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衡

汉魏六朝诗文赋 作者:程怡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时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他是汉代最博学的人,其“地动仪”与浑天仪的发明,在人类科学史上,享有荣耀的一席。汉安帝时,官由郎中至尚书。顺帝时,宦官专权,天下无道,故张衡屡有去意,以求独善其身。

在文学上,张衡也有很大的成就并对后世文人有很深的人格影响。他的小赋抒情讽喻,皆有感而发,不尚虚辞,生动自由,风格独创。在诗歌创作上,“四愁”的体裁,亦为其首创。其主要传世之作有《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及四言的诗歌《怨诗》、五言的《同声歌》与七言的《四愁诗》各一首。

归田赋

游都邑[89]以永久[90],无明略[91]以佐时[92]。徒[93]临川以羡鱼[94],俟[95]河清[96]乎未期[97]

感蔡子[98]之慷慨[99],从唐生[100]以决疑[101]。谅[102]天道之微昧[103],追渔父[104]以同嬉[105]。超[106]埃尘[107]以遐逝[108],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109]令月[110],时和气清,原隰[111]郁茂[112],百草滋[113]荣。王雎[114]鼓翼,仓庚[115]哀鸣。交颈颉颃[116],关关嘤嘤[117]。于焉[118]逍遥,聊[119]以娱情。

尔乃[120]龙吟方泽[121],虎啸山丘。仰飞[122]纤缴[123],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124]云间之逸禽,悬[125]渊沉[126]之魦[127]

于时曜灵[128]俄景[129],系以望舒[130]。极般[131]游之至乐,虽日夕[132]而忘劬[133]。感老氏之遗诫[134],将回驾[135]乎蓬庐[136]。弹五弦之妙指[137],咏周孔[138]之图书。挥翰[139]墨以奋藻[140],陈[141]三皇[142]之轨模[143]。苟[144][145]心于物外[146],安知荣辱之所如[147]

说明

这篇小赋为张衡的后期作品。面对宦官弄权的黑暗政治,张衡深感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同时忧虑随时可能降临的生存危机,故有避世归田之意。但张衡一生并未脱离官场,也没能归隐,所以,这篇小赋描述的都是作者对归田生活的想象。

这篇小赋以清新晓畅的文字描写了作者的归隐之意,清刚之气,疏荡感人。且结构严谨,风格平实。归田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逍遥、恬淡,对后世的士大夫,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故此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集评

(南朝·宋)范晔评张衡曰: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南朝·宋)范晔又说张衡: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故知思引渊微,人之上术。

——《后汉书·张衡传》

(梁)刘勰评之曰:平子淹通(注:指博洽),故虑周而藻密(注:指章法辞藻严谨、详密)。

——《文心雕龙·体性第二十七》

(梁)刘勰曰: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

——《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

(明)王世贞曰:孟坚“两都”似不如张平子,平子虽有衍辞,而多佳境壮语。

——《艺苑卮言》

(明)孙鑛评此赋曰:笔气固自苍然。

——《评注昭明文选》引

(清)李调元引《文选》之言曰:时国政稍弱,专恣内竖(注:指宦官),平子欲言政事,又会阉竖所谗蔽,意不得志,欲游六合之外。势既不能,义又不可,但思其元远之道而赋之,以申其志耳。

——《赋话》卷七

又:李调元引《避暑录话》评曰:张平子作《归田赋》,意兴虽萧散,然所序怀,乃在“仰飞纤缴,俯钓清流”。吾谓钓、弋亦何足为乐?人生天地间,要与万物各得其欲,不但适一己也。

——《赋话》卷七

(近人)胡安朴评之曰:寥寥二百字而有无尽之藏,眇沧海于一粟,小泰岱于秋毫,而沧海之洋溢,泰岱之峥嵘,未尝稍减。论者谓其辞藻清丽,短而弥工,吾则谓其气宇宽洪,小而弥大也。

——《读汉文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