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水真趣,纵情笔墨

人情多在回眸:近百位上海文化名人的往事 作者:王晓君 著


山水真趣,纵情笔墨

山水画是中国的传统画,要将它们表现得灵动有生气,画家必须要深入生活,融于山水,纵情山水。徐志文源于此道的一幅《天柱山黑虎瀑雄姿》山水画,一举获得“1999年美国水墨大展”金奖。

《天柱山黑虎瀑雄姿》画面以流雪溅玉的飞瀑为主景。远处,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仿佛银河开了缺口。洁白而雄浑的瀑流,撞击着悬崖离壁飞泻,一落千丈,瞬间形成湍湍之激流,绕嶙峋乱石而过,轰隆隆、轰隆隆地汇入山川,山间回荡着无穷尽的乐章。左侧是天柱山典型的凌霄树,经过冲天飞花的浸染后,翠绿色的鳞叶,在天风中摇曳,异常清高超越。右侧松竹萧萧,与瀑布遥相呼应,登上峭壁万仞的崖石,纵情四望,见万壑千峦,飞流直泻,此时方知天地之大,人间之美。整个画面颇有当地名人大乔、小乔的秀气,以及孙策、周瑜的霸气。

徐志文对我说:“画山水,要写出造化中的灵气。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要达到这两点,画家必须写生。”造化,也就是大自然的变化。写生中,画家从中吸取营养,开发创作题材。历史上,凡有写生功底的画家,大凡都是成功的画家。徐志文深谙此道,所以在他中青年时,他就背着画夹,走进神农架的深山老林,跋涉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攀登雄峻的庐山,神奇的黄山,神韵的大别山……他沉浸在雅逸的桂林和奔腾的黄河之中。有时,在一两个月内,他横穿好几个省市,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跑鞋。他见到好山柔水便扎营居住,辗转其中,直到搜尽美景为止。徐志文说:“天柱山我去过多次,那里的神秘谷、青龙涧、黑虎瀑,以及洞、岩、崖、石,我无不熟悉。一次大雨,我躲在山洞里,边啃着山笋,边欣赏瀑布之轰鸣,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呢。”徐志文还说:“在20世纪60年代,我与同学赴神农架写生。大家知道神农架乃野人出没之地,人迹稀少,我们去的时候是炎热夏天,穿的是短裤汗衫,孰知到了山上,冷得得穿棉袄棉裤,还要烤火。在深山老林中,我们写生一会儿,便要跺脚取暖,身上冷得青一块,紫一块,当地的山民见我们这样,还以为山下来了两个疯子呢。最后,还是在山民的帮助下,我们才完成了写生的任务。至今回想起来,那时候很苦,但又很甜,它使我获得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为我今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丰厚的基础。”

徐志文作品《天柱山黑虎瀑雄姿》

由陈佩秋题引首的“山川揽胜”的《秋山归流图》,就是在写生的基础上画成的手卷。徐志文根据“山本同而末异,水本异而末同”的哲理,画就了《百川归海图》:秋意浓浓,山峰上树干清晰可辨,欣欣向荣。山峰间,溪水跳跳蹦蹦在青石上流淌,激起了无数明亮的水花,清泉时而涓涓,时而迅湍,时而浩荡,巨川细流终归大海。陈佩秋对此画评价极高:“徐志文所创作《秋山归流图》颇得传统笔墨精神,其山石之勾勒,树木枝干之曲虬、顿挫,皆合古人法度,尤以大小瀑布渲染勾描之新颖,错综多变,为今日南北作品中不可多见者,诚可珍矣。”

写生是创作的源泉,这是画家一致公认的真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改善,物质的诱惑,像徐志文这样跋山涉水苦行僧的艰难写生,在画家中已渐渐淡去。当今,住宾馆、坐大巴、乘缆车,游览各个景点写生的画家,大有人在,有的干脆在家中闭门造车,按他人的画一改为自己的画,有的竟然还敢将这些作品拿到拍卖行高价拍卖。我想会画画的,或者懂画的内行定然不会去买这种没有灵气的作品。既然如此,那么这些作品留世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