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

潮汕历代书画人物录 作者:蔡仰颜,林凯龙 著


D

戴泽山,字咸亨。大庾人。于嘉庆初年掌教韩山。性好砚,藏端砚数百枚。将其居室名为“百砚山房”。郑昌时有诗曰:“文光荣,斗山高,百砚登囊气自豪,作记玉楼何太急,为公涕泪几沾袍。”即为怀念其师戴泽山而作。

戴泽山善书画,百榕斋收藏戴氏山水画两帧,皆上品。一幅钤白文“咸亨”、朱文“泽山”两章,一幅钤白文“泽山”章。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戴贞素(1883—1951),号仙俦,字祺孙。潮安归湖溪人,移居潮州城岳伯亭总兵巷。戴贞素17岁中秀才,主考官很赏识他的辞章,曾亲笔书赠对联。戴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祖父戴介圃是清朝举人,父亲戴漉巾是潮州有名的“三布衣”之一,子戴平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左翼作家。戴贞素自幼聪颖过人,能诗词,擅书法,他的书法初学苏、赵,后融合《黑女碑》,长期精心揣摩苦练,运笔刚劲雄健,清脱俊逸,流畅含蓄,自成一体,当时潮郡学习其书法者甚众。其墨迹流传很广,潮州、港澳、津沪,南洋各埠也有其手迹。诗文清新隽永,有《听鹃楼诗钞》传世。

戴贞素于辛亥革命后进北京大学深造,后因母病重辍学归家,于1912年任教潮州城南高等小学,继而受聘任韩山师范、金山中学、潮安县立中学教员,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邓林梅(1714—1768),字景行,号介峰,惠来龙溪都长青村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出任四川潼川府遂宁县知县,有政声。擅书,宗颜鲁公、欧阳询。《百木园随笔》载:“昨于冷摊喜得惠来邓大令介峰书杜工部七绝诗轴,风神俊朗。惜无纪年。”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邓万林,字振东,湖南长沙人。进士出身,曾任广西西道御史。光绪八年(1882)以记名提督任碣石镇总兵,十二年(1886)任南澳总兵,二十六年(1900)升广东陆路提督。在南澳深澳猎屿铳城下座前,其题书“海阔心雄”四个大字,笔力劲健,严整峻美,恣肆奇崛。

(《南澳县文物志》)

佃介眉(1887—1969),名颐,又名寿年,号雁门退士、荻江居士,晚年自署老眉,斋号宝籀斋、印香室。金山书院首届毕业生。其天资聪颖,潜心研读经史,学博艺精,有“凤城才子”之美誉。生前是省书法篆刻协会会员、汕头地区文联委员、潮安县政协委员。佃介眉从事教育工作近六十年,传授古典文学、书画、篆刻技法,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侨领庄静庵、书法家佘惠文等年轻时皆曾追随其学艺。佃介眉百岁寿辰时,由汕头画院编印《佃介眉书画篆刻选》。

佃介眉幼承家学,随乃翁佃月汀学习书画篆刻,遍临诸家法帖、名画。其擅长书画诗文,工篆刻,主张“师古不泥古,贵在好简真、求传神”。其书法最为突出,篆隶行楷,皆汲取历代名家所长,而自成一格。晚年常以秃笔作隶,而苍古雄奇,曾应日本友人之邀作《赞苏武牧羊》条幅,用笔阔厚与苍辣兼施,具有潇洒落拓、古劲端丽之气。

佃介眉作画,自谓“好写胸中物”,故而其作简淡清疏、意境幽远。代表作有《四季山水》及《指画潮州八景》,笔墨精练,气度沉雄,浑厚自然,简朴中见酣畅,滞顿中见淋漓,赋色淡不至轻,浓不至俗。其篆刻能潜心秦汉古玺,融会贯通,有泼辣雄健神气,一生治印甚多,有《印剩》等书留世。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佃月汀(1852—1919),潮州人,住潮州城猷巷。以诗书画印自娱,是潮城享有盛名的书法篆刻家。书法尤以真书为妙,其蝇头小楷在当时更是称绝,篆刻作品精巧,其子佃介眉因得到他严格教育而成材,且青出于蓝。佃氏极喜收藏,珍藏历代名家书画、古籍及古玩等文物甚丰,有汉瓦当及晋砖,故自署斋名为“汉瓦晋砖之室”,自称“汉瓦晋砖室主”。家中常有文人雅士会集一堂,欣赏名家书画,或讨论金石篆刻,或吟诗作对,当时名流如符子琴、饶勋、王延康、黄笠芗常为座上客。可惜众多文物、古籍及佃氏作品都毁于“文革”中,现佃氏子孙保存遗印八方,分别为:“佃子月汀”,朱文,正方形分二行直书;“生于壬子之秋”,朱文,正方形分三行直书;“佃子之印”,白文,正方形分二行直书;“月汀”,朱文,直书;“佃氏珍藏”,朱文,直书;“佃大”,朱文正方形横书;“月汀临古”,朱文,正方形,分二行直书;“佃氏”白文,方形横书。这几方印都属于小巧精细,大抵以规摹入手,印面整齐光洁,与其子佃介眉的豪放风格不同。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丁达夫(1809—1857),字庆春。原籍丰顺。清诸生。在丰顺创办私塾,弟丁日昌受其影响颇大。曾到梧州任幕僚,以子贵诰封光禄大夫。精六艺,善书法,初学汉碑,后宗颜鲁公、米海岳,结体严谨大度。揭阳丁家光藏他三十七岁时作品,为十六开行书册页,运笔正侧互用,藏露结合,随意而潇洒。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惠衡(1847—1884),字俊卿。丁日昌长子,长期居揭阳榕城。江西补用知府,书受其父影响,又得力于颜鲁公。为林长晖《绕绿书山庄诗稿内集》作序,手书影印,行书,遒劲流利,不拘不束。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惠康(1868—1909),名惠康,字叔雅,号惺庵。原籍丰顺,长期居揭阳榕城。丁日昌第三子,自幼深受乃父熏陶。光绪八年(1882)其父谢世后,闭门力学,发所藏书读之。对经史百家、训诂辞章、金石考古、目录版本学都有涉猎。后赴长沙进谭嗣同所办南学会,参加戊戌维新变法。又曾受派往日本考察,一年后回北京,为国事奔走南北。但才不得施,抱恨在北京去世。同里书家曾习经为其理丧,与谭嗣同、陈三立、吴彦复并称“清末四公子”。诗学李义山、龚定庵,绝无尘俗气,为当时名家所称许,著有《丁叔雅诗集》。书法初致力于唐楷,进而法钟元常,楷书笔法浑厚,结体严谨,精紧遒劲。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乃潜(1863—1928),原名惠馨,字旭卿,又字文涤,后更名乃潜,号讷庵,署所居为匏存室。原籍丰顺,长期居揭阳榕城。丁日昌次子。光绪十九年(1893)副榜(副举人),浙江候补道员。晚年与其妻孙言言潜心诗、书、医理,往往一庐标灯,夜深而未辍。为妻校订《书星楼医案》。诗为名家陈石遗所激赏,著有《匏存室诗钞》等。擅书,初学苏东坡、董香光,晚年渗以刘石庵、翁松禅,融会变通,自成风格。吴泽庵有诗纪之:“讷庵先生书法其得意处,当为岭东近今第一人,知者尚少。为此诗所以坚讷庵之自信,促嗜书者之共赏,非阿所好也。松禅已死啬庵老,海内书家竞炫奇。独守师承兼变化,讷公绝艺无人知。”揭阳市博物馆藏其《和陶饮酒诗》、私人藏有《题书绝句》手迹,都为其晚年所书,书法纯炼,结体紧而字长,运笔纯而锋铎藏,高雅绝俗。又有《清故诰赠奉政大夫林公宜人揭阳孙氏墓志铭》,楷书,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培纶(清末民国),名伯仲,号培纶,以号行。丰顺汤南人,长期居揭阳、汕头。丁日昌侄孙。国民党陆军少将处长。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广东政军特派慰问华侨专员到南洋宣传抗日战争募捐。能书,尤擅行楷,得力于颜鲁公,所作丰腴有神。亦能诗,与普宁张伯封时有唱和。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日昌(1823—1882),族名仁寿,名日昌,字禹生,亦作雨生,号东海老农,斋室名先后称:读五千卷书室、实事求是斋、清节堂、得恩堂、蕉雨书屋、百兰山馆、持静斋、洁园等。原籍丰顺县汤坑(今属梅州市),寄寓揭阳县榕城。贡生。仕至福建巡抚。为“洋务运动”中坚。擅辞章,著有《抚吴公牍》《丁禹生政书》《百兰山馆古今体诗》等。喜藏书,架藏六万多卷,与李盛铎、朱学勤合称“咸同三大藏书家”,有《持静斋书目》。书法早年宗欧阳率更、王大令,信札多自然高雅,《新加坡揭阳会馆银禧特刊》刊他青年时致陈升三信札,盘骨紧密,秀媚动人,得力于《十三行帖》。后师颜鲁公、黄鲁直、苏东坡,掺以北碑,自成藏巧于拙、绵里藏针的风格。喜用圆笔,多写行楷。揭阳黄克敏藏其录苏东坡诗四连屏,书于晚年,运笔圆润,血脉贯通,为得意之作。与当时名书家何子贞、莫友芝、翁松禅等非泛泛之交,这种氛围对其亦有影响。与何子贞时相唱和,后手稿雕刻成《荔枝唱和册》,广为流布;加之他的学生多,幕僚亦多,故其诗、书在潮汕特别是在揭阳、丰顺影响颇大。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思益(1903—1980),潮安磷溪镇仙田乡人。儿时随其父亲学外江音乐,后来师从凤塘郑八少爷及彩塘镇黄雅威学二弦、琵琶、古筝演奏,其中以二弦演奏为突出。后学画,擅长水墨画,尤以画墨蟹、鱼虾最为拿手。书法以行书、楷书为主。后来任韩山师范学院中乐老师,除了经常演奏示范外,还编写《中乐概论》《潮乐入门》等理论教材,为潮州民间音乐理论教材研究作出贡献。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丁天骏(1916—1995),别署虬翁。丁韵初次子。揭阳榕城人。弱冠为将军张寿记室,刁斗草檄,下笔千言,以文思敏捷见称。晚年寄居广州。能诗,清新雅健,为中国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天骏诗集》《济阳世译》。擅书,宗欧阳率更,章法疏朗,平正安稳,亦为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以忠,潮安仙田乡人。自幼酷爱书画,名其居室为“培桂山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曾任职于国民政府,后因病归原籍仙田乡,解放前病故。抗日战争时期,胡镇福避难侨居仙田乡,丁、胡两人谈书法艺术甚为投机。丁曾为胡的“书画集锦”题写册页一帧,为小行楷九行,其中有云:“窃论书画,不仅陶情养性,且可留真迹于万世,其价值非黄金可计也。”该书字体丰厚,富丽堂皇,书时岁次丁亥(1947)。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丁逸史(1890—1975),字仙寿,晚年自署髯叟。原籍丰顺,长期居揭阳榕城。具家学渊源,幼承庭训,通声乐,能诗词,尤擅书法。昔年学颜鲁公、黎二樵。中年喜翁覃溪、刘石庵、何子贞,博采众长,以求个人风格。晚年仍能作蝇头小楷。与族弟丁天骏书名共誉。喜奖掖后进,在揭阳有不少书学学生。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韵初(1885—1920),名鸿胪。丁乃潜次子。历任教职。天不假年,卒时仅三十五岁。擅诗,著有《问樵诗草》,为名诗人陈石遗所盛称,说“三世诗家世所无”。书法受其父影响颇大,从唐人写经入手,参以己意。今存《问樵诗草》手稿。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丁绍深(1934—1996),澄海人。曾先后于澄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汕头专署农业局、澄海文化馆及电影公司工作,美术师,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潮汕版画会会员、澄海美协秘书长。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术创作,深得版画家陈望的指导,主攻版画,兼作国画。作品多以潮汕平原为素材,富有地方特色。他和蔡仰颜、李锦堂、李昭泉等被版画大师黄新波及著名评论家周佐愚评为澄海版画提高的新起点。作品《山塘水库灌良田》(1962)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展,由辽宁博物馆收藏;《在潮汕平原上》(1963)入选全国农村画展;《在建设中的外砂大桥》出国展览(与杜应强、李锦堂合作);《潮汕田园新歌(版画组画共7件)》入选广东省建国十年美术大展、入选《广东省建国十年优秀作品展》大型画册(与蔡仰颜、李昭泉、李锦堂合作);还有作品《滨海新田》《山区水电站》等入选省美展。

(丁旭先提供)

董德茵(1929—?),澄海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任汕头大华一小高级教师,晚年参加老干部书画研究会、汕头市书法家协会、妇女书画联谊会等。

(《醉墨》,洪浩提供)

董正之(1922—2003),潮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民盟市委会成员,曾任汕头安平第二小学副校长,后又任翠园诗社社长、岭海诗社理事等职,系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楼外楼诗草》。晚年书法多行草,墨色自然,浓枯得当,灵秀清雅。

(《岭海诗词三百首》)

杜国玮(1887—?),字英三,号珊俦。澄海莲上兰苑村人。其父杜建圭是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其弟便是杜国庠。杜国玮14岁考取秀才,有神童之誉,博学多才,文学造诣深湛,工诗词,是南社社员。澄海中学肇建,即被聘为首批六名教员之一,甚有清誉。又擅制谜,与同乡的陈农余、王笑侬二位谜家合称为“莲阳三老”。据传抗日战争前,他曾用《长恨歌》全篇诗句为谜面悬谜征猜,当被猜众射中一则谜作后,即再写上原句并换谜目贴上谜台,始终保持全诗原文一句不缺,传为谜界佳话。遗憾的是其谜作大都散佚。

杜国玮擅隶书,澄海苏南集德善堂有其所题对联:“集雨来时与人为善,德星聚处共乐斯堂。”其隶书以《乙瑛碑》为本,旁及汉隶诸碑,结体方正有度,骨肉匀适,波笔常有挫笔大挑之势,方圆毕备,华美流畅而又不掩端庄凝重,体现出汉隶特有的平衡感和壮美感。

抗日战争胜利后,往越南任中学校长,后病逝于该地。

(《书林拾翠》《首届岭南书学论坛论文集》)

杜国庠(1889—1961),字守素,笔名林伯修、吴啸仙等。澄海莲阳人。1907年赴日本留学,先后进早稻田大学、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京都帝国大学攻读。1919年7月归国,在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8月任澄海中学校长,年底接任金山中学校长。1938年4月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还担任《自由导报》总编辑。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文教厅厅长、华南师院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和广州分院院长等行政职务。杜国庠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述甚丰,有《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便桥集》《政治经济学辞典》《杜国庠文集》等。

中山大学收藏杜国庠为该校1951年毕业生写的行书题词,质朴率真,有意突出的撇、捺等笔画的表现形式,加大了上扬和伸长的笔势,增强了流动飘逸的感觉,温润娴雅、清新自然。

(《墨者·学者·革命者杜国库(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杜汉章(1904—?),普宁西陇村人。毕业于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在校期间,专攻西洋画,后任教于汕头,与李道生、陈幼南、林受益、方思良等组织岭东美术会,任副会长。出版《美术画刊》。该会对西洋画在潮汕的传播产生过一定影响。1925年到越南寮省华人学校,专为各界人士绘油画人像。笔法细腻、惟妙惟肖,当地报纸特撰文介绍。两年后因母病危回汕头。之后长期在汕头任教。著有《杜汉章钢笔画集》《杜汉章铅笔画集》。

(《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

杜进茂(1901—1978),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人。进茂自幼随长辈学习绣花,年轻时以技术全面、刺绣精良而出名。他虽没念过书,但天资聪慧,善于捕捉人物的表情特征,以针代笔,把各种人物的眉、眼、嘴、鼻和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新中国成立后,杜进茂担任西湖潮绣社主任,主要负责培养人才,使潮绣传统工艺后继有人。他绣制的《霸王别姬》《张飞战马超》《三英战吕布》等人物挂屏,参加各级展览,均获好评。1957年7月杜进茂赴北京参加全国手工业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候补执委。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杜任夫(约1880—1980),原名国樑。澄海莲上兰苑人。早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约1946年入主现莲下德邻崇正小学。1949年底后居揭阳。工书法、国画,书法有板桥遗韵,别具一格,有真性情。国画作品如《兰竹图》有风韵,用笔含蓄秀润而不失风骨。存世作品极少。

(吴少昂提供)

杜士乐(乾隆嘉庆间),澄海涂城人。长期在广州六榕寺附近出售书画,颇受世人喜好。曾为广州陈家祠绘制壁画。传世作品多为山水人物,挥洒自如,苍劲浑厚,构图饱满,纵横有致,淹滋蕴秀,颇绕灵动,引人入胜。

(《征访册》)

杜适然(1920—1991),原名式然,化名财副,谜号明珠。莲上镇涂城人。少时天资敏悟,尤酷爱古文书史,凡诗文、棋艺、书法、灯谜、珠算均有造诣。汇有《萧爽楼主为同仁刻印模本》,独创《珠算乘除快速对应表》。

1937年在涂城崇振小学教书,1938年秋赴香港谋生。香港沦陷后,辗转回乡,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春霖读书会,后又建立地下党联络接待站和地下印刷所。1949年后,先后任过澄海县税务局秘书股长、粤东行署税务处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杜适然平生珍藏的书籍和创作手稿,大多毁于“文革”期间。

(《潮汕灯谜史》《征访册》)

杜阳(咸丰间),字玉山。家住潮州城石狮巷。父杜滨,字杜松。父子皆以画为业。杜阳擅画人物、佛像,其所画花灯,被称为一流。

(《潮州历代美术家辞典》)

杜英俦(1922—2001),澄海莲下人。系广东书协会员、汕头书协理事、顾问,一生致力于诗、书、画的研究、创作和教育。1982年与杨锴在汕头市创办鮀岛书法讲习所,培养书法爱好者,为汕头书法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其书法度严谨、稳健灵秀。著有《杜英俦诗草》《书法启蒙》等。

(《汕头十四书家遗墨集》)

杜应机(1924—1995),澄海莲下人。从小自学美术,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擅长版画、国画。作品主要表现渔村、农村生活和儿童生活,生活气息浓郁,画风朴实自然,独具一格。其画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发表于国内外刊物并获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现代黑白木刻选》《群众业余木刻选》(第2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等辞典、画集。出版有《杜应机版画集》。代表作品有版画《出海》(1958年)、《幽谷》(20世纪80年代)、《鸭蛋丰收》(20世纪80年代)和国画《群雏图》(1991年)。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潮汕版画会会员。

(《杜应机版画集》《醉墨》)

杜之鹏(1909—1988),乳名程阳,别号尚轩。澄海莲上兰苑人。青少年时期受过初中教育,后通过自学,具有一定的古文素养。辍学后在汕头当店员。1937年,别妻离子赴印度尼西亚谋生,初在亲戚家当帮工,后自己经营小五金生意,业有所成。因印度尼西亚突发政变,发生排华事件,杜之鹏遭驱逐,于1966年只身归国。回国后,自撰诗词、谜语,所作皆用楷体书法认真抄录,其亲属将其所撰整理汇编,出版《南洲归雁杜之鹏诗联谜集》。

(《征访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