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解书画的唐云

人情多在回眸:近百位上海文化名人的往事 作者:王晓君 著


善解书画的唐云

大凡著名画家都有收藏的癖好,一来赏玩,二来借鉴,三来保护,使之流传。唐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1955年始,上海古玩市场逐渐复杂,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作品流放在市场的也越来越多。唐云对这些人的作品特别喜欢,见之就眼红,拼命收买,他有钱要买,有时没有钱,借了钱还要买。日前,我拜访了沈智毅老先生,沈老对我讲了唐云觅画、赏画、赠画的故事,耐人寻味。

齐白石的画,唐云是十分痴迷的,特别是对他画的“不似之似,天趣自然”花鸟草虫钟爱尤加。他经常将收买来的齐白石的“虾”挂在书房中,自己坐在画的对面,边看边赏,悠闲享福。有时,沈智毅去他家,唐云便会叫沈智毅一同赏画。赏玩后,便问沈智毅:“你看出些什么名堂来?”沈智毅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塘边一群有灵气的虾吗。”“那它们怎么会有诸多的灵气呢?”“也许是齐白石儿时乡情所致,他从小在塘边钓虾,虾的生动可爱,鲜活灵巧掌握得透了些。”沈智毅似乎回答得十分确切。可唐云却说:“不尽然,齐白石画虾喜欢在虾的头脑上加一点浓墨,使虾的身体更显透明感,但更重要的一点,你发现了吗?他画虾,喜欢正反面画。在宣纸正面,他先画头部、虾须、虾钳一起跟上,在宣纸反面,再画虾的身体,其中游动的步足及使劲划动的小足尤其传神,这样,笔墨过处,虾的质感、动作、神态都完满地表现了出来。”

一次,唐云与壶刻家沈觉初去沈智毅家玩。唐云很爽,他对沈智毅说:“我要求不高,吃些加饭酒。”于是,三人共进午餐,酒过三巡之后,唐云提出了三人共到广东路文物商店去淘淘书画。来到商店,唐云发现一张齐白石的《群虾图》,浓浓淡淡,虚虚实实正朝着一个方向移行,或游走,或跳动,成群结队,多而不乱,初看,千虾一面,细看,又各具神态。白石老人用粗细、浓淡、软硬不同的笔墨线条,把群虾刻画得如在水里一般,活灵活现,气韵生动。当时要价只有32元,唐云速速买下挂于自己的书房,欣赏不已。一天,张乐平到唐云家玩,见书房中齐白石的《群虾图》,眼睛一亮,喜欢不已。唐云见张乐平喜欢,便爽朗地说:“你喜欢,你就拿去。”张乐平也不客气:“我买下便是了。”唐云却说:“钱,我是不收的,要钱的话,我也不给你了。”张乐平知道唐云的脾气,也就高兴地接受了此画。

一天,张乐平陪唐云喝酒谈艺,酒后,两人又去广东路文物商店。唐云见墙角处有一堆轴头,一捆一捆的,杂乱无章地放在地上。唐云与营业员很熟,便问:“这一堆书画派什么用场?”营业员说:“是老冲头,出口之用。”唐云便说:“可否打开给我看看。”营业员遵命,随即一张一张的翻给唐云看。突然,唐云说停,他发现了一张宋画。唐云说:“这是一张好画,画面虽有些破损,但也不能流向国外呀!”唐云爱不释手地买下了该画。正当唐云付钱时,在一旁的张乐平抢着说:“我来付钱。”唐云说:“怎能要你破费?”张乐平说得直白:“上次你送我的齐白石的画,我还没付钱,这次你买个人情给我做,让我付吧!”两人你推我搡,最后,张乐平终于赢得了主动。该宋画初看很糟,破损的画面,轴头为一般红木,裱工也不是出于大家,而唐云确定它是一幅宋画。于是唐云直奔上海博物馆,请来了一级裱画师,要求重新裱过。

宋画裱好后,如换了一个新人一样,帅气十足。唐云喜不自禁,挂在书房内,天天去赏析、琢磨、借鉴。唐云得宋画的消息不胫自走,大家也很为他高兴。唐云的好友,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魏今非正好在上海开会,得知消息赶至唐云家与他商量,希望唐云将宋画捐与广东省博物馆。魏今非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不料,唐云欣然答应,忍痛割爱。自此,该宋画便在广东省博物馆落户了。广东省博物馆也象征性地给了唐云几十元的奖励。谁料,“文革”之中,唐云这一捐画举动,竟成了他的一条罪状,说他搞“投机倒把”,倒卖名画,罪该万死,然唐云一笑了之,不予解释。事后,沈智毅问唐云:“为什么不加以解释?”唐云很坦荡地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对他们越解释,他们越来劲,还是不说的好。”

原来,唐云对收藏书画有独到的见解:“好的书画当要流通,不能独乐,与众人同乐才是真正的乐。”他主张,好的书画要互相求观,让其流通临摹,这是提高绘画水平的一条捷径。关键是好的书画当楚弓楚得,绝不能流向国外。好画如能放到博物馆更好,因为,那里的工作人员懂得保养,管理得好,这就是延长好的古书画寿命的必要保障。

好一个善解书画的唐云,古今能有几人。

沈智毅与唐云(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