世祖。
  3. 阔端,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大汗之子,时为蒙古汗国西路军统帅,驻扎凉州。
  4. 嘉措顿珠译:《格萨尔王传·门岭之战》,60页,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5. (清)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37页,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
  6. “明”即学问、学科,“五明”即五种学问或学科。五明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分为大小五明。“大五明”是指:工巧明,即工艺学;医方明,即医学;声明,即声律学;因明,即正理学,也就是现在的逻辑学;内明,即佛学。“小五明”是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历算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