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加木失踪新闻发布内幕

追寻彭加木 作者:叶永烈 著


彭加木失踪新闻发布内幕

那一天,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磁带中抹去。

1980年6月24日,热不可耐的一天。太阳刚刚露出地面,就用火一般的舌头舐着上海城。我用汗湿的手拧开收音机的旋钮,突然,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

这篇报道是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写的,全文如下:

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赵全章报道: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失踪,已经第七天没有音讯。

彭加木于5月初率领一支20多人的科学考察队考察罗布泊。考察队的大本营设在新疆农垦总局米兰农场。据初步了解,彭加木失踪的经过是:前不久他带领四名考察队员,乘坐由两名司机驾驶的两辆汽车,离开米兰出发工作,原计划绕行罗布泊一周返回米兰,结束考察。6月17日凌晨,大本营的留守人员从无线电中突然收到他们发来的求救讯号,报告他们已迷失方向,汽车断油,人断饮水。留守人员将这一情况急电告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部队请求救援。18日上午,乌鲁木齐部队派出两架飞机前往罗布泊地区寻找营救,其中一架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找到了六个人,向他们空投了饮水和食物、汽油等物资。后来通过无线电话得知,这六个人就是彭加木带领的四名考察队员和两名司机。彭加木于17日上午10时出去找水,曾给他们留下一张字条,写着:“我离此去东找水”,但一直未返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彭加木同志的安全极为关心。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已于18日派副院长陈善明带领一部分人员赶往出事地点。从19日到今天,乌鲁木齐部队和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又派出十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到罗布泊地区寻找,但到23日上午记者发电时止,还没有发现彭加木的下落。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侧耳谛听着从收音机中吐出的每一个字。我的心飞向千里之外的大漠之中。

这是关于彭加木失踪的第一篇报道。正是这篇报道,使刚刚失踪不久的彭加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后来,我在前往马兰核基地采访的时候,结识了赵全章。当时,我住在马兰核基地第一招待所底楼,赵全章就住在我隔壁的房间。

1980年7月13日,在库木库都克的搜索队帐篷里,我对赵全章进行了采访。

据赵全章告诉我,他当时是在乌鲁木齐机场送客的时候,无意之中得知彭加木失踪消息的。他经过采访、证实之后,发表了《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这一新闻。

赵全章告诉我,那是1980年6月20上午10时许,他到乌鲁木齐机场送新疆八一农学院副教授张新时出国。送走张新时之后,在上汽车回去的时候,新疆八一农学院副教授徐鹏告诉他,刚才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哈林匆匆赶到机场。他无意中听见,哈林告诉即将登机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领导一个意外的消息: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了!这一消息,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

最早报道彭加木失踪消息的时任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

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赵全章在归途中特地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门口下了车。他在值班室询问了情况,得知事情的经过:曾奇迹般地战胜癌症而闻名全国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所率领的十人科学考察队,在完成对罗布泊南部洼地的考察后,经过六天的跋涉,于6月16日抵达疏勒河古道南侧的库木库都克。宿营后检查水箱油罐,发现所剩的水只够维持三天的生活了,便于当晚急电某基地请求支援。6月17日午间,基地复电:18日送水,请原地待命。队员们准备向彭加木报告,发现彭加木不见了。只见在他经常休息的吉普车驾驶室里留着一张小字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10:30”。大家赶紧急电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领导,同时出动三部吉普车分头寻找,但直到天黑也不见彭加木的踪影。

赵全章还查阅了值班日记,证实了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

赵全章告诉我,他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出来,乘坐公共汽车回到新华社新疆分社,当即写了新闻稿交给采编组。根据分社领导意见,改了一稿,便传真到北京新华社总社。这篇新闻稿,最初是作为内参刊发的。

由于是供领导看的内参,这篇新闻稿中谈及搜索彭加木工作中的困难:只有一两架飞机,地面搜索人员也很不够。

翌日——6月21日——新华社社长穆青看了内参上这一新闻,说:“发公开稿!”

总社立即把社长穆青的意见转告新华社新疆分社。于是,赵全章又赶到新疆军区采访,查阅了科学考察队从罗布泊库木库都克发给军区的电报。回到新华社新疆分社之后,赵全章把新闻稿作了修改,改成公开发表用的稿子。

时任新华社社长穆青亲自批准公开报道彭加木失踪消息。图为1980年代初的穆青

新华社新疆分社把新闻稿立即发给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请他们审阅。

赵全章告诉我,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不同意马上公开发表彭加木失踪的新闻。他们说,必须征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同意,因为彭加木既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研究员。[1]

6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把彭加木失踪的情况向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通报,并希望做好彭加木家属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领导立即赶去看望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向她“吹风”。

主管科技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向来关注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他对新华社的内参作了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寻找彭加木。

这天晚上,新华社总社向新华社新疆分社催问彭加木失踪新闻稿的修改情况。

6月23日,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的673期上,作了批示。我后来在新疆720基地值班室值班记录上抄录了华国锋的批示,全文如下:

方毅、李昌同志:

彭加木同志失踪尚未找到,他们要求中央下令派出飞机飞行十五架次。此事请和新疆取得联系,并和总参、空军研究如何派出飞机配合地面搜找。

华国锋6月23日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根据华国锋的批示,要求加强对彭加木的搜索工作,调动更多的飞机和地面部队进行搜索,一定要找到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得知华国锋的批示,立即表示同意发表彭加木失踪的新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也同意发表彭加木失踪的新闻。这样,在23日晚,新华社新疆分社发出了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电讯。

6月24日,全国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新疆分社关于彭加木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失踪的新闻。

消息传出,举国关注。

由于华国锋和方毅的重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出动飞机参加搜索,新疆驻军以及公安部都派出了搜索队,在罗布泊进行大规模的搜索。

就在新华社新疆分社第一次报道彭加木失踪的翌日,继续发表了《党中央关切彭加木的安全》的报道,原文如下: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4日电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失踪后,党中央和有关方面极为关怀。现在搜寻进入第八天,仍无下落。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对彭加木的安全极为关切。6月23日,他就派出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搜寻作了具体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多次询问彭加木同志的情况,具体过问寻找工作。

6月17日考察队迷途和彭加木失踪后,罗布泊地区附近的驻军迅速投入搜寻、援救工作。17日当天,附近驻军参谋长朱平即到达沙漠前沿,指挥援救工作。他们还派出领导干部率领部队向出事地点进发。驻疆空军部队连续出动飞机搜寻,对遇险人员空投了饮水、汽油、食物。现在除彭加木一人失踪仍然没有着落以外,其他六人安然无恙。

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也对彭加木失踪给予关注,曾批示“派出飞机配合地面搜找”

同日,新华社新疆分社又发出电讯《彭加木失踪前已率队穿越罗布泊》,全文如下: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赵全章报道: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失踪前,已和他率领的考察队穿越罗布泊的湖盆。这是历史上科研人员第一次穿越湖盆。

有些中外学者过去也曾试图穿越罗布泊的湖盆,但都因道路艰难未能实现。彭加木带领的科学考察队最近从北到南,行程七十多公里,成功地穿越了湖盆。

彭加木率领的考察队,队员中包括化学、地理、地貌、水文地质、生物、土壤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最近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考察队采集到的矿物资源标本和对这里自然条件的普查,将有助于揭开这个人迹罕至地区的自然之谜,为开发利用这里的矿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以前,彭加木已先后两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考察。1964年,他和几个科学工作者环罗布泊一周,采集到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洼地的三条主要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作了初步研究。根据气象和河流携带钾元素情况估算,罗布泊每年可以集聚数十万吨的钾,可能还有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资源,是块“宝地”。1979年,他又进入罗布泊地区踏勘,为今年5月份第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作了充分准备。

彭加木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专攻农业化学。1956年他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时,不畏艰苦,要求来新疆参加资源考察工作,在植物病毒和新疆资源分布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十年动乱中,他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但仍然关怀着边疆地区的科研事业。1977年后,他每年都来新疆工作。1979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在上海、新疆两地担任科研任务。

这天,新华社新疆分社还发出一篇电讯《彭加木失踪九天仍无音讯》: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5日电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考察失踪已经九天,各方面加紧搜寻,仍然未见踪迹。

连日来,驻疆空军部队派出的飞机频繁起落来往于库木库都克出事地点和考察队大本营之间,一边紧张搜寻,一边运送物资、人员,传递消息。空军还专门派出两架飞机,在大本营待命,随时执行救助任务。罗布泊地区附近的人民解放军派出的地面部队28人,冒着酷热,艰难地穿越了沙丘密布、流沙起伏的几百公里沙漠,于今天下午到达遇险地点。6月23日由直升机送到库木库都克附近驻军的一名干部和五名战士,正在和同彭加木一起遇险、仍坚持在原地的六名同志紧密配合,继续搜寻彭加木,但仍然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踪迹。

由于新华社的及时报道,1980年彭加木失踪事件成为当时新闻焦点,各地新闻机构同时跟进。图为当时彭加木儿子彭海(中)、女儿彭荔(右)接受上海电视台记者采访场景

新华社是中国权威性的通讯社。全国各报都纷纷刊登新华社新疆分社关于彭加木失踪的电讯。由于新华社新疆分社接连报道搜索彭加木的动态,一时间,罗布泊成为中国的新闻焦点。

按照新华社往日的惯例,总是在事件结束、有了明确的结论之后这才进行报道,而这一回则是打破惯例,事件尚在进行之中,便接连进行跟踪报道。这样的“现在进行时”的报道方式,产生了很好的新闻效应,曾经受到新华社领导的表扬。然而,后来由于没有找到彭加木,有人认为接二连三的关于寻找彭加木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反效果,否定了这种“现在进行时”新闻报道方式,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惯例”。


【注释】

[1] 1980年7月13日,叶永烈在新疆罗布泊库木库都克大本营帐篷采访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