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内容导读

宋词三百首诵读本 作者:“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编 高文利,韩鹏飞 注


内容导读

《宋词三百首》的历史流变与编纂原则

高文利 韩鹏飞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学之瑰宝,它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泽被后世,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宋词作为宋代文学之盛,文采风流,震铄古今,可算是宋型文化的情采与表征。因此,词作为中华传统诗歌国度里的一朵奇葩,不仅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与积淀,也是传统诗歌艺术的成熟典范,永远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欣赏。

词滥觞于隋唐,成熟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王国维先生标举它为有宋一代之文学,是确有见地的。

赵宋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自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之间二百多年的动荡局面,也迎来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故而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在伴随着宋代文化走向极盛的演进历程中,宋词作为宋型文化的象征,之所以会继唐诗之后,走向另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娱乐需求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和士大夫精英为主的社会转型等多重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关,也与宋代词人群体的努力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之中,宋人远承《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的精华,又兼重艺术个性的努力开拓,在历经百年之后,终于使词成了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的蔚为大观的艺术新国度。

具体到宋词的创作历程而言,“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期间可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以晏殊、欧阳修、张先等人为代表。他们承继花间、南唐词风,主要创作大都侧重描写男女柔情,并没有超越词作为“艳科”的藩篱。即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之词,从艺术本质上而言,其在语言、风格上的典丽与通俗仍属婉约词派的一支,这与晏、欧等人的作品没有多少质的差别。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加剧与歌词创作实践的不断积累与拓展,宋词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苏轼为代表的词人群体,以诗法入词,以诗词同源的词学理念,极力扩展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这一切都对传统词的格局有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苏轼那些清雄旷达的词作,“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题酒边词序》),使宋词为之一新。此后,词史上便崛起了与婉约派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豪放词派。尽管这些词派还保留了不少婉约词的创作痕迹,但他们毕竟以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拓宽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风格,解放了词的形式,使词这种特殊的和乐而歌的诗体具有了如诗一样的社会功能,词的地位也因此有了极大的提升。

至北宋后期,周邦彦作为北宋词坛上集婉约派大成的巨匠,“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使宋词在雅俗共赏之中,进一步雅化,可谓开格律派之宗风。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词坛也可谓异彩纷呈,不同风格的词人联镳竞驰,各领风骚,不拘一格。比如,词中雄杰贺铸,婉约与豪放兼收并蓄,合金铸剑,别有锋芒;黄庭坚以诗人之笔,融晏、欧之雅与柳词之俗于一体,可谓别开新面;秦观则以婉约派之醇正、轻灵,将词推进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也正因为如此,词坛的格局为之一变,表现为婉约、豪放两派的对垒。“论暂时的力量对比,前者如老柳吹绵,漫天飞絮,占据着上风;论将来的发展趋势,则后者如新笋解箨,拔地而起,‘栖凤枝条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前程正未可限量。”(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序言(一)》)

宋室南渡前后,空前激烈的民族矛盾,使得这一时期的词作充满了剑与火、血与泪。也因此,由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在南宋词人笔下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发扬,以岳飞、张元幹、张孝祥等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壮怀激烈,气吞山河,不仅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还教育和鼓舞了千百万的中国人。甚至以李清照、朱敦儒等人为代表的婉约词派,在工于抒写离愁别绪中,其词作也或多或少地带有凄凉、悲惋的黍离之感。

辛弃疾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英气勃发的爱国词达到了新的高潮,而且标志着豪放词派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地。恢复故土、洗雪耻辱的北伐宏愿蹉跎成空,使得词人一腔忠愤之情遂尽托于词。无论登高望远还是归隐题壁,无论饯别送行还是吟风赏月,无论遣兴抒怀还是抚今追昔,词人那横戈跃马、弓马游侠的豪气都跃然纸上。可以说词到了辛弃疾的手中,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艺术境界。词也因此几乎跻身与诗、文同等的地位。稍后的陆游、刘过、刘克庄等人,其词作虽不如辛词博大精深,却也豪气过人,各具特色。至此,豪放词派才真正形成了以辛弃疾为中心、与婉约派分庭抗礼的艺术流派。而宋末的文天祥、刘辰翁等人的词作,更是承继辛派词风的薪火,绵延不断,高举抗战旗帜,慷慨悲歌,绽放出炽烈而真挚的爱国词最后的“余焰”。

“事无两样人心别”(辛弃疾《贺新郎·同甫见和再用前韵》)。在辛派词人击节高歌的同时,以新都临安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其钟灵毓秀,又孕育出了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骚雅词派。他们大多是地位低下的幕僚、清客,往往因人生失意而漂泊于江湖。尽管他们也写出了不少寄托身世之感与抒发忧世之情的词篇,但就总体而言,其审美情趣与词作风格却与辛派词人大相径庭。然而与北宋婉约词相比,他们在艺术创作上还是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讲究词法、雕章琢句、谐音协律等,使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或稍后的高观国、卢祖皋、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人,作为姜夔、吴文英、史达祖三人的后劲,尽管其堂庑不大,成就有限,但由于他们多能将身世之感融于家国之恨中,并将含蓄不尽的艺术手法和哀婉欲绝的词人心语融于词作之中,所以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清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以此来评价南宋末年诸多词人的创作,也可谓恰如其分。

对于宋词的断代选本,代不乏其人。自宋代曾慥的《乐府雅词》,至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真可谓比比皆是。但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需求,此次选注的《宋词三百首》版本是以广泛流传的清代朱祖谋所编的《宋词三百首》为底本,并结合吕明涛、谷学彝编注的《宋词三百首》版本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收入词人88家,词作298首。当然,由于今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在很多方面已与前人不同,因此,为了满足广大中小学生读者的需求,在选编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公正客观。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对每个词人以及词作的注解以具体文学事实为依据,尽可能不参杂个人情感因素,不作褒贬,参照《全宋词》、词人别集以及词人传记,对每个词人及每篇词作做出比较客观的论述与注解。

通俗易懂。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确切把握词作内容与艺术内涵,对于宋词中难懂的典故与词句,尽可能不做艰深的考据,代之以通俗易懂的语句,使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词作的中心主旨。

准确详实。为了保证词作注释的准确性,我们在编注过程中,参考了199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朱德才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宋词》,以及众多名家或专家所注解的《宋词三百首》版本,以求能在综合众多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注解每篇词作。

由于理论水平有限,以及时代的限制,这也许不是宋词非常理想的选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家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我们期待同行专家学者的批评与指正。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