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 人生长恨水长东

宋词一阕话古今:上下册 作者:鞠菟 著


第二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 人生长恨水长东

江南群臣一看宋军来势凶猛,很多人劝李煜不如投降。李煜大怒道:“你等可知宋国灭蜀时,花蕊夫人所作之诗?”原来后蜀主孟昶有一位特别宠爱的费贵妃,因其美貌而号“花蕊夫人”,与卓文君、薛涛、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十年前赵匡胤发兵数万入蜀,孟昶坐拥十四万大军,而且背靠坚城雄关,居然不战而降。孟昶和嫔妃一行俘虏被送到汴京,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绝色倾国而且善于作诗之名,立即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且命她作诗一首,想看看是否名实相副。花蕊夫人当堂做了一首七绝,即《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卧榻之侧|

众臣听了李煜说到花蕊夫人此诗,都闭口不敢再劝。李煜决计不降之后,便高筑城墙,收聚粮草,坚壁清野以备战。此时长江下游的邻居吴越王钱俶在宋太祖的要求下出兵进攻南唐的常州、润州,以策应宋军的攻势。李煜急得修书一封送与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所谓“异地赏功”,就是将来宋廷必以升赏钱俶为名召他入京,行软禁之实,这是以“唇亡齿寒”之说晓以利害。钱俶哪会不懂得这些粗浅道理?不过是眼看宋朝兵强马壮、君臣同心,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再苦撑也是无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早已拿定主意归顺宋朝,所以并不答复李煜,只是将来信转呈宋廷。

山河碎闺诗讽三军

南唐在两面夹攻之下节节败退,曹彬兵至金陵城下,将城池四面团团包围,水泄不通。退敌无计的李煜赶紧派遣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大臣徐铉(读音同“绚”)出使宋朝,进贡大批钱物,谢罪道:“我们江南事奉大宋,礼节一直甚为恭谨,只是因为国主身体有恙,一时无法胜任来朝贺的义务,并不是敢于拒绝。”徐铉恳求宋朝缓兵,以保全江南一方百姓的性命,言辞十分恳切。宋太祖说不过他,懒得再用外交辞令绕来绕去,干脆拔剑而起,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不须多言。江南又有何罪呢?但是天下一家,朕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自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最长的成语就面世了。徐铉听明白了,不敢再说一句话。

南唐百姓的幸运是,敌军主帅曹彬是以仁恕闻名的宋朝开国名将。在长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有意放缓攻势,希望李煜能主动放弃抵抗,并且派人入城劝说李煜:“天下大势已经如此,你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城破是早晚的事情。纵然你誓死不降,只可惜了这一城的百姓都要为你殉葬。及早归降,才是上策啊!”李煜答应了投降,却又迟迟不行动,显示出极低的决断能力。

眼看金陵城中箭尽粮绝,即将被攻克之时,宋军主帅营帐中突然传出消息,曹彬病重不能处理事务。诸将赶紧都来探望主帅的病情,躺在床上的曹彬见手下大将们都聚齐了,便硬撑起身体,气喘吁吁地说:“我这个病嘛……咳咳……乃是心病,可不是草药针灸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我的病嘛……咳咳……就会自动痊愈啦。”

诸将见曹彬如此拼演技,只能面面相觑。这些将领的士卒已经死伤无数,在城外熬了一年,本来只等破城后大大纵容手下烧杀掳掠一番,现在不得不答应曹彬,一起焚香立下重誓。第二天,曹彬便宣告自己的病情在众将的关怀下迅速好转。第三天,宋军攻陷金陵,时年三十九岁的李煜与大臣数十人一起被俘。

|沈腰潘鬓|

李煜按照亡国之君的历史惯例,率领几十位大臣脱光上衣跪在曹彬的军营外,这种羞辱叫作“肉袒出降”。完成这个必须的仪式后,曹彬改以贵宾之礼相待,温言安慰,并请李煜返宫换回正常的衣装,只派了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曹彬的部下暗地劝说他:“大人您辛苦围城一年,好不容易捉住一个活的李煜,这是天大的功劳啊!就应该对他严加看管,赶紧送回京师献捷。现在放李煜回宫,万一他想不开自杀了,那可怎么办?”曹彬微笑答道:“李煜为人一向懦弱,遇事不能果断。他若想要自杀,城破时早就玉石俱焚了,何必等到今日?如今既已投降,就一定不会自杀。”

不出曹彬所料,李煜匆匆换好衣装、拜辞宗庙后,依约赶回曹彬军营,随后便踏上了北上汴京的俘虏之路。他在不久之后写下的名篇《破阵子》,就是对这段不堪回首往事的记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南朝史学家沈约晚年时身体状况不佳,形容自己消瘦得每过几个月就要把腰带移一个孔,后人就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放在今天,沈约会是很好的瘦身产品代言人。读到这里,说不定你正在会心一笑,因为自己每隔几年腰带也会移一个孔,不过是方向相反而已。西晋文学家潘岳说自己刚过而立之年就出现了白发,后人就用“潘鬓”指代中年白发。李煜描绘了自己做俘虏后的生活,像沈约一样迅速消瘦得使腰带常常要移孔,像潘岳一样中年就出现了鬓边白发,都是因为心境低沉的缘故。

这位潘岳,字安仁,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位大帅哥潘安。他年轻时手拿弹弓走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耍酷,年轻女孩们会一哄而上,拉着手组成天罡北斗大阵,坚决不让他闯过去,好多欣赏一会儿高颜值。潘安后来就坐车出行,心想这下你们拦不住了吧。那些大姐大妈们碰不到他,就将手中的水果往他车上丢,让水果代替自己和潘安来一个亲密接触,搞得潘安每次坐车回家都是满载而归,家中从来不需要花钱买水果,只要想吃了就驾车出去兜风,这个典故叫作“掷果盈车”。评话小说里常形容一个年轻男子“才如宋玉、貌比潘安”,那是中国古人对男性最高的评价啦。

当时有位还没有成名的才子,名叫左思。他看潘安那么受欢迎,没事做的时候也学潘少在洛阳大街上巡游,结果那些大姐大妈们一看,长得这么丑不是你的错,可出来游街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只听得数声娇叱,无数的水果,哦不对,是无数的石块和口水呼啸着破空而至,左思只能狼狈逃回家闭门不出。痛定思痛,既然拼不过颜值,就只能拼文才了。于是他苦思冥想,花十年时间写了一篇《三都赋》,将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金陵均写入赋中。著名文学家陆机正巧也打算写一篇《三都赋》,听说左思已经先动笔了,很是不以为然,在写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洛阳城里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居然和我抢着写《三都赋》,我估计他写成的纸稿只配拿来给我盖酒坛子。”没想到左思写出的作品大受好评,风靡京城文化界,大家纷纷买纸传抄,将文具店囤积的纸张库存一扫而空,供少求多导致纸价飞涨,这个典故就叫作“洛阳纸贵”。

陆机看左思一炮而红,也不得不派佣人去买纸抄了一份《三都赋》回来仔细阅读一番。他一边读一边连声叹道:“此人文章竟能如此!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他评估了一下,如果自己再写一篇《三都赋》,绝无可能超越左思,便搁笔不写了。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来自于女人的挫折,常常是一个男人能成大器的催化剂。所以,正在看本书的失恋男青年们,恭喜各位了。

|中流砥柱|

别人可能是颜良而文丑,左思是颜丑而文良,他靠着这篇名动天下的《三都赋》,与潘安一起混进了著名高富帅石崇的圈子。共有二十四位文艺青年经常在石崇的金谷园中混在一起,日日纵酒,吟诗作赋,人称“金谷二十四友”。这个圈子里除了斗富小霸王石崇、美少年潘安、丑才子左思、名门之后陆机外,还有两位不可不提的人物。

第一位要提的是陆机的弟弟陆云,和哥哥同为著名文学家。后世若有兄弟在文学上齐名的,常被拿来和陆机陆云相比,直到被后来更拽的一对兄弟苏轼苏辙所超越。陆氏兄弟的父亲是东吴名将陆抗,当年晋朝统一天下的奠基人羊祜曾说,咱们得等到陆抗逝世,发动灭吴之战的时机才会来到。他们的祖父,是更加大名鼎鼎的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以倾国之兵前来为关羽张飞报仇的蜀帝刘备。

陆云的必杀技是劝恶棍回头向善。在那个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里,周处知道乡里特别厌恶自己之后,便去向陆机、陆云求教。当时陆机不在家,周处见到陆云,以实情相告之后问道:“我对年轻时的轻浮很后悔,想修养操行,但是现在年纪已大,恐怕来不及了。”陆云摇头指出周处的错误:“古人早上听懂道理,晚上就改正过失。你应该担心的是没有志向;现在既然有了志向,又何必忧虑美名不能彰显呢?”受到陆云激励的周处回去便发愤好学磨砺意志,很快就变得既有文才,又仁义刚烈,终于成为一代忠臣名将,而且是无数后人的励志楷模。后来陆云坐船出行,在湖上被一伙盗贼围困,远远看见对面船中的强盗头子器宇轩昂,便朗声道:“如今四方扰乱,正是大丈夫沙场杀敌、建立功名的时候。我看你气度不凡,奈何在此为盗呢?”对方幡然醒悟,解围而去,后来果然投军报国,累功至镇守一方的大将。

第二位要提的是刘琨。刘琨年轻时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是做文字工作的同事。两人都是理想远大的有志青年,友情深厚,经常同床而卧,慷慨激昂地谈论国家大事,以在乱世中报国救民为己任。有一天半夜,祖逖睡得迷迷糊糊时听到雄鸡鸣叫,就叫醒刘琨:“哎,你听,半夜鸡叫哦。”刘琨皱眉道:“大家都说,听到半夜鸡叫不吉利。”祖逖摇头:“有什么不吉利的?这是叫醒我们起床练武,准备报效国家啊!”便拉着刘琨起床练剑。后来每天夜里只要听到鸡鸣之声,两人就早早起来舞剑练习,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终于练得一身钢筋铁骨、文武全才。这个典故就叫作“闻鸡起舞”。

两人各奔前程后,依然互为激励。刘琨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现在这种国家危难的时刻,我经常枕着兵器睡觉等待天明,立志击败敌寇,就担心祖逖比我先挥鞭催马啊!”这便是成语“枕戈待旦”和“先吾着鞭”的出处。刘琨后来一直做到司空的高位,都督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在沦陷的中原以晋阳为据点坚守十年,为东晋成功抵御了刘渊建立的前赵。

而祖逖被授为豫州刺史,率部北伐。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望着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的惨状,忍不住热血沸腾,敲着船楫(短桨)朗声发誓:“今日大江作证,我祖逖若不能扫清中原、恢复失地,绝不重回江东!”这个豪气干云的典故,便叫作“中流击楫”。祖逖的部队纪律严明,各地人民望风响应,数年间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使得后赵石勒不敢南侵。祖逖进封镇西将军,类似于大军区司令员。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一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即是指祖逖这个故事。在五胡乱华这样的大乱世中,刘琨与祖逖两人都成为了东晋的柱石之臣。

“金谷二十四友”中的很多人都在“八王之乱”中死于非命。小人得志的孙秀向石崇索要美女绿珠未果,怀恨在心,诬陷石崇为乱党,夷灭其三族,这个故事我在拙作《唐诗为镜照汗青》中讲过。作为好友的潘安也与石崇死在一起。三年后,陆机陆云兄弟被小人陷害而死。乱世之中,无论你拥有的是巨富、美姬还是高才,都可能成为取祸之阶。

|烛影斧声|

让我们回到李煜。李煜君臣和金陵全城的百姓,最终在曹彬的仁心之下得以保全性命。宋军众将士自出兵到班师都很畏服统帅曹彬,不敢滥杀江南一人,这在自古以来的征服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曹彬奏凯回朝,入宫觐见天子时,名帖上写的不是“赖陛下天威攻灭盘踞江南四十年之南唐凯旋班师”之类的套话,而是平平淡淡地写着“奉令到江南办事回来(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就是这么谦恭。

因为李煜是被围城一年,城破被俘之后才投降,比起主动献土归宋的吴越王钱俶来说太没眼色,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虽然爵位名称带有侮辱性,赵匡胤毕竟算是仁厚之君,并没有打算从肉体上消灭李煜的意思。但李煜才过了不到一年好死不如赖活的平静日子,宋朝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饮宴谈心至夜半,所有太监宫女都被屏退,两人共宿宫中,再无第三者在场。据说当晚有人在窗外看见烛影摇曳,听见斧声破空。翌日清晨,一向身体健康的赵匡胤突然被宣布“暴病驾崩”。第三天,晋王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这就是宋朝第一谜案“烛影斧声”。关于这件疑案的前前后后,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记载,仔细分析起来的话足可以写一本厚书。不过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赵光义并未弑兄。

宋太祖死得太突然,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诏。为何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传位于弟弟,而不是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传位于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呢(赵德芳就是演义小说《三侠五义》《杨家将》中鼎鼎大名的八贤王)?拖了多年之后,官媒终于对此作出了解释,据著名宰相赵普所说,事情是这样的。

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临终之际,召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问太祖:“你自问何以能得到天下?”太祖回答:“自然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这是一个帝王应该给出的标准答案。太后摇头道:“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又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百年之后将帝位先传弟弟光义,光义再传弟弟廷美,廷美传回于你的儿子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大孝子赵匡胤流泪拜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号称“金匮之盟”。宣布这件事情是在宋太宗即位五年之后,而不是宋太祖身前,公信力到底有多少,大家都是在类似环境中成长而富有经验的人,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而且当赵匡胤逝世时,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赵德芳十七岁,都不算幼主了。最关键的是,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均在宋太宗一朝中以二三十岁的英年早逝,实在太巧了。既然“金匮之盟”的继承者都挂掉了,赵光义自然也就名正言顺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大家都认为宋太宗做得很厚黑很不地道,包括他的子孙也这么想。到了金兵大举南侵的“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政权南迁之时,宋高宗赵构的儿子在“苗刘之变”中夭折,赵构本人也在金兵的追击中受到过度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继嗣无人。传说这个时候太祖给他托梦讲了“烛影斧声”的故事。内心非常不安的赵构收养了太祖之子赵德芳的两位后裔为养子,三十年后从中选定了赵伯琮立为太子,改名为赵眘(读音同“慎”),即后来的宋孝宗。孝宗为抗金名将岳飞平反,整顿吏治,百姓生活安康,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至此,皇位才终于又回到太祖一系的手中。

|浮生若梦|

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看起来是从侯爵升到了公爵,但李煜的日子却更加不好过了。赵匡胤为人宽厚,比如陈桥兵变后,赐给被夺皇位的柴家“丹书铁券”,柴家后人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一直以此自傲;“杯酒释兵权”,不杀功臣;据说还在太庙中为后世子孙立下祖训密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而赵光义为人则猜忌得多,从他对待弟弟和侄子的态度就能够看得出来,对李煜这种降君还能好到哪里去?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李煜反而迸发出巨大的创作才华。他的两首《相见欢》名篇就诞生于这个时期。其一如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并非无言可诉,而是无人可听。清冷的秋月、孤独的树影、无人的院落,一派寂寞寥落。萦绕在心间的离愁,让人“剪不断,理还乱”,最终只能放弃努力,“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今这已经成了在抒发离愁时引用频率非常高的句子。邓丽君唱过一首歌,名为《独上西楼》,就是直接用这首词作为歌词,大家可以找来听听。李煜没有明说这“离愁”是离开什么的愁,我们可以作为离开爱人的愁来引用,但他心中真正想表达的,无疑是离开家国的愁。另一首《相见欢》,也是隐晦地表达了同样的离愁:

故国破宫词宣愁绪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收尾的“人生长恨水长东”乃是名句。这个词牌的正名叫作《相见欢》,有个别名叫作《乌夜啼》。还有另外一个词牌,正名就叫作《乌夜啼》,李煜写了一篇更悲凉、更深刻的: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这句是一些中年男性的大爱,常被放在微信的签名档里,看起来好像已经对人生大彻大悟了一样。“醉乡”反而“路稳”,“此外不堪行”,那就是说清醒后的现实世界之路,他已经没有走下去的力气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