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流淌在骨子里的一腔热血

萧红新传: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 作者:王拥军 著


5. 流淌在骨子里的一腔热血



萧红从小便是一个懂得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人。在她日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懂得用笔记录生活的作家,她细腻敏锐的笔触刻画的是真实的民生。这也是她打动读者的地方。

一个出色的画家,一定有一双懂得捕捉生活画面的眼睛;一个优秀的作家,也一定有一双懂得聆听生活的耳朵。年少时的萧红就勤于思考,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因此,日后的萧红才有了作家最宝贵的视角去参透生活。同时,是那股流淌在萧红骨子里的热血,给了她一个作家最宝贵的良知。

萧红头脑聪慧,又喜欢学习,因此很早就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细心调查、研究中,她把一座呼兰小镇装进了脑海中,多年以后则把这种体验写进了《呼兰河传》中,令世人惊艳不已。

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监工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引发了国人的一致愤慨。市民举行反帝示威游行,却遭到英国巡捕枪杀,由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流血惨案。此暴行激起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震惊了全国。一时间,反帝情绪空前高涨,形成一股向全国扩张的反帝浪潮。

6月4日,“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了哈尔滨。各界人士纷纷投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大运动中,组织了“救国会”“后援会”等民间抗日协会。此时,满腔爱国热情的学生都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游行示威,一致抗日。哈尔滨的“五卅”之火烧向了周围的各个乡县,当然也就烧到了沉寂的呼兰河畔。当地的义士聚集起来,召集群众,在呼兰县成立了“县沪难后援会”,他们上街游行,抵制日货,募捐义演,呼唤起呼兰县民的爱国热情。

7月末,为答谢捐款人,学生联合会在西岗公园举办联合义演。与每年秋收时节的唱大戏不同,这次的演员不是专业的戏子,而是学生、工人、店员和市民,他们演的也不是传统老戏,多是自编自演的新潮的话剧。

萧红出演了反对封建婚姻的话剧《傲霜枝》。剧中故事讲述的是发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已经跨进了新文化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人开始崇尚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渴望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了剧情需要,也为了跟上时代潮流,萧红毅然拿起剪刀“咔嚓”一剪,两条长辫落地。她短发齐耳,更显出新女性的风姿。

据同学回忆,那时的萧红散发着灵气,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毅力与决心。在同龄人中,她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小小的身躯里,装得满满是家国天下。这是她第一次融入社会激流的潮汐中。

一时间,萧红的眼界开阔了。她再也不是那个游荡在自家的后花园,在祖父周围嬉戏打闹的女童,而是化身为一个女战士,勇敢面对那个看似平静却也在暗起风云的社会。那时,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祖国的情怀,什么是民众的力量。她从书里世界转向现实世界,开始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先进的文明,看看外面的天地。她有了社会的危机感,社会的责任感。尽管年纪还小,对许多事情还不会有更深的理解,但那股从人民心底涌出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她。“五卅”运动是萧红初尝社会风潮的一次实践。

1926年的一天夜里,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呼兰大地。一时间,很多穷人居住的房屋纷纷倒塌,他们不幸成为流离失所的游民。第二天上课前,同班同学傅秀兰讲了一个因这场大雨引发的悲痛故事:“在我家北窗外,是一条大道,大道的北边有一个特别的大坑,一个穷苦农民在那里盖了一间泥巴房。突如其来的雨水一下冲倒了他的房子,淹没了土炕,他赶紧抱着孩子逃命,不幸双双滑入坑底,给活生生地淹死了,丢下一个寡妇,十分凄凉。”

萧红在一旁听得格外专注,表情更是凝重,为这件事她深感悲切。老师让同学根据这次灾难做一篇文章,题目为《大雨记》,其中萧红的文章最是打动人心。从这篇题为《大雨记》的作文中就可以看出她的思想。从最初的少年时期,她就注意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她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贫苦农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与关注,这些情感在她后来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时有体现。

此后,初涉文坛大门之时,她就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描写。比如,收录在她与萧军的散文小说合集《跋涉》中的那篇《王阿嫂的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如《呼兰河传》,就如《生死场》,在这一系类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品中,她给予悲愤与同情,对于封建迷信的农民,她如鲁迅先生一般,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事实上,无论是年少的萧红,还是青年的萧红,总有那样的情怀,对生活有细腻的感知。这也让她的作品深入人心。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首先是反映生活的,从作品中人们可以感知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方水土的民生疾苦和风土人情。萧红有着属于一个作家独到的视角与敏锐的观察力,是从小就训练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她对劳苦大众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与关注。一个用真心与真情写作的人,怎能不打动读者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