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带斜屋顶的”房子

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 作者:[法] 伊凡-雅布隆卡 著;陈新华 译


11 “带斜屋顶的”房子

2001年1月,8岁的蕾蒂西娅和杰西卡住到了潘伯夫的“神意护理中心”。她们从此不再和父母一起生活了。言下之意,即便她们的父母想照看她们,她们也不得不融入一个由被遗弃者、“无家可归者”组成的大家庭里去了——在这出延续数世纪的悲剧中,核心无非就是暴力和孤独。

在18世纪,丢弃幼儿被当作是一种产后避孕的方式,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它成了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年轻女性通过这种手段来保住饭碗,继续苟活下去。捡到的小孩、被遗忘的婴儿、小乞丐、年幼的妓女、在大街上流浪的青少年的数目剧增,这给慈善家和教育学家造成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受害的儿童就是一个潜在的少年犯,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在农村的寄养家庭和城市的孤儿院之间进行选择。农村的住所可以为被遗弃儿童提供理想的环境,但要说服农民绝非易事。集体教育的机构乍看很适合接收成批的贫苦儿童,但是,当收容所、农场、工科学院和其他孤儿院并不被当作单纯的收容之地时,它们便不仅不产生救助的功效,而且只会造成情况的恶化。

19世纪上半叶,人们试行了一种折中的方式,把数目有限的儿童(孤儿、穷人或轻罪犯人)安置在农村地区大小合宜的住所里,那里的宗教和劳动氛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改造。瑞士的霍夫威尔(Hofwyl)农业收容所、汉堡附近的荒野之家、地处卢瓦尔河谷的梅特雷(Mettray)流放地,都是“集体——家庭”类型的机构,由亭子、花园、小道和一片以钟楼为中心的区域构成,有利于激发机构的效率和安置的热情。

当目前运营潘伯夫护理中心的组织负责人热情洋溢地向我保证,蕾蒂西娅和杰西卡是在“带斜屋顶的真正的住宅”里长大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乌托邦并没有死亡。

*

神意慈善机构成立于1824年,由来自潘伯夫的上流阶层的女慈善家们一手创立,这个美丽的小城地处形如笑脸的卢瓦尔河港湾地带。这里接收的是孤儿和年轻的贫苦女子,由20多个修女引导他们学习基督教教义。1865年,受益于一笔慷慨的捐赠,“智慧女儿”得以在卢瓦尔河边的埃欧勒湾觅得一处大房子,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一个世纪以后,它变成了允许男女混住的世俗机构,还和大西洋卢瓦尔省的社会和健康行为指导机构合作,接收由省议会或法庭转送过来的儿童。

今天,神意护理中心更名为伊奥利亚护理中心。为了远离破败的情感和成人的冲突,过上一种由儿童专家制定的生活,蕾蒂西娅和杰西卡于2011年离开了大城市,当她们来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小港口时,还是通过那个宗教名字认识这个机构的。事实上,杰西卡跟我提起的最初的回忆与牛奶和糖有关,她重新发现了童年时代的甜美:“在潘伯夫时的这些回忆都挺美好的。我们喜欢牛奶汤,这是种加了糖的牛奶。我们老是想要更多的牛奶汤!”第二段回忆同样快乐:蕾蒂西娅在10岁或者11岁的时候在过道里奔跑玩耍时,一头栽倒在地上,把门牙的下半截都摔碎了。“她哭了起来,过一会儿又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牙医给她装了假牙。”只要她笑起来,我们就能看出哪块是假牙,因为真牙是白色的,而树脂混合物却是灰色的。

这些回忆让我难受。我感到五味杂陈,它们让我想到的与其说是儿童的快乐,不如说是人世的无常、人性的破碎、无法习惯安定稳固和温饱生活的病弱躯体。杰西卡笑着向我讲述所有这些,这件事情本身自然是积极的。唉,她摔碎的门牙,曾是她在神意护理中心里苦乐参半的趣事,十年之后,在鉴别蕾蒂西娅的尸体之时,却成了法医牙科报告里的一项证据。

在“斜屋顶”之下,这处住所容纳了30名左右的儿童,他们被分成大中小三组,围绕着他们的人包括: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名部门主管、几名教师、两名心理学家、几名女佣人、几名洗衣工和一个厨师——成人和儿童几乎一样多。房间都在楼上,配备了简易床或双层床。小班的孩子最大8岁,他们睡在宿舍里。中班里是蕾蒂西娅和杰西卡这样年纪的,三个人睡一个房间。透过花园的护栅,可以看到一条种了树的平行侧道,路的另一边则是宽阔的卢瓦尔河,这条已经盐化的河由河口向外延伸。

即便这对双胞胎不住在同一个房间里,她们还是经常在一起,虽然差异越来越大,但仍然维持着互补的关系。蕾蒂西娅形销骨立,总是畏畏缩缩,而且弱不禁风。除去她拒绝吃东西或受伤的时候,她总是悄无声息地躲在自己的一隅之地。人们发觉,她的体重要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就她的年纪而言,她哭的次数实在是过多了,要么是因为白天的小伤小痛,要么是因为晚上做了噩梦。教师的报告写道:“温顺,易哭而且饭量很小。”人们观察到,她不仅进食、学习和睡眠不如人意,而且连表达肯定、说出脑子里的想法、表示反对都做不到。她没法在护理中心提供的各种活动之间做出选择,无论是音乐、唱歌还是游泳。最后,她哪项活动都没登记上,还抱怨自己是小组里唯一一个无事可干的人。因为比她的双胞胎姐姐小很多,她在儿童社会救助厅的联络人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小不点”。

杰西卡开始学柔道,她成了妹妹的代言人,还肩负着保护她的使命。或许正因为是这样,主任没有把她们分配到同一所学校里去:蕾蒂西娅去了圣心私立学校,而杰西卡则去了路易·佩尔戈中学。“在护理中心,”杰西卡总结道,“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很开心。”

弗兰克·佩雷第一次来到神意护理中心时——他称之为“官邸”——暴跳如雷,恨不得把一切都砸个稀巴烂。部门负责人是一个坦率的男人,和其他合作者一起在办公室接待了他。负责人告诉他,他把他当作一个父亲来尊敬,但是,接收这些女孩子是自己的司法职责所在,而他应该尊重这项法律。

弗兰克·佩雷获得了每两周一次的探视权,时间是周日的10点到12点。那些日子里,他表现得像个奶爸:带来了小糕点,无微不至,即便比起蕾蒂西娅来他更喜欢杰西卡。在重逢之后,他们三人就会去旁边的小公园里散步,因为没有时间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蕾蒂西娅和杰西卡都身体健康,富有教养,礼貌而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护理中心,”斯蒂芬·佩雷承认,“我能够这样评价,我对它了解得一清二楚。”

和西尔维娅·拉尔歇的会面是每15天一次,为时一个半小时,地点是儿童社会救助厅的所在地,但此事进行得并不顺利。有时候,她不会预先告知自己正在住院,而蕾蒂西娅和杰西卡坐着出租车,经过漫长的路途到达约定地点后,却谁都没有见到。她在女儿们面前说,她不会提供自己的手机号,因为她怕被“窃听”。2001年12月,儿童社会救助厅的一名教师写道:

(拉尔歇)女士无法容忍女儿们一起玩耍嬉笑:当着在场社会工作人员的面,她不断地向她们提出意见,表现出“好母亲”的样子。她说有人责备她在女儿们面前缺乏权威,然后又开始谈起过去,讲到她和女儿们住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孩子们很难回想起这些过去,对蕾蒂西娅而言尤其如此,她被描述成一个淘气鬼……

拉尔歇女士带来了棋盘游戏,这引起了蕾蒂西娅的注意。然而,她情不自禁地向女儿们发出令人不快的信号,因为,不该干这不该干那就暗示着:“你太没用了,你回答不上来。”蕾蒂西娅的母亲用“脆弱”一词来描述她:“你像我,你和我一样脆弱。”拉尔歇女士在她女儿面前讲的那些话让蕾蒂西娅难以忍受,强忍着泪水。

不应该搞错因果关系,不是因为蕾蒂西娅“脆弱”,她的母亲才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正好相反。这对父母的角色分工很明确:吓人的父亲,被吓坏的母亲。在由蕾蒂西娅和杰西卡组成的这对双胞胎里,一个成了被指定的牺牲品,而另一个则享有她们父母的偏爱,她吸收了她们所有乐观的一面。人们对那个“弱者”不抱指望,因为她“像妈妈”。

至于阿兰·拉尔歇,他感到很满意,因为他的侄女们会在护理中心得到保护,而年底的节日则会在家里度过。2004年,蕾蒂西娅和杰西卡获得了每三周去一次她们父亲家的权利——事实上,她们最后去的是佩雷叔叔在南特的家。她们和她们的堂兄弟在楼下玩洋娃娃、过家家、嬉闹。在斯蒂芬和德尔菲娜·佩雷的婚礼上,她们为了想知道谁拿花束、谁提新娘的裙角而吵了起来。

*

虱子。弗兰克·佩雷和她的新伴侣,还有从2005年起接收了两个小姑娘的帕特龙夫人,所有人都记得虱子的事。每一次这对双胞胎回到他们家里,都得对她们进行除虱。在使用香波时,总会有上百只虱子和虫卵一起掉进脸盆里,还有短发屑。没人能把它们清除干净。弗兰克·佩雷甚至想让卫生“降临”到护理中心里。

虱子,这种儿童群体中的灾害,这种长了爪子的小虫,因为让人想起童年、学校、编发和短裤的年纪,反倒让人感觉亲切,但它们对我而言则全然是另外一种象征:盘桓不去的威胁,侵袭女孩们的痛苦,而且是不可见的。

  1. 智慧女儿(les Filles de la Sagesse)是1703年在法国成立的一个女性宗教团体,以帮助弱势群体为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