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蝶恋花[1]

宋词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上彊邨民 编;王景略 注


蝶恋花[1]

六曲阑干偎[2]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3]。谁把钿筝[4]移玉柱[5],穿帘海燕[6]双飞[7]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8]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9],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1]关于这首《蝶恋花》,《全宋词》不载,其他很多词选,包括《钦定词谱》,都认为是南唐名家冯延巳所作。一方面,冯延巳的作品对北宋前期词作影响很深,包括张先、晏殊在内的大量小令名家,其作品都很难摆脱冯词的影子;另一方面,冯延巳宦途得意,做了半辈子太平宰相,他的经历与晏殊颇为相似,想来心境也会相近。正因如此,此词才会被误以为是晏殊的作品吧,主流的看法,仍应是冯词而与晏殊无关。[2]偎:本意为依偎,此处指贴近。[3]黄金缕:指细嫩的柳条。李商隐《谑柳》有“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的句子。[4]钿筝:以螺钿装饰的筝。[5]移玉柱:玉柱即玉做的筝柱,此处指代筝,移玉柱犹言弹筝。[6]海燕:即燕子,古人谓燕子每春从南方渡海而来,故名,不是指如今所谓的海燕(鸌形目海燕科约20种海鸟的统称)。[7]双飞:别本作“惊飞”,似更佳。[8]一霎:霎时间,指时间短促。[9]莺乱语:别本作“慵不语”,似过于平实。

【词牌说明】

中调,源自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由晏殊改为今名,即以此词为正格,因词中有“展尽黄金缕”句,故亦名《黄金缕》。此外此牌还有很多异名,比如因赵令畤词而名为《卷珠帘》,因司马槱词而名为《明月生南浦》,因韩淲词而名为《细雨吹池沼》,因贺铸词而名为《凤棲梧》,因李石词而名为《一萝金》,因衷元吉词而名为《鱼水同欢》,等等。

【语译】

碧绿的柳树紧贴着六曲栏杆,微风轻轻拂过,柳树尽情舒展它千万条脆嫩的枝条。是谁正在抚筝,奏出那优美的乐曲呢?乐声惊动了檐间的羽燕,双双穿帘飞去。

正值清明时节,眼前到处都是游丝和柳絮在飞扬,杏花开了,还短暂地下了一场小雨。我从沉睡中醒来,耳边听到黄莺正在鸣叫,仿佛在诉说些什么。就是这些黄莺惊醒了我的好梦,梦中情境就此破碎,再也找不到踪迹了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词,词中蕴含着哀伤之意,仿佛是在慨叹清明已至,春景将逝,但这种哀伤是非常淡的,总体看来,仍是一片明媚春光,景深而情浅。

开篇先写六曲栏杆和栏杆边的柳树,微风轻拂,柳树仿佛有智识似的,尽情舒展着它的枝条,这些枝条是如此脆嫩,就好像黄金的丝缕一般。如此美景本是无声的,并且恬静的,但是突然不知道是谁轻抚筝弦,一声乐响,不但给美景添加了声乐之美,更使得檐间燕子惊飞起来,穿帘而出。微风摆柳,虽略有动态,却不活泼,燕子惊飞,却把原本的半静景陡然更拔高了一个层次。是啊,生机盎然的春季,正该是这样活泼泼地充满了动感啊。

所以说,别本“双飞”作“惊飞”,在动感上要更胜一筹。

但是春终究已经深了,下阕开篇就写词人满眼不但有“游丝”,还有“落絮”,杨柳都已经开花飞絮了。时至清明,红艳的杏花已经开放,并且小雨纷纷。清明本多雨水,杜牧《清明》即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之句。词人在这里特意突出“一霎”,表明这场雨下的时间并不长,非但不会摧残美景,反而会把春光洗涤得更加清澈、明亮。

词人在这美丽的春光中睡着了,吵醒他的是黄莺鸣叫。情感从这里开始逐渐摆脱景物的牵绊而展现出来,首先在一个“乱”字。黄莺鸣叫,如同人之私语,本来是很细碎很悦耳的声音,但词人听在耳中,却多少感觉有些烦躁,所以觉得“乱”,其实乱者本非鸟语,而是人心。为什么会烦躁呢?因为词人才做了一个好梦,却被黄莺惊醒,使得好梦无踪,再难寻觅。只有在这结尾的时候,全词才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寂寥来。

【对照阅读】

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首词是冯延巳的代表作之一。冯词惯于写愁,但与晏殊相似,大部分作品中的愁绪都是很淡的,这与他半生富贵的经历不无关系。冯词中的愁多是不确定的,朦胧的,仿佛与生俱来,而并非受外事外物影响后才生发出来的。倘若作者体味不深,笔力不足,就难免会有“无病呻吟”之叹,但冯词却并不会给读者以这种感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