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暗流和激流

人性边缘的忧伤 作者:赵焰


暗流和激流

2001年戛纳评委会大奖、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钢琴教师》讲述的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故事了。40多岁的维也纳音乐学院女教授一直跟随着自己的母亲一块儿生活。在乖戾母亲的影响下,女教授生活得坚硬、封闭,就像严冬里的一块冰一样拒绝着男人的靠近,矜持和冷酷,仿佛她的存在,就是要与男人对抗,与性对抗。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把自己彻底搞乱了。女教授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阴暗的怪癖:偷窥,自虐,凶残。

一个英俊的学生爱上了她。在直白的爱面前,女教授不知所措。但惯性使得她继续着自己的方式。她想爱,却变得扭曲;想性,却成了变态。在这样的过程中,爱与对抗如一把有着双刃的钝刀,凶残地撕扯着人性本身。那种孤独和坚硬的状态表明,女教授不仅仅是在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相对抗,彻底地说,也是与自己内心当中的魔鬼相搏斗。

这是一股爱的暗流。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也因她出色的表演获得了戛纳影后的殊荣。自始至终,她所表现的角色都有着一种甚嚣尘上的高傲和狂躁,但这种高傲和狂躁又显得特别虚弱,可以从细微处看出一股涌动的潜流。这个满脸雀斑的女教授有着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风度,她就像是一朵在黑暗中生长的罂粟。但这样病态美的花朵如果迁徙至阳光之下,则极有可能暴毙身亡。

影片的结尾,女教授拿出刀来,在自己的胸口上刺了一刀,血流了出来,有可能,她是想真实地尝一下疼痛的滋味。然后,女教授走了,那个坚硬的后背体现不出忧伤,也体现不出酸楚。也许这样的女人留给世界的就应该是一个坚硬的后背,除了莫测高深,还有对抗。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难以忘怀。而在同一天看到的另外一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女人,一种迥然不同的女人。这种女人是上帝专门为男人制造的。在她的生命中,绝对不可以没有男人。她存在的意义,她生命的价值,完全要通过男人的爱情来体现。这种情况,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也像月亮与太阳的关系。当然,这些比喻都很俗了。

这部电影名叫《一个法国女人》。主人公由法国异常漂亮的女演员艾玛纽·贝尔饰演。她曾经被称为法国最漂亮的女演员。在影片中,这个楚楚动人的女人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承接爱的滋润。她就像一朵离不开雨水的花,没有爱,这朵花就会干枯。丈夫在家的日子,她是贤淑的,也是娇憨的;而当丈夫离开家之后,她便频繁地寻找着男人填补空白,就像一个道德败坏的“荡妇”。这种女人,就像是在道德和品质之外的自由物,她单纯而善良,惹人怜爱,一天也离不开爱情。在社会的背景下,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这样做有悖伦理。但归根结底是,没有男人的日子,她实在是忍受不住。

对这样的女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不需要做简单的评价,以宽容的态度想,这个女人天生就是为情欲所生的。

也许这就是取名为《一个法国女人》的真实含义。法国女人是不能缺少爱情的。类似的小说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在大学时,我们的老师认为包法利夫人的放荡是为了反抗中世纪对人性的压抑。让这样的评论见鬼去吧。在她几百年之后所出现的《一个法国女人》,实际上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今天版。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女人情有可原,因为在她们身上蕴藏着一种女人的愿望。每一个女人都愿意变成一朵被蜜蜂围绕的花,这样的花才是生动的,而不是被人采回家养在花瓶里。这也是这一类电影或者小说打动人心,尤其是女人之心的一个潜在理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