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散文论坛”开篇辞

中国散文论坛:散文名家之讲演、评析及作品 作者:江力,琼虎主编


“中国散文论坛”开篇辞

温儒敏

这次“散文论坛”在北大设立,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又为散文的创作、批评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自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请容许我代表北大中文系,欢迎各位作家、批评家、学者的光临,同时预祝论坛能办得成功。

当今散文创作异常活跃,名家的、 新秀的,忆旧的、抒情的、批判的、哲思的,古典的、时尚的、先锋的、异类的,等等,真是各路诸侯都在显身手,但是对散文的评论和研究是很不够的。事实上有许多新出现的“散文现象”都值得我们研究。比如,余秋雨的散文如果单从艺术角度看,是有缺失的,但有那么多读者欢迎他,成了当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在充分满足读者需求这一点上,毫无疑义余秋雨是成功的。到底应当怎样评价“余秋雨阅读现象”?又如,所谓“小女人散文”、“小资散文”、“闲适散文”,评论家不以为然,但事实上越来越时尚,在许多报章上成燎原之势。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散文“消费”现象?如今散文的“生产”已经不只是散文作者自己的事,读者、编辑、出版社也越来越介入创作,甚至“炒作”也对散文的传播阅读起很大的作用。又应当如何评价和应对这种新情况?总之,散文在适应新的时代,在变换新的多样的口味,写作和阅读的方式都在变,有许多新情况是我们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需要我们去跟踪,去研究,去理解。我想,“散文论坛”在促进散文的批评研究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散文不是和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可以比较清楚界定的文体,范围太大,情况太复杂,所以散文的理论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与其花很多精力去探究那些争论不清的概念,不如切实研究一些散文创作和散文现象。我自己没有怎么写散文,但经常读散文。作为一个读者,我喜欢的是有真性情的、能让人感动、使人的精神得到提升的散文,不喜欢那些鲁迅所说的“小摆设”,那些过于矫饰的文章。我不大受某些评论和炒作的影响。甚至越是“走红”的作品,我越是有意保持一段距离,能先不碰就不去碰它,至少先“冷”一下再说。 我不认为这是高明的办法。只是觉得现在文坛与学界都有些浮躁,我不愿意接受这种状态,宁可保留自己的一点阅读的空间。当然如果要跟踪研究,这么“清高”的态度恐怕又是有问题的。我真诚地希望能从这个论坛中得到启发。

谢谢大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