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家来交流,不是讲座的形式,每个人都要发言

慢半拍,我的书店光阴 作者:解彩艺 著


读易洞邱小石:

大家来交流,不是讲座的形式,每个人都要发言

知道读易洞,是在微博上,而且还是华茂店。后来,有机会参加新书《业余书店》发布会,好多记忆都留在那一年,2011年。

以前跟身边人说起读易洞,我总会说,房子是洞主自己的,人家不盈利也很快活。后来被蜜蜂书店的老张听见,他立即反问我:“你怎么能说人家不盈利?”

带着这个疑问,2014年我终于在做书店纪录片时,可以问问洞主了。跟读易洞洞主邱小石做过两次专访,这期间,间隔一年。

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是晚上,洞里很安静。在不熟悉阅读邻居的情况下,我问了很多基本问题。也就是在那晚回家的路上,他的话一直在我脑子里回荡,刺激我想参与阅读邻居。

后来,我在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四次阅读邻居。有在洞里,也有在洞外(布衣书局、798的咖啡厅)。我的感受是,每次参加读书会,大家分享的信息量很大。“想法流”,会让我有种“存在感”。

我把两次采访关于阅读邻居的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2014年秋天】

好摄女:阅读邻居,比如说我也想参与,有门槛吗?

邱小石:阅读邻居,核心的就是要读书。每个月一次,提前一个月公布书目,参加的人的门槛就是要读这本书。读完了之后,现场每个人都要发言的,不是旁听。

阅读邻居创办人邱小石,也是我文中的洞主。

好摄女:我的意思就是说,你怎么考量我真正读了这本书?

邱小石:你现场会发言。

好摄女:怎么发言?

邱小石:轮流来。

好摄女:那万一来了一个没有读的人呢?

邱小石:没有读,反正你可能一次不读,不可能两次,那大家都会对你有意见,因为大家都是来分享的,又不是说你光来听。

好摄女:你这里的人群,分年龄段吗?

邱小石:不分,门槛就是读这本书,只要你觉得对这本书有兴趣,读了,你就可以报名,来参加,没有什么别的门槛。

好摄女:有没有从第一期,一直跟到现在的?

邱小石:有那么一两个。

好摄女:你当初做阅读邻居,是慢慢摸索到的,还是说起初就有一个方向?

邱小石:应该说一开始就特别的明确。发起人杨早、绿茶,我们都住在这个小区。

我们讨论的就是用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读书,公布书目,确定主题,然后大家来交流,不是讲座的形式,每个人都要发言,从第一期就这样了。这个机制我觉得非常好,随着阅读邻居慢慢越做越多,陆续搭建网站、公微、微刊等,以及在网络上互动,形成一系列的流程,就标准化了。

好摄女:阅读邻居每一期大概多长时间?

邱小石:两点到五点半,一般三个半小时,基本上都会拖,拖到六点钟左右。后期工作量也很大,文字整理,陆续发布,然后有一些好的话题,媒体也会转载。

好摄女:读者是用哪种方式报名参与?

邱小石:报名都是通过微博私信,因为我们这个空间有限,而且这种发言方式人不能太多,因此每次我们都是十二到十五个人。

好摄女:比如某一期大家都感兴趣呢?

邱小石:只能是,谁先报谁就有机会。如果有二十几个人,每个人发一通言,就没有时间互动交流了。

好摄女:活动预告通常会提前多长时间发布?

邱小石:差不多一个月,因为你读书还要花时间。我们几个,一天一天把这个事情持续做下去就行。只要你每一天都做,每一天都弄它,它自然而然就会生出一些结果来。就跟做书店一样,最初也根本没想到,一做做了八年的时间,中间发生那么多戏剧性的故事,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意料之外的礼物。

日复一日,每期都耕耘,积累,坚持做。做一次觉得没什么,做两次,慢慢地很多东西就有一点点感觉了,就是这样。

好摄女:这个感觉是什么?

邱小石:感觉呢,就觉得我们这个群体,有一个相对类似的特质,确实是精神驱动的一些人。

精神享受驱动的人,怎么理解呢,大家可能都有一定的事业,但未必是主流的财富积累,大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享受的乐子。

阅读、分享、交流,这些东西成本很低。如果喜欢读书,它其实是一个特别便宜的精神生活方式。这个群体的人,特别一点儿的就是对这个东西有要求,对精神生活有要求。

好摄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