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夹缝中奋进——一个改革者素质的剖析

南来的挑战 作者:梁国典 著


在夹缝中奋进——一个改革者素质的剖析

每一个企业的成功,都意味着企业家的成功。成功的奥秘何在?我们把寻觅的目光聚集到一位年轻的经理身上,试图从他走过的一段路程,从这位改革者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来探求这个对现实颇具魅力的答案。

29岁的白钢,曲阜市鲁都饭店经理,个子瘦小,却洋溢着精明干练之气;嗓音嘶哑,却常常口若悬河;以工代干的身份,却有着企业家的韬略。两年前,他带领一帮待业青年创办了鲁都饭店。一跃居上,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居曲阜市、全济宁市之冠。开业700天,平均每天接收9件宾客表扬信。河南省一位副省长来此后大发感慨,提出重游曲阜非“鲁都”不住;新加坡友人陈川业先生在留言簿上写道:“在这非五星级的饭店,能看到并感受到超五星级的服务,我感到惊奇!”

科学篇——许多改革者给人的印象是风风火火,大刀阔斧。而白钢却更像一位经济学家,更注重改革的科学性,更讲求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客房部新来了一个女服务员,面貌姣好,迈进饭店台阶的脚步和神色,都显露着眼高于顶的骄矜。她对店里实行工资改革不屑一顾,待客冷漠,动辄耍“公主”脾气。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发薪的那天,别人手里攥起十几张沉甸甸的“大团结”,而她却只勉强领到两张。姑娘先是一愣,继而哭了起来:谁想到效率工资制还能这么治人!

鲁都饭店实行的这种效率工资制,是服务行业工资制度的大胆改革。服务人员的工资完全按百分考核来决定。从仪表到每一项服务活动,一举手一投足,都用一定的分数来表示,以得分多少直接决定工资数额。

显然,只有当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决定了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人们的服务意识才会增强。“鲁都”的工资制度改革,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更令记者感兴趣的是,这样一项大胆的改革,怎能得以顺利实施呢?要知道,有多少比这温和得多的改革,都是中途流产。

“我们这样做,是夹缝中求生存,一步步摸索过来的。”白钢说着,若有所思,就像大战后的将军在回忆一个个成功的战例。

曲阜,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外游人向往的“东方圣都”。这里,大中小饭店餐馆林立,高中低档次的宾馆栉比。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地理位置偏僻、设备条件落伍的小饭店,如何才能站立起来?白钢看到,出路就在于创第一流服务。而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就是打破传统的“大锅饭”,改革工资制度,把服务质量同每个职工的利益黏合在一起。

愿望的线路是笔直笔直的,而历史的车轮却偏爱弯弯曲曲地行走。“大锅饭”如何打破?是顺着愿望的线路,痛痛快快一下子砸烂,还是顺应时势,稳打稳行!这种时候,白钢表现出与他的年龄和性格不相符的慎重和老成。他想,改革需要胆量,需要锐气,更需要科学精神。正确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而且要从国情从店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改革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经过反复斟酌、讨论,1986年4月,第一个带有“探路性”的工资改革方案在这里出台。这是一种结构工资制。65%为基础工资,10%为质量工资,25%为效益工资。这65%,等于给职工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看出白钢用心之良苦。但毕竟,职工的利益第一次同服务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上了钩。

不出预料,这个方案较顺利地被群众接纳,很快在实践中生效。半年以后,白钢又相机行事,顺理成章地迈出了改革的第二步:将基础工资的百分比降低到50%,质量工资提高到25%。同时决定:百分考核3个月不及格者,辞退。

这后一条决定引起的震动不算小。但白钢另有缓冲这震荡的高招:各分部主任和正副经理的工资改革同步进行。一纸“主任——大家评”“经理——大家评”的表格,将职工的监督和意愿明晰表达在上面。职工的评分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工资和任免。这不仅进一步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一活动中获得了平等感、公正感。

此时,白钢并没有为两步方案的顺利实施洋洋自得。1987年9月的一天,在餐厅二楼大会议室里,全店80号人马全部到齐,听他作新的动员部署:“……对,工资的两步改革我们是成功了。可是,我们不能忽视里面还有50%的‘大锅饭’。50%意味着什么,我不说大家心里也明白。所以,最近我们几个领头的足足商讨了3个月,决定将这50%全部抹掉……”白钢嘶哑的嗓门声调不高,人们听得却频频点头。

这样,随着两次改革的探路和职工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鲁都饭店的第三步工资改革——效率工资制也很快顺利地推开。

韧性篇——白钢,如同一块合金钢,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改革,毕竟是一场新旧交替的革命,纵然你有理论家的缜密、外交家的灵活,只要实行改革,就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而如果触动的是某些当权者,那将是对改革者的韧性的一种考验。

1985年春,鲁都饭店招工。白钢在公开场合宣布:新工人一律经过考试,既要笔试,还要面试。

这办法挺新鲜,在曲阜还是第一次。在有些人眼里,白钢不过是玩玩新花样,做做样子就算了。

然而,白钢不仅不“玩花样”,而且顶真得让人受不了。

这一天,设在鲁都饭店的考场“壁垒森严”,送孩子的家长都被挡在了大门外。整整一上午的文化考试,然后是面试。考场内,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看到这个阵势,有些人沉不住气了,各种交易也在慌乱而隐秘地进行。递条子的,打电话的,搬出的后台,看来都足以把白钢“镇住”。

白钢不吃这一套,他还是那句话:新工人一律经过考试,不合格者,概不录用!

结果,20多人参加考试,只有9人被录取。

事情并没就此结束。有人不甘承认这样的事实,抑或是故意要试试白钢的硬劲。新职工上班那天,一些自恃有后台的人,竟大摇大摆上班来了。白钢一见,当即拍案而起:“谁让来的,就让谁发工资,不然,进鲁都饭店就算投错了门。”

这下,白钢为自己播下了灾难的种子。就在前一天大家还是见面你好我好,嘻嘻哈哈的,现在却撕破了脸皮。有的破口大骂,有的见面不理茬,有的则在工作中故意制造摩擦。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改革,靠种种人情编织成的“关系网”是一个敏感的“禁区”。敢于冲破这个“禁区”的有作为的改革者,当是真的勇士。

抖落“招工风波”扬起的风尘,白钢继续在改革路上扬鞭跃马。这时,有人又操起那件古老而又时兴的武器,向他发起新的更大的围攻。

仿佛一夜之间,曲阜这个往昔宁静的小城谣言四起:“白钢被逮捕了”,“白钢贪污、强奸、杀人,无恶不作”。凡造谣者想象力所能及的罪名,都加到这个无辜者头上。甚至有的“热心人”忙着为他爱人另找对象!

人言可畏!白钢第一次尝到这杀人的软刀子的厉害。出门在外,人们看他的目光是异样的;坐在屋里,电话不断,有热切的关心,也有好事的打听;更糟的是,饭店里人心惶惶,整个工作眼看就要失控。

“怎么,就这样被谣言击倒?不!一打就倒,一折就断,不是我白钢的作为!记住鲁迅先生那句名言:造谣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

白钢如同一根韧性十足的弹簧,压力越大,弹得越高。

在全店员工大会上,白钢依然是那样信心满怀,气宇轩昂:“大家看,有人说我白钢被逮捕了,我不是好好地站在这里!造谣者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在改革的路上止步,把‘鲁都’搞垮。我们偏要干出个样子来,让这些人看看,12级台风能不能把我们刮倒!”

他找到局领导,找到市领导,据理而辩,情真辞恳:“请上级派工作组进驻饭店,查清事实,以正视听!”

市纪委联合调查组进驻“鲁都”。一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鲁都饭店和经理白钢不仅不存在造谣者所捏造的问题,反而有许多改革的经验值得推广。

市委领导批示:将市纪委的调查报告转发各单位,在全市推广“鲁都”的改革经验。“红头文件”一发,种种谣言自然也就销声匿迹。

白钢是幸运的。他毕竟是处在改革的时代,处在允许改革、倡导改革的大环境中。然而,种种掣肘又使这环境有时不那么宽松,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新旧体制相互交错、消长的夹缝中,改革如同荆棘地里的拓荒,又如泥沼中的跋涉,要想有所收获,到达成功的彼岸,非具有白钢这样的韧劲,这样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不可!

激情篇——全身心拥抱改革,爱事业有若恋人

我们去采访白钢的时候,正值他刚刚进行完投标租赁的演说答辩,神情兴奋,又透露出隐隐的焦虑。

一个全市效益最好的企业,倒最先对外实行公开招标租赁,这可是新鲜事!我们进而得知,来参加角逐的,又大都是几个亏掉了底的企业的负责人。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怪诞。

“这是有人想趁机排挤走白钢。”一个显然知道些内情,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志悄悄对我们说。

就此事问及白钢,他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对中小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是改革的大趋势。我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至于别人搞什么小动作,我还没时间考虑。”

这话是否有点“冠冕堂皇”,我们猜测白钢可能有难言之隐,便来个“外围”采访。

“不,他说的是心里话。”比白钢还年轻的副经理孔凡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干练。他一上来就否定了我们的猜测:“白钢这个人干什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能够排除各种干扰。从一开始,他就清楚有人又在‘借题发挥’,但还是对我们说,不管别人要干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想想自己,设计一下‘鲁都’今后的改革蓝图。这两个月来,我陪他熬了多少个通宵啊!”

听了孔副经理的介绍,我们对白钢更感兴趣了:别人正在变着法整他,自己这个经理干成干不成还难讲,他竟然还能潜下心来搞什么饭店的改革发展规划。他到底怎么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我们决心解开这个谜。

晚上8点多钟,我们正坐在房间里谈论着白钢的事。忽然,随着一阵敲门声,一位体态“发福”的中年人“闯”了进来。据自我介绍,他是饭店餐厅部主任、一级厨师贾振福。“我佩服白钢,想找记者拉拉心里话。”贾师傅屁股还没坐稳,就突兀地冒出这么一句,而且根本没容我们插嘴,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独白”。

“那些整白钢的人也该拍着良心想想。白钢为了饭店的事,心都操碎了,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父母就住在城里,一年过一次生日也没个空去看看,当娘的连这个儿子都不认了!你说他图的是什么?讲待遇,工资比原单位每年少拿500多元。论地位,到现在还是个工人、党外人士。上一次济宁市劳动服务公司调他,正科级的位子,他也没去坐。受那么多委屈,遭这么多次折腾,一句怨言没有,还是一门心思搞改革!你说他图的是什么?”

贾师傅说得很急,也显得异常激动,身体微微颤抖,刚点上的烟,抽几口就戳死了。说完,道了声“打扰了”,便一阵风走了。

我们感到了心灵的震颤,坐在那里半天没吭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白钢受到那么多挫折,在改革的路上为什么还是永不止息?为什么明明知道别人在搞他的小动作,还表现得那么忘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事业中?他图的是什么?贾师傅的问话,其实已经给我们揭开了谜底:他什么都不图!如果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就在创作本身;政治家在行使权力中获得满足。那对白钢来说,办企业,就是他最大的爱好,为企业改革探索一条成功之路,就是他最大的欲求。这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探索的欲望,一种不断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未来的激情!这也就是白钢所作所为的内驱动力!

白钢在一篇短文中说得好:“作为改革者,都将面临成功和失败。要不计个人的名利,横下一条心埋头苦干。成功了给后来者铺路,失败了就在此竖起一块‘此路不通’的路标。”

“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中国的改革,需要这样一批有着旺盛的探索、创造激情,有着崇高献身精神的人!

(《大众日报》1988年1月2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