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万叶集(套装共2册) 作者:钱稻孙 著


前言

○宋再新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年号为“令和”,并说明这两个字出自《万叶集》中《梅花诗卅二首序》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相对于日本过去的年号都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这次,日本的年号终于从“国书”(用日本语言写成的古籍《万叶集》)中选出,这让日本人感到非常自豪。不过,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学者契冲(1640—1701)在注释《万叶集》的著作《万叶代匠记》中就指出:《梅花诗卅二首序》是对王羲之《兰亭序》的模仿,其中“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一句出自中国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原句为“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万叶集》是怎样一部文学作品?

为什么新年号出自《万叶集》就让日本人如此欢欣鼓舞呢?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歌集,共二十卷,收有歌4500余首,成集于公元8世纪末,日本奈良时代末期。在编集《万叶集》的时代,尚没有和歌的说法,所收的诗歌形式被称为uta,用汉字表记为“歌”。现在,日本学界把《万叶集》的歌也称作和歌。当时的uta,即“歌”,可能是可以歌唱的,所以最初的“歌”应该就是民谣。905年,醍醐天皇敕令编辑的《古今和歌集》汉文序提到了和歌的产生:

然而神世七代,时质人淳,情欲无分,和歌未作。逮于素戋呜尊,到出云国,始有三十一字之咏。今反歌之作也。其后虽天神之孙,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传说神武天皇年代之前,民风淳朴,尚没有和歌创作。直到日本史书记载了一个传说—神人素戋呜尊降临出云国,他作了三十一个音的和歌。自此,从神到人都作和歌,借以传情。

《万叶集》收录了时间跨度数百年的歌谣及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形式从长短不一逐渐发展到定型于“57577”,五句三十一音,歌咏内容也逐渐集中于写景、抒发男女恋情。尽管至今人们仍不清楚是谁、出于什么目的编纂了《万叶集》,甚至对一些歌的解读还存在不少分歧,但是作为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对日本后世文学特别是对和歌的影响脉络清晰、显而易见,可以说《万叶集》是奠定了日本古代文学乃至日本文化基调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万叶集》和中国文学有怎样的关系?

《万叶集》歌的创作、成集年代,正值日本大量接受汉文化、尊崇汉文的时期,日本天皇下诏编辑了《怀风藻》等汉诗集,官方通用汉文,和歌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古今和歌集》汉文序就此感叹道:

自大津皇子(663—686)之初作诗赋,词人才子慕风继尘,移彼汉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业一改,和歌渐衰。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大津皇子开始创作汉诗赋,日本文人都争相仿效,而不愿意再创作和歌。

在奈良时代(710—794),汉诗文不仅受到日本朝廷及文人的喜爱和重视,也满足了日本在当时使用文字的需求。《万叶集》里的和歌的题、序和注、跋均为汉文写成,《万叶集》里还收录了几篇汉文写成的文章,很多歌使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典故,像《梅花诗卅二首序》那样的汉文序为数不少。这些现象都表明,《万叶集》与中国的古代文学有很深的渊源。

《万叶集》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虽然在奈良时代汉诗文受到空前重视,但是当时的日本文人在汉诗文上取得的成就并不高,大多还是停留于习作或仿作的水平,这样的作品并不能表达日本民众的真实感情。相较于在正式场合创作的较为生硬的汉诗文,还是源自民谣的和歌更适于日本民众的情感表达。在官方提倡汉诗文的年代,仍然有很多日本人尝试创作抒发朴素、真挚感情的各类和歌。《万叶集》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编纂出来的。

《万叶集》把长期传承的古代歌谣和当时可收集到的和歌汇于一集,可以看作是编者对当时和歌发展成就的总结。《万叶集》二十卷里,多数卷的和歌被分类为杂歌、相闻和挽歌,其间还杂有防人歌、东歌等小分类。有学者认为“杂歌”和“挽歌”这两种分类是模仿中国《文选》中的“杂诗”和“挽歌诗”而设,但是“相闻”这个分类却在《文选》和其他中国文学典籍里找不到出处。相闻歌是男女情人或有亲密关系的人相互赠答的歌,由于中国诗歌没有这方面的分类,所以《万叶集》的编者创造了“相闻”这一部类。《万叶集》中“杂歌”数量不少,其中有很多从内容上看也是相闻歌之属,可能是因为没有收录对应唱和关系的歌,所以被编进了杂歌。“挽歌”是追悼、追忆亡人的歌。有学者认为一些追悼情人的挽歌实际是相闻歌的延长。

《万叶集》所收的歌,创作年代跨度数百年。从整体来看,记录为“早期天皇作歌”可能是民间传唱的歌谣,歌的句式、长短都没有一定之规。及至奈良时代,歌的作者明确,歌的大部分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也有不多的如柿本人麻吕的挽歌、山上忆良的《贫穷问答歌》和大伴旅人的《赞酒歌》等带有社会性的作品。

从《万叶集》中收录的后期作品可以看出,经过人们对歌的形式和内容的各种创作尝试,歌基本定型于三十一音的短歌,歌的内容也以歌咏对情人的思慕和对四季景色的描写为主。

什么是“万叶假名”?

《万叶集》和歌创作的年代,日本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整部《万叶集》均由汉字记录和歌的语音,歌题和歌序全由汉文写成。当时日本人认为汉字是正式的文字,称之为“真名”,假借“真名”表记日语语音的汉字便称为“假名”。后世将《万叶集》中记录和歌语音的“假名”称之为“万叶假名”,将平安时代初期出现的、源于草体汉字和汉字偏旁的两种假名称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万叶集》中出现的“万叶假名”体例并不一致,比如《万叶集》第一卷第一首和歌的原文是这样的:

天皇御製歌

籠毛與 美籠母乳 布久思毛與 美夫君志持 此岳尓 菜採須兒 家告閑 名告

紗根 虚見津 山跡乃國者 押奈戸手 吾許曽居 師吉名倍手 吾己曽座 我許

背齒 告目 家呼毛名雄母。

《万叶集》第二十卷最后一首也是全集最后一首和歌的原文是这样的:

三年春正月一日於因幡國廳賜饗國郡司等之宴歌一首

新 年乃始乃 波都波流能 家布敷流由伎能 伊夜之家餘其騰

看到这样的汉字排列,恐怕任何人都会觉得无法理解。不过只要我们回忆一下,是否遇到过学外语时有人用汉字标外语发音,大概就会对“万叶假名”有所理解了。

《万叶集》里的“万叶假名”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而是用法多变,用字五花八门,表记一个发音甚至会用到二三十个汉字,如si音就有“之、志、斯、子、芝、次、思、偲、寺、侍、诗、师、四、此、紫、旨、指、死、司、词、事、时、资、矢、尸、伺、嗣、试、始、施、絁、玺、辞、色、式、信、新、矶、为、僧、石”等汉字可以表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古时日本民众学习汉字读音的时间、途径不一,教授汉字的方言各异。

虽然万叶假名早已不再使用,但由于《万叶集》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万叶假名又有使用不同的汉字表记相同日语假名的功能,现在,日本人为女孩子取名时流行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如:沙也加、由利奈、绘里花、美佳等,让人觉得不落俗套,很有特色,因此,万叶假名也颇受年轻人的欢迎。

《万叶集》在日本文化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由于《万叶集》的和歌全由万叶假名表记,《万叶集》在成集一百多年后就因其难识难解,并未被广泛流传。到了一千年后的江户时代,有几个日本古代文学学者开始研究、注释《万叶集》,但能阅读到《万叶集》的日本人十分有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