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读黄庭坚《念奴娇》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作者:文真明 著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读黄庭坚《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líng lù)?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这首词作于元符元年(1098),当时黄庭坚被贬戎州。词前小序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把酒赏月,依曲为词,本是词人的常套,是词创作于花间、尊前、月下的传统表现,黄庭坚心有所感,下笔“文不加点”,表现出他是一个文思敏捷的词人。

这首《念奴娇》不像花间、尊前、月下之词状男女情恋、离愁别绪,写得轻靡柔婉。而是狂放洒脱,较之于传统词自是一种新的面貌。

词是以写景入手的:“断虹霁(jì)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放目远眺天空,以“秋空”点明的不仅仅是季节,而且往往和天高气爽联系在一起。有趣的是,他所写的也是雨后初晴,这景象自然不同一般。一个“净”字,给我们的是雨的动感和秋的清新宜人。而“山染修眉新绿”,没有秋的肃杀,呈现出的是一片喜色。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在作者笔下她却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黄庭坚书法

词的下片,因有词前小序,他的思路较为清晰。所谓“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中的年少者,当是他的诸甥。此刻他们处在张宽夫园林里,看眼前景象,幽静的小路围绕着张园高大茂盛的树木,因天色渐晚,秋凉沁人。这时大家以金荷为盏,举酒相属,当别有趣味。不过,他却说“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在这里化用了范仲淹的名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家万里、归无计之意,所以他说难得尊前相劝酒,从而让人感受到他的思乡情怀。黄庭坚因迁谪之故,一生为官甚多,河南、河北、江西、山东、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最后死于广西的宜州(今广西宜山)。他本是江西人,四处的流落使得家园之思自不可免。

黄庭坚在沉郁之际突然从孙彦立的笛声中获得超然的情怀,“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成为他心灵的最新写照。所谓老子,犹言老夫,是他自称,如是张扬了他意气风发的神态。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在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曲”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

后人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曾说这首词,“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