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之一图

人生在世 作者:马宏 著


生之一图

假设一下,人如果一朝降生于世便懂事,并且可以立即预知一生的百般烦恼、万千辛劳再加忧愁、痛苦与坎坷,然而让人在详知自己一生的“节目表”的前提下去做出选择——愿意活下去还是不愿活下去,估计至少半数人由于望而生畏进退维谷最终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而放弃前者。若依然奋然选择前者,必是勇气了得的勇者!

但是,人生一世,毕竟很有所图,其中一图,便是图个快乐,诸多快乐在向人招手,犹如妩媚迷人的美人在向人示好。正因为人生的“节目表”中还有诸多快乐之诱惑,便不难理解那些奋勇选择前者的勇者。

如果谁来到人间甘愿经受万千苦难却不图快乐,以为苦难一辈子就可以换取上天堂去永远享受快乐的权益,真让人哀其不幸叹其愚痴了!雨果在其《悲惨世界》中有句话:“为了天堂牺牲人间,等于捕雀而捉影。”巴金先生说得决绝:“我不信神,便不想进天堂。我不信鬼,故不怕入地狱。”

宗教信徒们都想死后去天堂,去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图个永生图个快乐嘛!天堂也好,西方极乐世界也好,究竟什么样子?毋庸置疑,极乐,必是让人极其快乐的地方,那么,谁不向往?很多人只是认为希望渺茫不敢奢望而已,有人则认定“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自己认为无望,切莫打击别人的热望,切莫武断地否定天堂、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虽然谁也无法确证其存在,但也无法确证其不存在。但是,可以劝人不要总是仰视虚无缥缈的天堂而漠视实实在在的人间,可以劝人别只重视天上而轻视地上。

对于人间的快乐,古今中外很多人对这个话题发表过相关的看法,此文侧重于罗列一些他们的言论。陶渊明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意思是:在俯视仰观之间尽察了宇宙万物,人怎么还会不快乐?

写出《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言:“还有谁比一个身体健康、没有债务和问心无愧的人更快乐?”

民国的文人宣永光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良心无愧,身体无病,胸中无累,肩上无债,是最大的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也说过:“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三人提到了“身体健康”、“身体无病”、“身体无痛苦”之快乐,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是何人能保证自己的身体永远不出问题不捣乱呢?难就难在一旦失去了健康遭遇了病痛之时又如何?假如做到:不被压倒,达观知命,带病小乐(大乐也难),不惧死亡,此人即是英雄,和平年代之中此类人物也是英雄嘛!当然,你要一名身患大病重症的人故作快乐,每日强作笑颜,或每日仰天大笑三声,也太难为人了,估计不会误以为“痛快”就是很“痛苦”却又很“快乐”吧。能够直面现状淡定潇洒地内心之中笑对一切,决非庸常之辈了。

画家颜文梁言:“快乐生健康,健康生快乐;……”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斯宾塞言:“快乐是最强的补品。”

丘吉尔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

他们都不谋而合地将快乐与健康紧紧联系,这一点如今已成大众共识。

此外,上文中还有“问心无愧”、“良心无愧”、“灵魂的无纷扰”等语,想想也是,身安,加上心安,乃人生至乐!可是,人生的常态是:身安难,心安也难,身心两安更难。若前半生好好做“功课”,后半生由于“成绩”不错而身较安又加心较安,便是乐人了!

换个问题:贫穷可以快乐吗?俗语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的诗句:“传名早死皆高寿,肯乐贫家即富翁。”现实之中确实可见自得其乐享受天伦之乐而“穷开心”的家庭,实可敬佩!

白居易有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如果贫也欢乐,贫也开口笑,苦境中营造乐境,实可敬佩!

百姓往往以为当官很快乐,但是明朝官员钱宰的一首颇有名的诗却反映出他并不快乐:“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当然,如今的官员早九晚五,非特别情况不必都起早摸黑,但也并不见得都很快乐,痛苦发愁纠结的事必大大存在。有句俗语云:“无官无位,活得自在。”当然,世界上总得要有人去当官。

林语堂先生则对于家庭生活的快乐很看重,他说:“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知道,林语堂先生的家庭无忧于吃饭,可我们当今的很多家庭总为生计而忧。我们中国的长辈,尤其总为儿孙着想,儿孙端好了饭碗,日子过得好,长辈才会真正快乐。同时,儿孙尽孝,他们也才会真正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则强调了快乐的品位,他说:“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另一位名人布列维尔这样说:“最优美的、最理智的欢乐,包含于促进别人的快乐之中。”

当年梁任公写给徐志摩的信中有这么一句:“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童叟皆知。

他们的境界都很高,全人类一旦普遍达到这样的境界,人间真的太好!

也许某位先生说:“人类追求快乐是天经地义的,决无罪过的。”粗线条而言,此言不错。深究一下,快乐也分类别,也分档次,也有优、良、恶、劣以及雅、俗、高、下之分。偷盗得手也快乐,以不法手段一夜暴富也快乐,挥金如土也快乐,当年德日法西斯分子杀人取乐也快乐。再看看,助人解困也快乐,成人之美也快乐,热心公益慈善也快乐,救人最终施救成功也快乐,岂可相提并论!不妨也看看,年轻人甲一空下来就疯打游戏,年轻人乙一闲下来就捧书一读,甲乙都快乐,但是,快乐的品质与品位可以同日而语?

笼统而言,快乐是人世珍品,是上苍不忍看到人类如此辛苦而赏赐的奖品与补品。人生的烦恼得靠快乐去冲淡,人生的苦难得靠快乐去安抚,因此,快乐必是每一位世人的“生之一图”,否则岂不等于苟活或白活!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说出了世人的心情,但也会诱人欢乐无度或乐极生悲,虽非李白主观意图。

目睹人世苦乐不均,有人吃足了苦,有人乐过了头,关怀前者,不羡后者,必是善者。

不羡穷奢极欲之乐,但图常常小乐安乐,有时舍弃眼前之乐,以图日后长久之乐,如此图乐之士,可称高士!

闲读“老宣”

民国时期的河北省滦县人宣永光,人呼“老宣”,曾写过一本人称奇书的《妄谈疯话》,闲来读之,颇觉有味。此书的行文不是语篇,而是语段,一段一段诙谐豪放辛辣睿智之语引人入胜。

试摘数段一一品赏,试看对我们当代人有无教益。

老宣说:“什么叫清高?有钱,谁都容易清高。什么叫卑鄙?无钱,谁都容易卑鄙。我以为,有钱足够生活而能不再贪得无厌,就是清高。既有钱足敷一生之用,而仍贪求不已,就是卑鄙。”

他讲“无钱,谁都容易卑鄙”,想想也是,许多无钱的人由于生活所迫家庭重压,靠正途挣钱十分艰辛,难解燃眉之急,于是容易走上邪道,容易走向卑鄙。如果不论挣钱多少,衣食、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均有基本保障而无忧,试问多少百姓会特别喜欢卑鄙而与卑鄙为伍?

然而,靠正途挣钱虽艰,仍然靠双手靠汗水勉力而行,虽劳苦似牛马,却决不卑鄙,这样的百姓不仅值得全体地球人的敬重,外星人知情的话想必也不会不敬重!他们也是国家的精英,胜于某些所谓的精英。

相反,有些人来钱太容易,别说足敷一生之用,几生之用、几代人逍遥丝毫不愁,但是囤金成癖,捞银成痴,一见金银,双目如电,面对不义之财,依然如狼似虎,岂止卑鄙?可谓顽愚。

老宣说:“朱熹说:‘居官不可作受用想。天之生我异于众,予以治世之职,是造福于世之人,非享福之人也。’居官的人若肯将这句陈腐的话记在心里,较比熟读一切的欧美政治学,还能使国沾光,使民受惠。人人如果明白做官的原义,现在宦途之中决不致被人堆挤得见不着天日了。”

中国的民众虽然希望官员造福于世,但是想必不会希望官员们自身却受苦受难。官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是民意。可是中国一向有“当官发财”之说,官员如果将此当作至理名言一般深印脑中而暗暗实行之,如果报考公务员时“挤得见不着天日”的报考者们也全都暗暗向往之,老宣的“使国沾光,使民受惠”之希望的落实质量必会让人感慨系之了!

老宣说:“人全喜爱金银,假若用金银造成一个笼子,将他关闭起来,他决不愿意。妇女全喜欢金手镯,若用金做成手铐,将她双手连起来,她也不赞成。因为金笼、金铐虽好,怎奈束缚了他们的自由。然而有些人因广有金银之故,全于无形之中入了笼、加上铐了!”

看看当今,那么多挚爱金银之士捞个千万已不满足,突破亿关也不收手,房子几套远不知足,几十套、上百套也不嫌多,洗钱藏钱心劳日拙,真似“入了笼、加上铐”了!

老宣说:“钱是好东西,然而须会用;书是好东西,然而须会读。正如水与火,全是人生一日不可缺的,但是若用得失宜,全能于己于人有害。”

有些人钱实在太多,只因捞黑心钱赚黑心钱时蹑手蹑脚或辣手辣脚,他们为自己烧钱撒钱时阔手阔脚或指手画脚,为苦人捐点钱则缩手缩脚,或者决不伸手决不抬脚。如果一旦面临不测,将与钱断了缘分,可能捶胸顿脚。

有些人按常规花钱此生确实消受不尽,于是豪赌,吸毒,包养,夜夜笙歌消耗生命,“有钱就是任性”。只有念头一掷千金挥霍,很热血,却无心思拔下一毛济贫,很冷血。天下多少人灰头土脸缺钱救命,无可奈何听天由命,多少人油头粉面挥金如土,炫富斗富有违天命。正如老宣所说:“许多好人,被富字毁了。”我们如今则说:“男人有钱就变坏。”一个不靠变坏有了钱、有了钱财不变坏的男人,乃极品男人也!怕就怕人一夜暴富一朝翻身鸟枪换炮手榴弹换导弹之后,财富“高大上”,人格、境界跟不上。

宣永光先生于1960年去世于北京,享年七十四岁,他留下的这部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妄谈疯话》决非妄谈决非疯话,而是鞭辟入里字字珠玑之话。老宣啊老宣,想必多有人与你心意相投心照不宣。笔者在此建议诸君不妨一购此书,闲来随手翻翻,无论官民,必受教于这位中华智者。

话说“包装”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句俗语无人不知。如今“衣装”已变成“包装”,似更贴切。商品包装越来越讲究,看看月饼便知,内外不符的也不少见,看看方便面便知。如今是个讲究“包装”的时代,人要出名,也靠人捧场,靠人包装。包装无处不在!

我们这些男人女人的包装,轻视固然不妥,重视过了头似也不宜,全不讲究固然不妥,讲究过了头似也不宜。男人较好办,女人有点难。如果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去奉劝女士们,有些姿容稍逊者必嘟嘴抵触,那些习惯于浓妆艳抹者必甩给你一个白眼。如今脸部化妆对于某些爱美女士而言几乎是每日最重要的功课,是形象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有人明明无须化妆,纯天然更有魅力,妆后未增一分美,反添一分俗,却偏徒费辛劳。有人明明化个淡妆似妆非妆略略美化贴近真实显得高明,并且更显亲和力,却偏画蛇添足。偏重外涂不重内养,偏重服饰不重气色,乃众多女士之失策。有些女士精心化妆穿金戴银之后自以为得计,可在众多异性目中却是败笔嘛!再说,如果你化妆的效果很好,外出让人家看你美化的妆容,家里闺房之中让你先生看你卸了妆后大为逊色的真容,也不太公平嘛!

至于穿着,各人高矮胖瘦肤色气质等等各有不同,何必一味跟风跟潮全都雷同?曾经见到街头女子几乎全穿高帮靴,矮小的个头也套着一双高高的靴,全身几乎三分之一的部分套在靴中,一根粗大的三节棍嘛!身材矮小可以打扮得小巧玲珑嘛!有的年老女性年轻的时候没有过瘾,心有不甘要作弥补,抓紧时间狠狠秀一把俏一把。追求时尚悉心扮嫩不服老,虽然可以理解,可也忌讳弄巧成拙很不相称让人看了不舒服,得体为高嘛!春景夏景固然美,人间何尝不需秋景与冬景?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说过一句:“对于一个明智和懂事的人而言,衣着的第一要求,应当永远是得体和整洁。”

女性究竟如何包装为高?笔者决非行家实在不懂,只知如果衣不惊人死不休,喜爱出格却有些出丑,或东施效颦,与西施一拼,却画虎不成反类犬,还是免了为宜。笔者只对一字情有独钟,何字?“雅”字!无论素雅、娴雅、典雅还是优雅、秀雅或高雅,年轻人也罢,中老年人也罢,多多中华女性如果不求“艳”压群芳,而求“雅”压群芳,才叫出挑,才叫出色!民国时期流行的旗袍就让中华女性身上散发出雅气,独领风骚,给我们中华长脸嘛!我们中华的服饰设计师们可以多在“雅”字上做做文章嘛!

有些女性可能暗叹自己欠缺丽质,其实,应追求气质,气质更香!丽质主要靠父母靠先天,气质主要靠自己靠后天,父母管生养,自己管培养、管修养。为了人造丽质冒险整容而毁容,并不少闻,必须慎而又慎嘛!整得太假而没了原汁原味原生态也不是个味嘛!

作家三毛劝告女性多多读书培养气质,言之有理,“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此招难以速成,心态浮躁急于求成肯定难成。细水长流,天长日久,内外兼修,内涵气质必兼得。除了读书等因素影响人的气质,如果一向为人好,气质自会好,一向为人差,气质自会差。人不俗,气质不俗,人太俗,气质必俗。随着年岁增长,容颜易衰,内涵气质永在,越到后来越能彰显优势。一名只凭外表美或青春美而既不增内涵又不养气质的女性,必如易谢的花朵或如既不耐看又无香味的花朵。有些女性看上去蛮高贵,有的是身上透出的气质高贵,有的则是身上的包装很贵,后者虽显富贵,前者真正可贵。

所幸的是,女性之美很多彩,而且好些方面根本无须什么包装。性格之美,修养之美,健康之美,青春之美,娴静之美,朴素之美,娇羞之美,妩媚之美,大方之美,清纯之美,端庄之美,窈窕之美,修长之美,丰腴之美,风韵之美,玲珑之美,优雅之美,体态仪态均可展示美,当然也有病态之美,但是病态毕竟非美事。反正各有特点,大可不必自卑嘛!女人容貌虽美,性格修养太不美,只图容貌的男人要受罪。

男子的包装相对而言花样较少,衣着方面没那么复杂多变。某位西方名人针对男子的衣着讲过一句话:“讲究衣着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讲究衣着更加愚蠢。”男子穿着整洁为高,邋遢马虎衣冠不整,近似济公,狗见了也要追叫,不过这样的男子越来越少,沿街的乞丐干活的民工另作别论。若比爱因斯坦还要不修边幅,也不见得就好,毕竟不如爱因斯坦有资本。男子如果对衣着比众多女子还要讲究,还要赶潮,进了男装店就眼睛贼亮,但是胸无点墨,肚子空空,绣花枕头般的男子也不见得就很讨喜。

看看有些帅男健男,脖子上粗粗的金链子,或耳上的耳饰亮闪闪,或手指上阔阔的“老板戒”,也算当今男性世界的时尚新潮?或是阔少阔佬?当年上海滩上鼎鼎大名的杜月笙,某次应邀出席一个达官贵人的聚会,他发现那些既有身家地位又有风度教养的绅士们竟无一人像他一样戴着耀眼的大钻戒,他自惭形秽,立马偷偷地在桌下将它取下来。他的表率作用带动了上海滩,据说至少上万只钻戒摘了下来。是啊,男人的手上耳上脖颈上加了料,如果并不加分反而减分的话,何必嘛!正像女人一样,手上戒指套多了,不添俏,反添俗,何必嘛!

男人更不全靠包装,要靠骨子里透出来的丈夫气,不靠耍酷,要靠真酷,不靠装逼,要靠牛逼。要靠阳刚之气、儒雅之气而不靠娘娘之气奶油之气,要靠血气骨气而不靠匪气戾气。若要展示气质展示个性,也不靠头上等处弄花样嘛!

不论男人女人,不全靠容貌,还靠精神面貌,不全靠外表,更要靠内涵,不全靠包装,更要靠质地。

此乃一家之言,也乃一番善意,审美各有不同,如觉不太中听,敬请包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