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智慧无古今,古为今用 读古书存智慧,不为古人

毓老师讲学记 作者:许仁图


我们要学古人智慧,明白自己的良知,千万不要叫人牵着鼻子走。

同学们读古书做学问,当作是趣味,要非常轻松,不要功利境界,好好坐在那儿聚精会神地看,才能了悟真理,启发自己的智慧,使之有用。

文化的深层意涵和力量,很少人比毓老师的感受更深刻了。

毓老师认为清朝能打败明朝政权,得力于一个书院和一本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自觉满人武力虽强盛,但大明也非弱者,要打垮大明王朝,需要了解汉人文化,于是聘请了浙江绍兴人龚正陆(陆为“六”之语音,即为“龚正六”)及汉人教师方孝忠、陈国用、陈忠等人,成立了“启运书院”,教导包括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及清初的皇族子弟。由于满人对汉文化十分陌生,教学不易,不得已找了一本故事性极强的《三国演义》当教本,满译汉书,第一部即《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尽讲战术,有不少调兵遣将,以及用谋、用间的例子。这些满人子弟深思精读,师法三国人物的故实和谋略,竟然打败大明王朝,建立了大清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

毓老师在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天德黉舍”讲经,即是师法太祖努尔哈赤的文化淑世救国;毓老师训勉弟子读书方法:“先精后博”、“先就一两本来读,通了再读他书”、“找一本经书或子书,终身思之,遇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懂得圣贤任何一句话,都可立身,毋自欺也”,等等。即是师法清朝以一本《三国演义》兴邦建国。

清朝统一中国后,深觉汉文化的力量,教导皇太子和皇族子弟的太傅、侍讲和侍读,都是治经的博学大儒。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例,首选入宫的天子教席三人是陈宝琛、陆润庠和伊克坦。陈宝琛和陆润庠是汉人,伊克坦是满汉双榜进士,负责教满文,以后再入宫的罗振玉、王国维、郑孝胥等人皆是汉人,满文教学只是聊备一格。

清朝灭亡,毓老师认为清朝不仅亡于西方的船坚炮利,也亡于汉人文化。毓老师语重心长说:“文化太可怕了,金人(金人本为女真族,阿骨打称帝建国号为‘金’,后为蒙古所灭;皇太极天聪九年改女真为满洲。毓老师自称‘金人’或‘满人’)在武力上是成功了。但金人虽强,至今什么都没了,大本虽立得住,就是文化让它(汉人)胜过了。我是金人,却在教汉人文化。”

毓老师读书百年,相信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太丰富了,我们不是重传统,而是重其智慧,传统文化电很充足,就没插上插头,插上就光照世界。”

什么是“文化”呢?毓老师说:“什么叫文化?是要以文化天下。今天学生何以没力量?文学院分中文、史学、哲学系,‘系’真成‘细’了,粗不起来。中国文化是文、史、哲不分家。文化从自然来的,不可以造假,是慢慢变的,愈变愈加致密,是有步骤的。小孩子从小天天接受文化教育,刚开始什么也不懂,告诉他什么,给他什么他都接受,等大了,懂得挑剔了,就是文化。文化要‘以文化天下’、‘以文化世’,不是空言,必须行事。学文、史、哲,就有道统的责任。”

探索毓老师说文化要“以文化天下”、“以文化世”,是根据《易经》第二十二卦贲卦的《彖传》说法:“观天文,以察时变”(以,用。观测日月星辰等天文,用来察探天时的变化)、“观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文,用来化育成就天下万事万物)。

中国古书钩深致远,尤其《易传》,有无上甚深智慧,某些传文不只是理论且有史实根据。“观天文,以察时变”,可说是尧的功业。《尚书》记载尧派大臣分据四方山头,观察天文,历象日月星辰,创作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时历,敬授人民使用,使黎民知变与时相合。孔子因而称赞尧说:“唯天唯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篇》)此即尧能“观天文,以察时变”,后世故称尧为“文祖”。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时包牺氏得以成为天下民归往的王者,是因为他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等自然之象,双眼观察大地万物,又观察鸟兽羽毛的纹彩,以及山川水土的地利。万物皆是象,伏羲近的取象自己的人身,远的取象万物,于是创作了八卦,以融会贯通不可测度的生生奥妙之密,比类万物的各种情状。)“王天下”即是通德类情,以人文化成天下;作《易传》的孔子故而以“观人文,以化成天下”,来称赞伏羲,后世遂以“人文之祖”或“人祖”尊称伏羲。

“文化”两字源自《易经?贲卦》的“观人文以化成天下”,明言“文化”非只以“文”化“国”,而是以“文”化“天下”,“天下”为公。毓老师所以说:“学中国文化,就是学公,学无私;大公无私,有容乃大,天下无界。”《礼记?孔子闲居》亦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尸子因而说“孔子贵公”(《尸子?广篇》)。

毓老师学宗孔子“贵公”思想。中国文化既是“贵公”,就非仅只为中国人所有,乃天下人共有,能用才拥有。日本人在武则天时代,学唐朝文化,日本人供奉的“天照大神”,实是“天朝大臣”的音转,即徐福。日本又学《孙子兵法》、王阳明学说而成大和文化,韩国人接受商朝箕子文化,衣服尚白,旗用八卦,而成朝鲜文化。毓老师是满人,满人也采行汉文化,毓老师不能忘祖,于1997年重修满人最早的皇陵永陵,又于1999年,在清朝皇寺地藏寺东南独资数千万,建立了满学研究院及满族博物馆,但他所讲之学、所谓文化,不是金人文化、金人之学,而是公天下的汉人之学、中国文化。

毓老师终年一袭长袍,头戴瓜帽,颏下一绺长髯,所学的又是帝王学,很容易遭人误为是旧时传统的老学究。其实毓老师也从新时代走过来。他小时候每当出门,阿玛(满人对父亲的尊称)就叮咛:“不准去‘胡闹’。”即不准他去听胡适演讲(胡适骂孔夫子最厉害,毓老师当时也如一般学子好奇,喜听胡适说新文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