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禅解红楼梦 作者:陈嘉许


前言

  年少的时候,看到南怀瑾先生说《红楼梦》是禅学书籍,感到很好奇,于是开始读《红楼梦》。读的方式,是教理学习加上阅读原文,就这样,慢慢地看进去了。看进去以后,首先引起笔者反思的,记得还不是贾宝玉,而是王熙凤。她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难道没有这样的倾向或者表现吗? 这种性格,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久以后,突然明白了“王熙凤”的含义,原来小说已经提醒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慢慢地,袭人、晴雯……也有了线索,研红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

  早先研红,纯粹是为了自家受用,所以没有关注红学界的说法,直到决定动笔解读的时候,才有所关注。红学几个流派里,有个从修道角度理解的,比如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翻阅了一下,发现跟笔者的思路不一样,于是决定动笔。(最近几年,也有从佛禅角度解读的新书问世,读者稍加对照的话,自然会发现其中的不同。)

  那时面临毕业,压力很大,写书成了忙里偷闲的一大乐趣。零零星星地写了两年,解读到第40回左右,觉得够了,关键之处好像差不多了。行文的风格,属于一本正经、半文半白的那种。过了好久,在恩师冯焕珍先生主持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遇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刘海滨博士,聊到手头的书,他说你回去后不妨给我寄一本。再后来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何不改成现代人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呢? 笔者照做了,并且按照他的建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把《红楼梦》120回全部解读完毕。

  本书的一个特色,是按照原著的行文顺序,追随曹公的心路历程,尽可能详细地依次解读完120回,而不是先有自己的结论,再从原著找论据。读完本书以后会发现,《红楼梦》120回是完整的,从前世说到今生,从今生发心说到今生明白,在悲欢离合的背后,是曹公一步步踏实的脚印,一滴滴辛勤的汗水。

  本书在思路和方法上有独特性,但是在内容上,并不是独创的。除了小说本身传达的见地以外,书里涉及的圣贤之道,一般是对圣贤言教的重复,或者换一个表述形式而已,合理的地方要归功于前人。此外,在具体解读某些细节的时候,也会上网搜搜红迷们的见解,印象最深的是宝琴的怀古诗,里面藏着谜语,笔者是把红迷们的说法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才得出结论的。

  刘海滨博士在百忙之中,多次通读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寂双居士审读了书稿,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李世浩先生参照程乙本的原文,仔细校对了书中引用原著的部分,作了一些更正。在他们的指点和帮助下,这才完成了《禅解红楼梦》一书。

  本书的定位,只是一部红学作品,不是指导修行,这一点必须说明。由于学识和精力所限,书里有问题的地方,还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陈嘉许

己亥孟春于岭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