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维屏

近代诗文 作者:黄明,黄珅


诗选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湖北黄梅、广济知县,代理南康知府。道光十六年(1836)辞官退隐。早年诗作较平淡。鸦片战争后,诗风变为激昂有力。有《国朝诗人征略》、《松心诗集》。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1],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说明

残冬将尽,万象更新,一声春雷预告了万紫千红的来临。作者以简练的笔法,抓住自然界这一转变的契机,热情歌颂了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累迁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以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勒令英人缴烟土二万余箱,于虎门销毁。次年被革职,充军新疆。后署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早期诗多官场酬唱之作。鸦片战争后,风格大变,豪情勃发。有《云左山房诗钞》。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2]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谒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3],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於戍卒宜[4]。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5]

说明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则徐被贬戍新疆伊犁,临行时口占此诗留别家人,表达了自己为国忘身,生死荣辱在所不计的情怀。颔联二句为林则徐一生为人写照,故时时吟诵不去口。林则徐死后,他的儿子将此二句写入讣告。

麟庆

麟庆(1790-1846),字伯余,号见亭,满洲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授中书。道光间官江南河道总督,在任十年,功最多。后以河决口,降职授库伦办事大臣。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鸿雪因缘图记》、《凝香室集》。

忆西湖

迎熏阁外绿波肥[6],十里荷香人未归。若许梦中身化蝶[7],今宵应傍藕花飞。

说明

这首诗写西湖的美,对西湖风光的无限思念,从梦想化蝶飞向荷花深处这一点表现出来,可知忆念之深。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授内阁中书,仕至礼部主事。博学多才,通经学、文字学及西北舆地之学。晚年好佛学,崇尚天台宗。自珍诗文沉雄博奥,飞扬踔厉,自成一家,在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生平著作甚富,有《定庵诗文集》、《定庵词》等。

能令公少年行[8]

序曰:龚子自祷祈之所言也。虽弗能遂,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9]

蹉跎乎公[10]!公今言愁愁无终。公毋哀吟娅姹声沉空[11]。酌我五石云母钟[12],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13]。听我歌此胜丝桐[14]。貂毫署年年甫中[15],著书先成不朽功[16]。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17]。征文考献陈礼容[18],饮酒结客横才锋[19]。逃禅一意皈宗风[20],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21]。拂衣行矣如奔虹[22],太湖西去青青峰[23],一楼初上一阁逢,玉箫金琯东山东[24]。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25]。一索钿合知心同[26],再索班管知才工[27]。珠明玉暖春朦胧[28],吴歈楚词兼国风[29]。深吟浅吟态不同,千篇背尽灯玲珑[30]。有时言寻缥缈之孤踪[31],春山不妒春裙红。笛声叫起春波龙[32],湖波湖雨来空濛[33]。桃花乱打兰舟篷[34],烟新月旧长相从。十年不见王与公,亦不见九州名流一刺通[35]。其南岭北舍,谁与相过从?痀瘘丈人石户农[36],嵚崎楚客[37],窈窕吴侬[38]。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39]。卖剑买琴[40],斗瓦输铜[41]。银针玉薤芝泥封[42],秦疏汉密齐梁工[43]。佉经梵刻著录重[44],千番百轴光熊熊[45],奇许相借错许攻[46]。应客有玄鹤[47],惊人无白骢[48]。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高谈雄辩皆沉雄,公等休矣吾方慵[49]。天凉忽报芦花浓,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50]。紫蟹熟矣胡麻[51],门前钓榜催词筩[52]。余方左抽豪[53],右按谱,高吟角与宫[54],三声两声棹唱终[55],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56],秋肌出钏凉珑松[57],梦不堕少年烦恼丛。东僧西僧一杵钟[58],披衣起展华严筒[59]。噫[60]!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61]?吉祥解说文殊童[62],著我五十三参中[63]。莲邦纵使缘未通[64],它生且生兜率宫[65]

说明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现实社会中的苦闷、彷徨,进而希求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憧憬在才貌并美、情投意合的伴侣相随下,享受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未能解决,终又转向宗教以求解脱。全诗跌宕跳荡,气势沉雄,想象丰富奇特。

又忏心[66]

佛言劫火遇皆销[67],何物千年怒若潮[68]?经济文章磨白昼[69],幽光狂慧复中宵[70]。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71]。心药心灵总心病[72],寓言决欲就灯烧[73]

说明

作者有感于现实,心情压抑,心潮汹涌难以平复,激愤之中戒诗,复又破戒再作。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极大愤慨和无可奈何的痛苦。

秋心(三首选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74]。漠漠郁金香在臂[75],亭亭古玉佩当腰[76]。气寒西北何人剑[77],声满东南几处箫[78]。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说明

此诗作于道光六年(1826)。诗人参加会试,未得中,感叹旧友逝世,魂不可招。而自己空有满腹才华,高洁品行,却报国无门,知音难求,只能付与心潮汹涌。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79],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80],团扇才人踞上游[81]。避席畏闻文字狱[82],著书都为稻粱谋[83]。田横五百人安在[84],难道归来尽列侯?

说明

题为咏史,实则借古喻今,讽刺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慨叹士大夫知识分子只知明哲保身,谋求俸禄。篇末热情颂扬敢于杀身成仁的田横五百义士。

己亥杂诗(选一)[8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86]。落红不是无情物[87],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明

作者长期沉沦下僚,备受排挤,满怀才华抱负得不到施展,遂在此年自请辞官归乡。于一路上吟《己亥杂诗》三百一十五首,这是其中第五首,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无限信心。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热心研究当时历史、政治,所著《圣武记》、《海国图志》对后来的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影响。其诗有揭露清统治者腐朽昏聩之作,也有描摹山水风景之作,风格清苍幽峭。有《古微堂诗集》、《清夜斋诗稿》。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88]

雁湫之瀑烟苍苍[89],中条之瀑雷硠硠[90],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91]。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92],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93]。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94],月瀑更较雨瀑谧[95]。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96],此则云垂彼海立[97]。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98]。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99]。造物贶我良不悭[100],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101]。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102]。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103]。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104],老僧扶杖穷幽讨[105]。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106]。语罢落月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烺烺,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说明

古代诗人咏瀑布,向推李白。苏轼赞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魏源此诗,却发李白之未发,以纵横跳荡之笔,写天台雨瀑之威,月瀑之幻,末借山僧之口,叙说冰瀑之奇。淋漓挥洒,大气磅礴,充分表述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和武英殿纂修、总纂,四川学政。因上书陈时务十二事,被降职。后主讲山东、湖南书院。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有《东洲草堂诗集》、《东洲草堂文钞》。

山雨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107]。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说明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赴贵州任乡试生考官途中。写来恬淡自然,脱口而出,不假雕琢。

鲁一同

鲁一同(1804-1865),字通甫,又字兰岑,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博学多才,为晚清著名诗人、古文家。鸦片战争时所为哀时感事之作,悲凉雄壮,可称诗史。有《通甫类稿》。

重有感(八首选一)[108]

披发何人诉上苍[109],孤舟百战久低昂[110]。前军力尽宵泅水,幕府谋深坐裹粮[111]。握节云归魂冉冉[112],觝灰风疾海茫茫。神光金甲分明见[113],噀血衔须下大荒[114]

说明

虎门炮台之战,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四百余官兵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奏响了一支壮烈千秋的《正气歌》。鲁一同此作,将这悲壮的一幕重又呈现在读者眼前。在刻画了爱国英雄的高大形象时,对琦善的可耻行为也给予尖锐的谴责。全诗激昂悲壮,遣词、用典极为贴切。

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多次赴北京会试,均未及第。由謄录即选知县,未赴。以著作、授徒终身。姚氏多才艺,工诗文、词曲,通佛、道二藏。有《大梅山馆集》。

谁家七岁儿

谁家七岁儿,弃置墟墓旁[115]?昨见好白皙,一夕肌肤黄。乾号若蛩咽[116],血色围两眶。伏地齧枯草[117],根劲牙不强。野犬过频嗅,跳跃求其僵。蠕蠕尔何活[118]?早死还匪伤[119]。连村什佰户,迭岁遭疫荒[120]。东邻颇安饱,尚忧三日粮。收鬻往犹易[121],自顾今不遑。行人问乡里,南北指渺茫。爷死弃厓谷,有娘非我娘。昨从丐人去,流落知何方!咄哉朱门儿,绣褓金辉煌[122]。得饵更索乳,娇泣怀中藏。赤子何良诈[123]?天壤分咎祥[124]。乱木郁昏惨,斜日风头抢[125]。雏鸟抱枝泣,今日多严霜。

说明

作者在描绘疫荒之年一个弃儿不幸遭遇这一椎心刺骨的悲惨画面的同时,提出“赤子何良诈?天壤分咎祥”的问题,使读者在感叹之余,进一步思考清末腐朽现实。

北村妇

妾夫充水兵,战死浃江口[126]。愿妾怀中胎,生男续夫后。昨夜生一男,夫死妾有子。生男未一日,獐遍邻里[127]。云贼来虏村,跣足偕逃奔[128]。妾死寻夫魂,杀妾贼之恩。妾杀不足惜,妾死儿何存?折衾手襁儿[129],河上行迟回。一步一颠扑,蓬发面如灰。妾欲还娘家,娘家路悬悬。指拈双银环,手招河壖船[130]。刁民来夺衾,并夺妾儿去。眼看将妾儿,投弃乱流渡。

说明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侵略军攻占浙东定海、宁波、镇海等地,人民遭受到极大苦难。作者写北村妇的悲惨遭遇,真挚感人,与杜甫“三吏”、“三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珍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官荔波县训导,补江苏知县,未赴而卒。精经学、小学,通声音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车舆之制。诗学韩愈、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代表作家。诗歌题材广泛,举凡社会现实、个人生活杂事,刻画风景,题咏金石艺术等,无所不包。风格兼有奇奥生峭与平易浅近。有《仪礼私笺》、《说文新附考》、《说文逸字》、《郑学录》、《巢经巢诗钞》等。

完末场卷,矮屋无聊,成诗数十韵。揭晓后因续成之[131]

我亦胡不足,而必求科名。名成得美仕,岂遂贵此生?十年弃制艺[132],汗漫窥六经[133]。友串妄称誉[134],谓我手笔精。安知公等长,真非吾所能。所以求试者,亦复有至情。父母两忠厚,辛苦自夙婴[135]。一编持授我[136],望我有所成。未尽无所成,而世以此轻。因之忘颜厚,自量非不明。贵从老亲眼,见此娇子荣。痴心有弋获[137],焉知非我丁[138]。独叹少也苦,精力遂不撑。四更赴辕门,坐地眠瞢腾[139]。五更随唱入[140],阶误东西行。揩眼视达官[141],蠕蠕动两枨[142]。喜赖搜挟手[143],按摩腰股醒。携篮仗朋辈[144],许贿亲火兵[145]。拳卧半边屋,隔舍闻丁丁[146]。黄帘自知晚[147],蜗牛喜观灯。梦醒见题纸,细摩压折平。功令多于题[148],关防映红青[149]。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倾[150]。卷完自嗤笑,此又虫语冰[151]。安知上钓鲇[152],突作掉尾鲸[153]。自视此穷骨,何让等棱登[154]。归去见儿女,夸我头衔增。但愁世上语,高文真有灵[155]。又愁邻舍翁,故生分别惊。寒檠照秋馆[156],苦续号虫声[157]。同砚有良友[158],鉴此欣慨并[159]。难与外人言,果嬴于螟蛉[160]

说明

此诗作于道光十七年(1837),郑珍在贵阳应乡试时。摹写试场的情形,绘声绘色。诗表现了他对八股、科名的鄙视,鄙视不屑之中,对自己不得不随众从俗应考之举也表示了自嘲和无奈。

集评

陈衍曰:子尹先生……从侍郎(程恩泽)于湖南,故其为诗濡染于侍郎者甚深。侍郎私淑昌黎、双井,在有清诗人几欲方驾萚石斋,天不假年。而子尹与道州从而光大之,寿阳、湘乡又相光后其间,为道咸以来诗家一变局。

——《石遗室诗话》

狄葆贤曰:遵义郑子尹先生笃学能文。家奇贫,遭际乱离,崎岖山谷间。时以诗篇写黔中巉崖绝壑之胜。雅善说文,故为诗不主故常而自然幽峭。论者谓东野之嗣音也。

——《平等阁诗话》

题新昌俞秋农汝本先生《书声刀尺图》[161]

秋风起哀音,吹此慈竹林[162]。行行竹林下,诵公怀母吟。吟声和泪声,滴我思母心。请为皋鱼歌[163],和以子夏琴[164]。苍天何高高,海水何深深。可怜一寸心,死此一块肉[165]。身矣恐不男[166],男矣恐不育。既育望儿长,既长望儿读。岂要儿苦读,投胎我贫家。贫岂必读书,祖父此生涯。尔勿学他儿,他儿福命佳。尔勿定爷守,欲饱放尔爷。尔勿怨阿娘,阿娘不尔挞。黄鸡屋角叫,今日又生子。速读去拾来,饭时吾尔饲。种余有罂底[167],包余有床里,速读去探来,全家吾爱尔。姊妹不解事,恼尔读书子。速读待笪来[168],从我取蔬水[169]。有蔬苦无盐,有水复无米。速读待舂来,饭团先搦与[170]。书衣看看昂[171],儿衣看看长。女大不畏爹,儿大不畏娘。小时如牧猪,大来如牧羊。血吐千万盆,话费千万筐。爷从前门出,儿从后门去。呼来折竹签,与儿记遍数。爷从前门归,呼儿声如雷。母潜窥儿倍[172],忿顽复怜痴。夏楚有笑容[173],尚爪壁上灰[174]。为捏数把汗,幸赦一度笞。哀哀摧肺肝,歌哽琴咽弹。天耳为我塞,地鼻为我酸。苦力种来禽[175],禽来不能餐。极意作织成[176],成织不能穿。徒枉一世心,不博一日安。蠢蠢者纸堆[177],累累者新阡[178]。负母非一涂[179],因公附斯篇。

说明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时郑珍母亡故已三年。郑珍借为俞汝本题图之机,抒发对母亲的哀思、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护督促,都写得极为细腻生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白水瀑布[180]

断岩千尺无去处,银河欲转上天去。水仙大笑且莫莫,恰好借渠写吾乐[181]。九龙浴佛雪照天[182],五剑挂壁霜冰山。美人乳花玉胸滑,神女佩带珠囊翻。文章之妙避直露,自半以下成霏烟。银虹堕影饮谼壑[183],天马无声下神渊。沫尘破散汤沸鼎,潭日荡漾金镕盘[184]。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185]。世无苏、李两谪仙[186],江月海风谁解说[187]?春风吹上观瀑亭,高岩深谷恍曾经。手把清泠洗凡耳[188],所不同心如白水[189]

说明

此诗作于道光十六年(1836),为诗人的写景名篇。此诗高度赞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雄奇壮丽,想象丰富,比喻新颖。“美人乳花玉胸滑”七字,设想之新奇,发前人之未道。

贝青乔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家境贫寒。道光二十一年(1841),激于爱国热情,自请投军,入清扬威将军奕经幕下。曾亲临前线,入敌后探听军情。后游历浙、云、川、贵等地,为人幕客,一生郁郁不得志。在军中时,将所见所闻写成《咄咄吟》,以诗纪史,就诗作注,反映清军将帅的昏聩和军士的英勇事迹。诗风平易近人。著有《咄咄吟》、《半行庵诗存稿》。

初抵泸州寄内[190]

几番夙约误天涯[191],海燕到时定在家[192]。望远莫须惊柳色[193],寄声先为告梅花[194]。西窗夜雨留情话[195],南浦春波感梦华[196]。卜到金钱应倍喜[197],行人早晚下三巴[198]

说明

这是一首旅途寄赠妻子的爱情诗。有忆念,有惭疚,有安慰,也有预想重逢的喜悦。写得语淡情浓,明白如话,而又缠绵悱恻。是文人爱情诗的上乘佳作。

集评

恽世临曰:其沉雄坚卓,胎息于少陵,无一字一句不锤炼而成者乎?其得江山之助,与其胸中奇气相摩荡以出之者乎?

——《半行庵诗存稿序》

咄咄吟(选一)[199]

瘾到材官定若僧[200],当前一任泰山崩。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镫[201]

骆驼桥距镇、宁二城约二十余里,故张应云屯兵于此,以为两路后应。廿八日夜半,瞭见二城火光烛天,胜负莫决,或请于应云曰:“我兵不带枪炮,而今炮声大作,恐或失利,急宜运赴前队以助战。”而应云素吸鸦片烟,时方烟瘾至,不能视事。及廿九日天明,探报四至,迄无确耗。日中,镇海前队刘天保等败回。晡后,宁波前队余步云、李廷扬自慈溪至,知其并未进城,而段永福等已败入大隐山。讹言蜂起,加以败残军士乏食,哭声震野。或谓宜再进,或谓宜速退,聚谋至黄昏不决,而英夷旋从樟市来犯,先焚我所弃火攻船以助声势,继闻发枪炮,豕突而至。我兵望风股慄,不敢接战,咸向慈溪城奔避。应云犹卧吸鸦片烟半时许,始跄踉升舆而走。

说明

这首诗讽刺张应云,在临敌交战“铅丸如雨”的紧急时刻,还在吸鸦片烟。有将如此,作战焉能不败?而当时清政府中,如张应云者又岂止一人。

莫友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晚号叟,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屡试不第,长期游历江淮吴越。晚入曾国藩幕中。博学多才,广涉群籍,对版本目录之学尤多贡献。有《郘亭诗钞》、《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遵义府志》等。

襄城灯词[202]

漫随女伴逐灯嬉,问著灯名总不知。忽见望嵩楼上月,占无灯处立多时。

说明

从唐人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一句化出,但并未明说少女为何愁思,较唐人诗更为含蓄。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内阁学士及侍郎等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湖南组织地主武装湘军,与太平天国多次作战。累官两江、直隶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

傲奴

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203],十年笞楚心不携[204]。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205],颐使千八百人伏[206]。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平生意气自许颇[207],谁知傲奴乃过我。昨者一语天地暌[208],公然对面相勃谿[209]。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210]。拂衣一去何翩翩[211],可怜傲骨撑青天。噫嘻乎[212],安得好风吹汝朱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213]

说明

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其时作者在京官位低微,生活清苦。此诗以调侃风趣之笔,描写一个势利奴仆形象,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之情。

集评

金天羽曰:于涩骜中犹涵选择,微为气累。

——《答苏堪先生书》

金和

金和(1818-1885),字号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亲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诗中多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诗作长于乐府,长篇叙事,滔滔不绝,大气磅礴,有一定的艺术特色。有《秋蟪吟馆诗钞》。

围城纪事六咏(选一)[214]·警奸

西北诸山火星堕,都说城中有夷伙[215],中夜能为夷放火。大吏责成县令拿,县令责成里长查。何人野宿蹲如蛙,搜身偏落铁药沙[216]。逻者见之喜且哗[217],侵晨缚送县令衙[218]。县令大怒棒乱挝[219],根追欲泛河源槎[220]。叩头妄指仇人家,一时冤狱延蔓瓜[221]。从此里巷纷如麻,人人切齿嗔朝鸦[222]。平日但有微疵瑕,比来尽作虺与蛇[223],往往当路横要遮[224]。道旁三老私叹嗟[225]。平原独无董事耻[226],昨日亦获瘦男子,大抵窃鸡者贼是。

说明

这首诗揭露、谴责了清廷官员在围城之中的种种丑态。他们御敌无能,残民有术,任意鱼肉乡民,残害无辜,用笔犀利而充满嘲讽。

嘲燕

海燕将雏分外忙[227],呢喃终日向华堂[228]。生儿尽学江南语,秋后如何返故乡?

说明

这是首写燕子情态的小诗,语气亲切而富有调侃意味,十分风趣。

江湜

江湜(1818-1868),字弢叔,江苏长洲(今吴县)人。诸生,道光间官浙江候补县丞。曾应省试京试,不售。遂绝意进取,客居四方。临殁,遗嘱碑碣上书:“清诗人江弢叔之墓”,可知其对诗之自负。后人对其评价甚高,甚至许之为可与李杜相比。有《伏敔堂诗录》。

湖楼早起(二首选一)

面湖楼好纳朝光[229],夜梦分明起辄忘。但记晓钟来两寺[230],一钟声短一声长。

说明

江湜赋诗,不用典故,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这首写西湖晨景的小诗,淳朴清丽,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特点。

集评

陈衍曰:弢叔诗力深透,彭咏莪相国序以为古体皆法昌黎,近体皆法山谷,无一切谐俗语错杂其间,戛戛乎超出流俗。固矣。然弢叔近体出入少陵,古体出入宛陵,而身世坎,所写穷苦情况多东野、后山所未言。咸、同间一诗雄也。

——《石遗室诗话》

彭蕴章曰:由斯道也,可传于后而不适于时,犹古锦之不可为衣裳,古乐不可以娱宾客,而诗之品则益高矣。

——《伏敔堂诗录序》

金天羽曰:(弢叔)创坛坫于海上,独吟无和。吴中文字绮靡,弢叔独以清刚胜浓嫭。文正(曾国藩)于涩骜中犹涵选择,微为气累。弢叔曲折洞达,写难状之隐,如听话言。

——《天放楼文言》

雨中

山城日日感秋深,更着秋霖恼客心[231]。恐有家书来岭外[232],将教湿却又教沉。

说明

游子思乡,盼望家书的题材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作者却以惧怕秋雨湿信来写乡愁,在同类题材中别成一格。

邓辅纶

邓辅纶(1828-1893),字弥之,湖南武冈人。咸丰元年(1851)副贡生。以军功得荐,官浙江候补道。有《白香亭诗集》。

鸿雁篇[233]

序曰:道光己酉,湖湘大水。以闻以见,述为诗篇[234]

巷昏阴气多,哭声风里来。病儿守死母,人鬼俱徘徊。自从失庐落[235],匍匐尘与灰[236]。左负破布衾,右挈一尺孩。返顾十岁儿,足血沾枯荄[237]。时荒莫作妇,作妇先及灾。百里倍千里,邱峦助崔嵬[238]。仰啜城北粥,至自城南隈[239]。无食更狂走,什伍相排推[240]。盂中纵有乞,徒饱强丐腮[241]。儿绕空筐啼,饭儿以黄埃[242]。生短饥正长,鬼路难迟回。一朝弃儿去,委质沈蒿莱[243]。客请听儿述,母死身无缞[244]。死母怀中儿,抱母啼愈哀。生儿吮死乳,见者心为摧。

哑哑林中鸦,一母将九雏[245]。流离骨肉贱,泣坐城南隅。问妇何为然,别儿临荒衢[246]。阿耶嗔儿号[247],鞭挞儿为奴。鬻儿易炊爨[248],莫塞中肠枯。妇死方旦夕,宁不少踌躇。夜中寒穿,两耳疑啼呼。亦忧难汝活,但冀聚黄垆[249]。骷得因依[250],犹胜生羁孤[251]

日落乌乱啼,争下啄破屋。屋中失正榱[252],坏瓦向人扑。瘦犬尽日卧,饥婴席草宿。寒雨侵枯颜,荒荒断野哭。居者各为依,举问辄非族。墙头下鬼磷,风来照茕独[253]。心知邻人魂,狼藉荐残粥[254]。新冢亮已夷[255],惧为北邙续[256]

说明

《诗经》中的《鸿雁》篇,叙述万民流离失所,周宣王安抚有方。而《鸿雁篇》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幅幅惨绝人寰、哀苦无告的图像。其讽刺鞭挞的矛头所指,不言可喻。全篇风格凝练沉郁,源出杜甫。

集评

王闿运曰:邓弥之幼有神慧,而思力沉苦。每吟一句,必绕室百转。诗学杜甫,体则颜谢。至其《东道难》、《鸿雁篇》,古人无此制也。

——《湘绮楼说诗》

谭献曰:使生晋、宋间,不为鲍则为谢矣。

——《复堂日记》

钱基博曰:清季王闿运崛起湘潭,与武冈邓辅纶倡为古体,每有作皆五言,力追魏晋,上风骚,不取宋唐歌行近体。辅纶《白香亭诗》高秀出《湘绮楼》之上。闿运自谓学二陆,至陶谢已无阶可登。而辅纶和陶,冲淡微远,深神味。

——《现代中国文学史》

翁同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甲午战争时反对李鸿章求和,后因支持变法被慈禧太后革职。有《瓶庵诗稿》。

甲辰五月二十日绝笔[257]

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258]。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259]

说明

作者身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任职高位,在清政府走向衰微的过程中,曾尽心竭力试图挽狂涛于既倒。这首临终诗表现了他补天无力的悲愤。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5),字伯,号莼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甲午战败,悲愤成疾,卒于官。博学多才,通经史百家,工诗及骈文。有《白华绛跗阁诗集》、《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钞》。

庚午书事(孤愤千秋在)[260]

孤愤千秋在[261],狂呼一击中。夷酋方丧魄[262],廷议急和戎[263]。歼敌诚非易,要盟岂有终[264]。宋金殷鉴近[265],幸莫恃成功。

华夏瞻山斗[266],安危仗老成[267]。出师良有待[268],执法太无名[269]。竟堕纤儿术[270],难全义士生。虚传持重议,晚节付公评[271]

说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天津教案之后的悲愤沉痛之情,对曾国藩媚外行径的极大不满。在悲愤之中,又表现了告诫和期待,希望曾国藩保持晚节,不要辜负人民对他的期望。

集评

陈衍曰:越缦身丁乱离,遇复蹭蹬,而声诗极乎和平。不特不抑郁牢愁,亦并不矜才使气、题咏金石书画自其所长,而闲情之作,偶亦所喜。

——《石遗室诗话》

石达开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导人之一,文武兼全,勇猛多智略,受封为翼王。杨、韦内讧后,对革命前景感到疑虑,带兵出走,造成革命力量分裂,后转战江西、四川等地,渡大渡河不成,战败牺牲。

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272]

千颗明珠一瓮收[273],君王到此也低头[274]。五岳抱住擎天柱[275],吸尽黄河水倒流。

说明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苗胞欢聚的情境,既写了低头饮酒的动作姿态,也表现自己英雄的气概。比喻强烈夸张,形象极为生动。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又称广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屡督学典试,所至提倡经史实学。官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等。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

秋日同宾客登黄鹄山曾、胡祠望远[276]

群公整顿好家居[277],又见烟尘战伐余[278]。鼓角犹思助飞动[279],江山何意变凋疏[280]。三年菜色灾应澹[281],一树岩香老未舒。我亦浮沉同湛辈[282],登盘愧食武昌鱼[283]

说明

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前一诗同时。有感于国势衰弱,外患频起,百姓食不果腹,面有菜色。而自己身为大臣,未能有所作为,只是浮沉于世俗,感到深深的羞愧。

冯煦

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安徽巡抚。辛亥后为遗老,自称蒿隐公。有《蒿庵类稿》。

八月二十一日之夜,仆卧已久,苹湘忽出寄拂青三绝句相质,效拂青体也,既复强仆效之。时窗外雨声淙淙,苦不得寐,亦成三首。来朝放晴,仆又将强漱泉也[284](选二)

玉簟秋回欲梦阑[285],相思迢递碧云端[286]。淮南一夜潇潇雨,莫倚空帘弄晓寒。

阴阴凉翠沁尊边,又是栖鸦流水天[287]。记向城东踏黄叶,一襟残月澹于烟。

说明

作此诗时,作者身在江宁,秋夜梦回,思念好友之情萦绕不去,意念随碧云远寄淮南,“莫倚”句关怀之情溢于纸上。全篇深微婉约,清寒高远兼而有之。

集评

狄葆贤曰:《夜雨有怀》云:“淮南一夜潇潇雨,莫倚空帘弄晓寒。”意味渊永,真佳句也。

——《平等阁诗话》

袁昶

袁昶(1846-1900),初名振蟾,字重黎,又字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起,力主镇压,反对围攻外国使馆,遂被杀。袁为晚清宋诗派代表作家。有《浙西村人初集》、《安般簃诗》。

西轩睡起偶成绝句

无心危坐学黄庭[288],门外烟樯接远汀[289]。睡起西园春已去,却看飞絮度风棂[290]

说明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是在门外的“烟樯”与“远汀”。而现实生活中,却被迫闲居西轩,睡梦中消磨春光。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欲罢不能、欲求不得的复杂心境,便构成了绝句耐人品味的艺术特色。

陈豪

陈豪,生卒不详,字蓝洲,号迈庵,晚号止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1870)优贡生,官湖北汉川知县。有《冬暄草堂诗文集》。

题画(二首选一)

故山多少好烟霞[291],自挈琴书且住家[292]。老木修篁人迹远[293],删除凡艳不栽花。

说明

作者是杭州人,从“故山”句可知这是一幅描绘杭州风景的画。寥寥数句,既形容了杭州山水之美,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又寄托了自己高远的情趣。

集评

潘鸿曰:题画绝句含情绵邈,言短意长,尤非胸无尘滓者不能有其境地。

——《冬暄草堂诗文集跋》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一号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官至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曾师事李慈铭。其诗宗中晚唐,词藻艳丽,用典精工。有《樊山全集》。

闻都门消息(五首选一)

繁华非复凤城春[294],玉辂于今隔陇秦[295]。金雀觚棱虚御仗[296],铜驼荆棘泣孤臣[297]。朱门白屋多新鬼[298],卜肆僧寮几故人[299]?莫问北池旧烟月[300],雨霖铃夜一沾巾[301]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作者闻说侵略军在北京劫掠、杀戮、奸淫的种种罪行后,心潮难平,写下《闻都门消息》组诗,情感充沛,风骨嶙峋,有一定的价值。

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驻日、英、美诸国使馆参赞及总领事之职。回国后积极参与改良派政治活动。戊戌变法失败,被革职归乡,郁郁死。黄遵宪为近代“诗界革命”的积极提倡与实践者,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映当代人生活及思想感情,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所作诗多反映重大历史题材,有“史诗”之称。写作特点为多用古体长篇,气势宏伟,纵横开阖,流畅通俗,不避方言俗语及新名词。梁启超称其诗“元气淋漓,卓然为大家”。丘逢甲誉之为“诗世界之哥伦布”。著有《人境庐诗草》。

今别离[302](四首)

别肠转如轮[303],一刻既万周[304]。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305]。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306],不许稍绸缪[307]。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308],动如绕指柔[309]。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310]。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朝寄平安语[311],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312]。虽署花字名[313],知谁箝缗尾[314]。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315],离离到天际[316]。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317]。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318],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319],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开函喜动色[320],分明是君容。自君镜奁来[321],入妾怀袖中[322]。临行剪中衣[323],是妾亲手缝。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324]?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325]。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326]。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双悬可怜影[327],汝我长相从。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汝魂将何之[328],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329]。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330]。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331]。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332]。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说明

《今别离》四首,作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任驻英使馆参赞时。四首诗分别咏火车、轮船、电报、照相、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等新事物、新知识,形式上则采用乐府旧题,以男女相思离别的抒写手法而出之。构思新颖别致,语言生动自然,充分体现了诗人要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精神。

集评

梁启超曰: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又曰:昔尝推黄公度、夏穗卿、蒋观云为近世诗界三杰。又曰:黄公度集中名篇不少。至其《今别离》四章,度曾读黄集者无不首记诵之。陈伯严推为千年绝作,殆公论矣。又曰:人境庐集中性情之作、纪事之作、说理之作,沈博绝丽,体殆备矣。惟绮语绝少概见。吾以为公度守佛家第七戒也。

——《饮冰室诗话》

袁祖光曰:黄公度作《今别离》四章,分咏汽船、汽车、电信、照相及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古意沉丽。陈伯严吏部推为千年绝作。

——《绿天香雪簃诗话》

高旭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此一定公例也。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矣。

——《愿无尽庐诗话》

钱基博曰:能以诗鸣者,推黄遵宪。毅然有改革诗体之志,模山范水,关于外邦名迹之作,颇为夥颐。其成就虽未能副其所期,然规模既大,波澜亦宏。世称硬黄,一时巨手矣。

——《现代中国文学史》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年(1884)因言事触怒慈禧,被罢。溥仪即位后召回,授溥仪读书。官至弼德院顾问大臣。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有《沧趣楼诗集》。

感春(四首选二)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雨甚犹思吹笛验[333],风来始悔树旛迟[334]。蜂衙撩乱声无准[335],鸟使逡巡事可知[336]。输却玉尘三万斛[337],天公不语对枯棋[338]

倚天照海倏成空[339],脆薄原知不耐风。忍见化萍随柳絮[340],倘因集蓼毖桃虫[341]。到头蝶梦谁真觉[342],刺耳鹃声恐未终[343]。苦学挈皋事浇灌[344],绿阴涕尺种花翁[345]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黄濬《花随人圣盦摭忆》有如下记述:“考沧趣之感春四律,作于光绪乙未中日和议成时。其一云云,三四句言冒昧主战,一败涂地,实毫无把握也。五句言台谏及各衙门争和议,亦空言而已。六句言初派张荫桓邵曰濂议和,日人不接待,改派李鸿章,以全权大臣赴马关媾和,迟迟不行。七八句则言赔款二百兆,德宗与主战枢臣,坐视此局全输耳。其二云云,此首言孝钦太后以海军经费滥用诸建颐和园与诸娱乐之事。是年适六旬寿辰,当大庆贺,以战事败衄而罢。其三云云,此首言海军告熸。末联言北洋枉学许多机器制造,付诸一掷而已。”四诗本事,皆作者亲告陈衍,录入诗话,颇堪信任。此四诗与十余年后用原韵所作《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皆传诵一时,为陈氏代表之作。

集评

陈衍曰:弢庵年未四十,丁内艰归里不出者二十余年。抚时感事,一托于诗。弃斥少作,肆力于昌黎、荆公,出入于眉山、双井。

——《石遗室诗话》

狄葆贤曰:长于五古,潜气内转,真理外融,酷肖宋人,以意境胜。

——《平等阁诗话》

黄濬曰:沧趣楼诗,谨严精密,属词使事,罔不铢两悉称。其《感春》及《落花》诗,尤驰诵一世。

——《花随人圣盦摭忆》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盦,晚年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江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曾参加强学会,赞助维新,与文廷式交好。辛亥后,居上海为遗老。博学广识,通西北南洋地理、佛典、道藏,号称一代儒宗。诗称大家,亦工词。有《海日楼文集》、《蒙古源流笺证》等。

偕石遗渡江[346]

湍深刚避鹄矶头[347],望远还迷鹦鹉洲[348]。残腊空舲容二客[349],清江晓日写千愁。刚肠志士丹衷在[350],壮事愚公白发休[351]。只借柏庭收寂照[352],四更孤月瞰江楼[353]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作者与陈衍均是赞同维新变法的人士。变法失败,六君子殉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挥之不去的沉重阴影。是年冬,二人在武昌相会,相偕渡江访友。写下此诗,抒发对殉难诸人的哀悼和对前途的忧虑。

集评

易宗夔曰:若同光体诗人,出入南北宋,郑苏龛(孝胥)、陈伯潜(宝琛)、陈伯严(三立)、沈子培为其宗之魁杰。其中又分二派,一派生涩奥衍,语必惊人,字忌习见,伯严、子培优为之。

——《新世说》

释敬安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俗姓黄,湖南湘潭人。十八岁出家,遍游江浙各地,与诗人王闿运等交往,结社吟诗。后住持浙江鄞县天童寺为方丈。辛亥后任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有《八指头陀诗集》、《续集》。

白梅

一觉繁华梦[354],惟留淡泊身[355]。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冷入孤禅境[356],清如遗世人[357]。却从烟水际,独自养其真。

说明

作者有白梅诗多首,以白梅的高洁,寄托自己清净恬淡的胸怀,抒发不为俗情所羁的志向。写花即是写人,人花合而为一。当时有“白梅诗僧”之号。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说明

此诗作于光绪十年(1884),作者时住浙江鄞县天童寺中。寒江钓雪,意境与柳宗元《江雪》诗全同。而柳诗表现清高孤傲,释敬安诗表现的却是一派恬然宁静,生趣蓬勃。

朱铭盘

朱铭盘(1852-1893),字俶,又字日新,号曼君,江苏泰兴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客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庆军统领吴长庆幕,曾随庆军入朝鲜。归至金州,客张明光幕。后卒于旅顺。朱与范当世为同乡、同门,经历及诗才亦相似。朱诗宗唐,风格雄健俊丽。有《桂之华轩诗集》。

与履平[358]

三韩秋色远冥冥[359],策马西来晚带星。尚喜随身孤剑在,正堪对榻一灯青。天寒草木边声急,风过鱼龙海气腥。记否清凉山下住[360],夜深钟鼓两人听?

说明

诗反映在朝鲜吴长庆军幕中生活,风格雄健,无一毫萎靡之色。

集评

陈衍曰:曼君工骈体文,沉博绝丽。诗天骨开张,风格隽上。

——《石遗室诗话》

狄葆贤曰:惊才盖代,太白之流。五古五律,萧寥之中,咸具胜韵。七律典重,微患才多。

——《平等阁诗话》

汪国垣曰:泽古甚深,不苟作,不矜才。

——《光宣诗坛点将录》

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六桥补柳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进士,于京师大学堂任教。工诗文,能画。虽不谙外语,而请人口译,以古文译西方小说多部,影响甚大。新文化运动兴起,他极力反对。有《畏庐诗存》、《畏庐文集》等。

余每作一画,必草一绝句于其上。二年以来作画百余帧,而题句都不省记。强忆得三十首,拉杂录之(选一)

回首琼河五十秋[361],当年雏发尚盈头[362]。柳花阵阵飘春水,逃学偷骑老牝牛[363]

说明

通过对儿时岁月如画如诗的描摹,表现出年华老去的深沉感慨。

陈三立

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任吏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其父陈宝箴为湖南巡抚,创办新政,提倡新学。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改良人物相继前来做官或讲学,使湖南成为改良运动中心。三立协助其父,多所筹划,变法失败,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遂隐退江西南昌,筑崝庐而居。清亡后,以遗老自居。诗学韩愈、黄山谷,清奇拗涩,为“同光体”诗人首领。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中,以陈三立当“都头领天魁星宋江”之席。有《散原精舍诗集》、《续集》、《别集》。

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364],摇兀江湖便可怜[365]。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366]。鼾声邻榻添雷吼[367],曙色孤篷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368],起看啼雁万峰巅。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和约》,民族危机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作者乘船夜行,以船比喻国家,以鼾声邻榻暗示列强亡我之心,但又无能为力,只有效学诗人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了。

十月十四日夜饮秦淮酒楼,闻陈梅生侍御、袁叔舆户部述出都遇乱事感赋[369]

狼嗥豕突哭千门[370],溅血车茵处处村[371]。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九州人物灯前泪,一舸风波劫外魂[372]。霜月阑干照头白,天涯为念旧恩存[373]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作者以隐退之身,仍然注意朝中政局的变化。闻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烧杀抢掠的惨景,感慨万端,却又深感无能为力。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四首选一)[374]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375],裹我江上舟。

说明

写月夜江行景色,语语奇兀,都未经人道。

集评

狄葆贤曰:奇语突兀,二十字抵人千百。

——《平等阁诗话》

张謇

张謇(1851-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后致力于实业及教育。辛亥革命后曾任实业总长、农林工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诗宗晚唐,也学苏轼、黄庭坚。有《张季子诗录》

屡出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376]。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鹳影中宵月,蛙声半夜朝[377]。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378]

说明

张謇当年致力于实业,付出极大的代价,他奔走于南京、湖北、通州各地,谒见官绅富户,筹措资金,备极辛劳,而往往遭人嘲讥。每于黄埔滩头,搔首自叹。此诗便是他这一时期心声的写照。末二句表达了他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勇气。

范当世

范当世(1854-1904),初名铸,字无错,后字肯堂,江苏南通人。岁贡生。光绪间为李鸿章幕僚,古文师张裕钊,诗兼学苏轼、黄庭坚。与吴汝纶为密友。桐城吴闿生选《晚清四十家诗》,以范氏冠首,选录最多。有《范伯子诗集》。

书贾人语[379]

去即去耳谁为贤?人如绿草生春田。镰刀割尽还须长,不闻但有今岁无来年。东家独患囊无钱,佣保杂作何有焉?请看朝廷没曾左[380],也有后相来联翩。我闻此语怳失色[381],从此昆仑泰华皆不坚[382]。明朝便叱玉皇退,何能一帝专诸天[383]

说明

此诗说明新旧更迭、世道循环反复的哲理,出语奇兀惊人。

过泰山下

生长海门狎江水[384],腹中泰岱亦峥嵘[385]。空余揽辔雄心在[386],复此当前黛色横。蜿蜒痴龙怀宝睡[387],蹒跚病马踏莎行[388]。嗟余即逝天高处,开阖云雷倘未惊。

说明

此诗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北上途中。诗人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反衬出对“痴龙正睡”的国家前途的忧虑。最后想象自己将要凌空直上,即令风雷鼓荡也不会惊慌。语气雄放,豪情万丈。

集评

吴闿生曰:刚己日记载先生自评云“此等题无他难,但若将泰山看得绝大,而求为震撼之词,则便竭蹶支持不能佳矣”。又曰:“我诗何足与杜公比论。要其一起一收,规模颇好。中四句亦蹈大方也。”

——《晚清四十家诗钞》

严复

严复(1854-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归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升总办。甲午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发表多篇政论文,并译《天演论》,号召人们救亡图存,起到很大影响。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

戊戌八月感事[389]

求治翻为罪[390],明时误爱才[391]。伏尸名士贱[392],称疾诏书哀[393]。燕市天如晦[394],宣南雨又来[395]。临河鸣犊叹[396],莫遣寸心灰[397]

说明

诗为戊戌变法失败而作。尽管事变后局势十分恶劣,作者还是竭力勉励自己不要消极灰心,要继续奋斗。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云阁,又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积极支持维新,赞助光绪帝亲政。被慈禧太后革职。郁郁死。有《文道希先生遗诗》。

夜坐向晓

遥夜苦难明,他洲日方午[398]。一闻翰音啼,吾岂愁风雨[399]

说明

作者于变法失败后,连遭政治迫害,远走日本。此诗用地球时差原理,寄托感怀,抒写在“长夜漫漫何时旦”之际,对天明的渴望之情。诗虽五绝,而有鸿篇巨制之气魄。

集评

狄葆贤曰:芸阁学士,平生与沈乙盦方伯最为友善。尝问乙翁曰:“余诗于古人奚似?”乙翁曰:“君诗自具一种冲和之气,殊类王摩诘。此意外人那得知,则亦以为似青邱也。”可谓名论。

——《平等阁诗话》

沈汝瑾

沈汝瑾(1858-1917),字公周,号石友,江苏常熟人,诸生。擅书画,与吴昌硕等交好。作诗善学杜甫。有《鸣坚白斋诗》。

中秋夜独步荒野中

饮酒不乐浩歌去,荒野沈沈蒿没路[400]。栖鸟惊人移别林,流萤如燐出颓墓,满城金粟迷花雾[401],踏月罗衣湿香露。欲呼才鬼相与谈,厌听寻常世间语。

说明

荒野所见,与城中赏月盛况形成强烈对照。末句呼才鬼共谈,趣甚,作者之气节高洁可见。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字仲硕,一字实父,号眉伽,别号哭庵。湖北龙阳(今汉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广西右江道。甲午间两度赴台湾助刘永福抗日。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琴志楼游山诗》等。

登五老峰观三叠泉送陈范罗三君别[402]

天风怒挟楼船走,一夜吹人傍南斗[403]。琴志楼头飞雨悬[404],日呼五老同杯酒。诘朝海色连屏风[405],初阳灿烂金芙蓉[406]。白云散尽五峰出,一朵芙蓉为一峰。云霞精魂日月液,铸此空中数拳碧。斑驳疑经女娲炼[407],峥嵘想见灵胡[408]。孤根下插溟渤深[409],倒涌奇云作潮汐。上窥造化无四邻[410],横绝东南惟一石。不知混沌未分前[411],此峰却倚何天立。乾坤崩坼海水翻[412],未倒鸿濛旧墙壁[413]。杞人莫忧天柱倾[414],乾坤赖此还清宁。阳开阴阖苞万灵[415],砉然吐出如新硎[416]。大鹏沸海擘金翅,孔雀摇天遮翠屏。江湖下通地道白[417],吴楚中断天门青[418]。独斟元枢执大象[419],坐览八极神明庭[420]。我疑一峰肖一岳,五岳何处藏真形[421]。鸟道横空一万里[422],石梁卷尽昆仑水[423]。龙愤雷霆斗穴骄,猿惊冰雪喷崖起。鬓边河汉似西流[424],脚底须弥欲东徙[425]。误道天公大笑声,投壶玉女输骁矢[426]。仙魅行霄瀑作梯,虹霞饮涧山如绮[427]。匡君无言李白死[428],落落人寰初至此[429]。未许残飙冷剑花,肯让幽苔埋屐齿[430]。醉倚磐陀钓海还,神州正拂长竿底[431]。坐对千峰休怅然,与君便可挟飞仙。青天涕唾六鼇背[432],白日歌呼五老颠。

君卧太虚犹衽席[433],我凭倒景作阑干。梦魂不逐斜阳去,相与提携十万年。

说明

易顺鼎一生足迹半天下,所到之处必有诗,而以庐山诗最为雄奇瑰丽。此诗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诗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大力挥洒,极尽变化之能事。

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游邓尉三十二绝句(选一)[434]

湖天光景入空濛,海立云垂暝望中[435]。记取僧楼听雪夜,万山如墨一灯红。

说明

雪夜游邓尉,前写望湖,后写望山。一片空濛幽静之中,一灯独明。环境氛围、色彩情调,运用出神入化。

陈衍

陈衍(1858-1938),字叔伊,号石遗,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张之洞幕,为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国专教授。晚寓苏州。诗与陈三立、郑孝胥齐名,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有《石遗诗集》、《石遗诗话》,并选辑《近代诗钞》等。

江中回望金焦二山[436]

昨宵江色天冥冥,江潮正落月未生。金山塔上铃自语,焦山寺中钟已鸣。昂藏北固了无见[437],瓜洲灯火三两星[438]。朝来四望致爽气[439],隔江之树青泠泠。江山一顾如倾城[440],端庄流丽二者并。松寥寂寞修竹尽[441],鹳鹤飞去栖老兵[442]。乱头粗服背亦好[443],故衣黯淡尹与邢[444]。金山颜色真宁馨[445],坐中贵人来平明[446]。态浓意远挹不尽,水边一赋丽人行[447]。俗物败意强解事[448],徒以寒瘦为神清。妙高亭子何亭亭[449],就中与余相目成[450]。未知明月几时有?难得夕阳无限晴。古云京口兵可用[451],古云京口酒可倾。仲谋寄奴无觅处[452],惟闻铁甕寒涛声[453]。眼前风景不解道,青山枉向吾曹青。

说明

此诗写金焦二山的秀丽多姿,手法新颖别致。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工部主事,未到职。康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袖。光绪十四年(1888),发起“公车上书”,后建立强学会,参加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思想渐趋保守。诗多反映重大事变,饱含爱国精神,风格雄健,近似杜甫。有《康南海先生诗集》。

秋登越王台[454]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455]。十七史从何说起[456],三千劫几历轮回[457]。腐儒心事呼天问[458],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459],岂无倚剑叹雄才。

说明

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其时清国势江河日下,风雨飘摇,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广州为最早门户开放的城市之一,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熏陶的青年康有为开始探寻治国救国的方略。全诗悲壮昂扬,情思浩荡,表现出为国献身的大无畏气概。

集评

钱基博曰:有为不以诗名,然辞意非常,有诗家所不敢吟、不能吟者。盖诗如其文,糅杂经语、诸子语、史语,旁及外国佛语、耶教语,而出之以狂荡豪逸之气,写之以倔强奥衍之笔。如黄河千里九曲,浑灏流转,挟泥沙俱下,崖激波飞,跳踉啸怒,不达海而不止。

——《现代中国文学史》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460]

城堞逶迤万柳红[461],西山岧霁明虹[462]。云垂大野鹰盘势[463],地展平原骏展风。永夜驼铃传塞上[464],极天树影递关东[465]。时平堡堠生青草[466],欲出军都吊鬼雄[467]

说明

作于光绪十四年(1888),作者应顺天乡试至北京,游明陵,登长城,出八达岭。此诗重在“望”字,写居庸关形势及关外草原风光,气象宏大。末二句隐含讽喻,暗示国家前途堪忧。

集评

梁启超曰:南海有《登万里长城》一诗,于我民族伟大之纪念,三致意焉。诗云:“秦时楼堞汉家营……”又《过昌平城望居庸关》一首,又《由明陵出居庸关》一首,读之尚武精神油然生焉。甚矣地理之感人深也!

——《饮冰室诗话》

出都留别诸公(五首选一)[468]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469]。怀抱芳馨兰一握[470],纵横宇合雾千重[471]。眼中战国成争鹿[472],海内人才孰卧龙[47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说明

光绪十四年(1888),康有为入京应顺天乡试,第一次向皇帝上书。此举被视为惊世骇俗,作者也备受顽固派嘲笑攻击。次年九月出都时赋此留别,对国家前途表示深重的忧虑。

集评

梁启超曰:平子、孝高复访余于箱根,月夜相与登塔峰绝顶,高歌南海先生旧作“天龙作骑万灵从”一诗,觉胸次浩然,大有舞雩三三两两之意。

——《饮冰室诗话》

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19),字心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湖北按察使。清亡后,为遗老。有《梁节庵先生遗诗》。

焦山四忆之一·象山炮台[474]

此台亦何有,有我千回泪。我泪今已干,或者变江水。

说明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曾多次打开中国的大门。作者作为一个爱国进步的士大夫,补天无力。一度还曾因言事被降职,居焦山海西庵避地读书。短短二十字中,表达了极为深重的痛苦。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斋,晚号觚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任刑部主事。《马关条约》签订后,曾参与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辛亥革命后寓居杭州。诗风淡远幽深,清神独往。中年后得江山之助,更盘郁苍凉。有《觚庵诗存》。

宿凉州[475]

云与雪山连,不知山向背。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476]。群羊去如水,远色倏明昧[477]。此景夙未历,垂老临绝塞。地远古愁多,草枯残垒在。天山一线脉,盘旋走关内。流泉满驰道[478],千里有灌溉。巍然古重镇,四郊如拥戴。风吹大月来,南山忽沉晦[479]。莽莽天无根,静与长城对。

说明

诗为作者任甘肃提学使时作,所写塞外风光奇甚,开唐人未有之境。

刘光第

刘光第(1858-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入保国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谭嗣同等同授四品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变法失败,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工诗文,笔力雅健。峨眉纪游诸诗尤美。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白雪吟

大城冻色连虚空[480],雪花初结人气融,须臾宫殿皓天上,九陌十六城门同[481]。王侯蝼蚁岂得别,一皆蛰入于其宫[482]。而我高歌破屋底,雪压欲倒心清雄。清凉宝山思一见[483],秀发五朵寒芙蓉[484]。峨眉石骨冰作肉[485],烂云衣裳不可缝[486]。蓬莱左股愁冻折[487],梅花尚倚寻仙笻[488]。不然千树万树松,黄山之三十六峰[489]。兴酣赤脚踏冰上[490],或骑白鹤哦云中[491]

匡庐皬然五老翁[492],背负几叠银屏风[493]。九关神童掩日角[494],一笑玉女开天容[495]。大行雄起天下脊[496],掉尾忽落沧溟东[497]。巨鳌戴山怪如暝[498],烛龙衔火阴不红[499]。可怜王母眉如霜[500],云情海思嗟方浓。石晶珠髓嚼虎齿[501],卷霹雳舌惊东公[502]。君不见缟素风沙二万里[503],粉本可画无人踪[504]。黑子变作白弹丸[505],海东一点光濛濛[506]。竦身若木望南北[507],万古之事撞心胸。块磊所畏玻璃钟[508],麯生遇我偏无功[509]。热怀直欲煖宙合[510],自笑拨火身方穷[511]。夜深煮茗镇清绝,奇气郁盘多苦衷[512]。不如杜门且高卧[513],待取南窗五丈之枣朝阳烘[514]

说明

诗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作者任刑部广西司主事。通过对大雪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雄奇瑰丽,光怪陆离,充满神话传说,又与现实密切相连。表述了对慈禧太后专权擅政的不满,对国势日蹙的忧虑和职位低贱有才志而不能报国的苦闷。

集评

狄葆贤曰:富顺刘裴村比部……其诗多奇气,亦恒有幽凿险之作。然静穆之致,终流露于行间。又曰:五古意境高绝。

——《平等阁诗话》

夏曾佑

夏曾佑(1861-1904),字穗卿,号别士,又号碎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官礼部主事,祁门知县、泗州知府等。与康有为、梁启超交游。有《夏曾佑诗集》。

登烟雨楼[515]

片帆冲雨入苍茫,隔雨楼台露夕阳。万顷纹波围雉堞[516],一声柔橹和吴娘。风流朱李遗文落[517],谓竹垞、秋锦。依约云庭昔梦长,庚寅与伯唐、穰卿、子良、研孙游此[518]。只少四围山色好,为扶残梦到钱塘。

说明

此旧地重游怀古念友之作,江南烟波景色如画。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别号南武山人。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工部主事。中日甲午之战失败,割让台湾。逢甲联台湾各界爱国人士,起兵抵抗日本,抗战二十昼夜,兵败,内渡,居广东镇平(今蕉岭),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革命军政府教育部长。被选为中央参议院议员。因病南归,卒。其诗富于爱国激情,师法杜甫、陆游、元好问,为晚清诗界革命的重要诗人。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去岁初抵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519](选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