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套装上下册) 作者:云葭,青黎 著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温良如玉,一世冷清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三国·曹丕《杂诗》

曹丕是个极其冷静却又温良的人,几乎是一见到“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这一句,我就醉了。

他像是月夜下的一壶清酒,沉而醇,饮得久了,便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曹丕的“杂诗”乃徒歌,均为游子诗,《诗品》推重它们“率皆鄙质如偶语”,即语言质朴,感情淳厚。取材于“闾里小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语言明白如话。

此时的曹丕,还是一个风姿正盛的少年,建安动荡,令他颠沛流离,四处奔波。战乱繁多,乱世的悲鸣在耳边回响,作为一个士人,他怜悯着,悲怆着,不动声色地沉默着。

他曾写过许多游子诗,这便是其中之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曹丕开篇即写秋夜。

秋,历来都有萧索孤独之意,漫漫长夜,烈烈北风,写出了孤身一人的游子所处的悲凉之境。

因着这萧瑟的秋风和漫长的黑夜,游子“辗转不能寐”,而后,“披衣起彷徨”,当他久久彷徨,独立良宵之时,却发觉白露已不知不觉地沾湿了衣裳,却不知这是游子之泪,还是白露清冷。

这是每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的悲泣。

故国战火弥漫,朝廷天翻地覆,军阀混战,人命如草芥,转瞬即逝。

有家不能回,有国无处归,难免彷徨,难免要感伤。

而这个时候,天地之大,无处不苍茫,只能低下头,看着脚下清水荡漾的河水,再抬头看向天空中的皎皎明月,就这样徘徊着,彷徨着,直到“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三五正纵横”指的是星象上的变化,“三”指的是心星,而“五”指的是噣星,“三五”则是指四更天。

而在四更天的时候,天色还灰暗,野旷天低,四处无人,只有“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飞”,在寂静的夜空中,草虫凄厉地一声声惨叫着,失群的大雁孤独地从头顶上飞过,此情此景更叫人“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但是,再思念又有什么用?战火割断了回乡的路,自己恨不能“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若有一双翅膀,便可以飞越一切险阻,跨过千山万水,回到故乡。但现实何等残酷,如今的他也只能在“向风悲叹息”中,伤心地“断绝我中肠”了。

曹丕此诗,写得唯妙至极,却暗含清冷,一句“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便透着冷意。

秋夜是多么漫长,烈烈的北风在耳边吹过,风声入耳,叫我不能安睡。

在床上辗转反侧,终不能入睡,不由拾衣而披,走出屋外徘徊不定。

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直到白露渐渐沾湿了衣裳,方才惊觉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很久。

低下头,能够看到清澈的水波,抬起头,能看到皎洁的月光。

银河向西,心噣纵横,只听见草虫在不知疲倦地叫着,鸿雁孤独地飞向南方,好不凄凉。

此时此刻,谁能读懂我内心的惆怅?我心内有着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思念。

只恨自己没有一双宽大的翅膀,能高飞还故乡,想要过河还乡,河上却再无桥梁。

如今只能面对着夜风长长地叹息,然而我心中的忧思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尽的。

曹丕一生都是一个极为冷清的人,即使是他的诗,也颇多的孤芳自赏以及清高独立。这是个即使在热恋中也保持着冷静的人,譬如甄宓,也譬如日后的郭女王。

与弟弟曹植的华美亮丽不同,他的诗清逸动人,自有一番动情之处。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称赞他:“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他的清绮,是低头俯视泠泠水波的冷,是淡看皎皎月光的静。

就连他对第一位妻子甄宓的感情,也是如隔岸观花,此一时,彼一时,再热烈的时候也带着冷意。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举兵攻下邺都,曹丕前往袁绍府中善后,在这里,他见到了惊慌失措的甄宓,这位原本是袁绍儿媳的女子,蓬头垢面,面目惊慌,但即便是如此之下,也依旧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