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醉垂鞭

宋词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上彊邨民 编;王景略 注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1],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2]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1]不深匀:深匀即浓抹,不深匀是说施着淡妆。[2]柳腰:指女子腰肢的纤细,杜甫诗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句。

【词牌说明】

小令,平仄韵错叶格(如此词,主要押第六部平声的裙、匀、春、身、昏、匀,但是上阕间以第七部仄声的宴、见,下阕间以第八部仄声的好、道),《全宋词》现存只有三首,都是张先所写,或许是张先自度的新曲吧。

【语译】

她穿着一条绣有双蝶的罗裙,在东池的宴会上,我第一次与她相见。只见她脸上只施了淡淡的脂粉,仿佛春季随处闲开的花朵,有一种清雅素淡的风韵。

众人都称道说她腰肢纤细袅娜,如同弱柳迎风,但我细细地观察,却感觉她的容貌、她的身材,无一处不使人怜爱啊。尤其她身穿绘有乱山和云霞的上衣,如同水墨画中的仙女一般,真是让人目醉神迷!

【赏析】

这是一首宴上赠歌伎的冶游之词,格调说不上有多高雅,但手法却实堪佳妙。

词这种艺术形式,最早本就是文人在酒席宴间随手创作,然后交给歌伎去演唱的,所以赠歌伎之词很多,要到北宋中后期才逐渐脱离这种创作环境,甚至逐渐脱离演唱,成为纯粹文人抒发情感的纸上作品。所以张先写赠歌伎词,倒并非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也算是一种“雅趣”。

有趣的是,词的开篇先不写人,而先写裙,写一幅绣着双蝶的罗裙,大概这幅裙给词人的第一印象很深,所以以裙开始,再引出裙的主人来。下面点明这是在东池的宴会上,初次见到这名歌伎,然后笔锋一转,继续描写这名歌伎的容貌、身段和穿着。在这里,词人舍弃了所有对女子容貌的传统描写,只用“朱粉不深匀”一句加以简单概括。

一般情况下,侑酒的歌伎都会浓妆艳抹,但是此女偏偏不同,只着淡妆,大概这也是引起词人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在张先看来,唯有如此淡妆,才能展现出青春的活力,就如同春季到处盛开的野花一般,不为人开,所以称“闲”,不为人所重视,因为花色淡雅而非浓艳。

下阕前三句是倒装,应该先是“人人道,柳腰身”,大家都说这名歌伎的腰肢袅娜,是最大优点,但在词人细细看来却“诸处好”,几乎没有缺点。最后两句写此女的衣服,从裙开始,以衣终结,这也是相当佳妙的艺术手法。裙上的花纹——双蝶——是绣上的,但是上衣与此不同,应该是手绘的,所以才会出现“乱山昏”和“云”这种大片的图案。

“昨日”云云,只是作者构想中的艺术化的场景而已,既然“初见”,当宴赠词,本就不存在“昨日”一说。作者的用意是指此女衣上所绘的乱山昏暗,就如同昨日或昨夜之景,乱山上的白云飘出,便如同今日或今晨之景,使人眼前骤然一亮。正因为有昏暗的乱山在,才会使得白云更显飘逸,而身着这般花纹上衣的女子,也才更显得卓尔不群,配合她的淡妆,就如同水墨画中的仙女似的。

全词就像是一幅水墨画,除了起初第一眼的“双蝶”外,“朱粉不深匀”也好,“乱山昏”和“云”也罢,都几乎不见彩色,只有黑白。而在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中,着重大片墨色的渲染,而不拘泥于细节,正如此词一般,重点都放在歌伎的衣裙之上,对于她的容貌则不着一字。可是有如此淡雅衣裙衬托的女子,她的容貌还会差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