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4

1962—1991私人文学史:杜拉斯访谈录 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著,[法] 索菲·博加艾尔 整理 编,黄荭;唐洋洋; 张亦舒 译


1964

消亡,劳儿的跳板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最新小说《劳儿之劫》(Le Ravissement de Lol V. Stein) 可以用两行字去概括,但这么做毫无意义。人们还可以说它是关于……或……的书。或许我们也可以就这本书写出一本小说。当然,这一切,如果我们愿意,就可以将其称为概括。但我们光看标题就足够了。此外它也足够清晰,而且,它将整本书涵盖在内,至少涵盖了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它所讲述的,是一场劫持(迷狂),仅此而已。

特里斯当·雷诺(Tristan Renaud,以下简称TR):“劫”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其中包含欣喜或幸福的概念,也有失踪的意思。应当把“劫”理解为这两个意思吗?

MD:是的。这本书应该叫做“劫持 ”。我想用“劫”这个词来保留其双重含义。劳儿·瓦·施泰因被劫持了(她为之迷狂)。

TR:舞会之夜?她在那时看到未婚夫麦克·理查逊(Michael Richardson)跟那个女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Anne-Marie Stretter),一起离开了?

MD:是的。她被劫走了,她为之迷狂。她还会继续迷狂。

TR:她会结婚,十年之后重返故土。

MD:这缺席的十年也是她迷狂的一部分。她从一种希望人们喜欢她,希望成为人们喜欢的对象的情感状态中彻底解脱了。她变成了现在这样。她不喜欢自己。她的行为不是一种道德行为,而是一种生理行为。

TR:她的朋友塔佳娜(Tatiana)一直以为她疯了。

MD:劳儿没有疯。她只是行为异常。我想从这个角度看,这可能是个进步。雅里 说过灵魂是一阵抽搐。劳儿只有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才能看见。她只能通过他人来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她是真的疯了。

TR:但对劳儿来说,看才是重要的。

MD:当然,我们可以说她是个通灵者。当她躺在塔佳娜和她情人宾馆后面的空地上时,她并不想看到他们。她睡觉。她在他人的阴影里睡觉。她的幸福就在那里。这是一种思想状态。她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使自己幸福。劳儿·瓦·施泰因的世界是一个合理的世界,它变得合理了。在《琴声如诉》中,安娜的内心骚动更为人所熟知。这是一种消亡,它结束了我们所处的某种状态。于是,这种消亡成了劳儿的跳板。

TR:在我看来,《劳儿之劫》(以下有时简称《劳儿》)是一部到达极限的小说。这可能是个错误,但人们经常这么说,应该承认在《琴声如诉》之后,我就曾经这么想过。

MD:在我的下一部小说中,劳儿还会出现。要知道,我非常希望她能够代替我写作。她并不是主角

我费了很大力气去构思《琴声》。但《劳儿》很快就写完了,是1963年6月到10月之间在特鲁维尔写的。我非常怀疑这本书的价值。在面对自己时,我处于一种怀疑状态中。我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我完全没有注意技巧,我想我避免了一切技巧。我不想修改它。那是不可能的。它既是我最想写的书,同时又是最难写的。它里面有很多地名,也有同一系列其他书的影子。我怕人们拿《劳儿》与《琴声》作太多对比。

TR:在我看来这很难。在一开始,可能会相近。但它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MD:劳儿不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恰恰相反。她……

TR:意醉神迷。

MD:您喜欢布鲁克 的电影 吗?

TR:不。

MD:我很喜欢。

TR:还有《不稀奇》(Sans merveille),这部电影是米特拉尼 根据您和热拉尔·雅尔洛(Gérard Jarlot)所写的剧本拍摄的。您觉得怎样?

MD:我同样很喜欢。米特拉尼承受了1964年的电视导演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我们等待着评论界的迎头痛击。如果它被激怒,也是完全正常的。无法想象它竟然接受了这部作品,仿佛那是另外一场戏剧。我们本来是要失败的。

TR:您还有其他电影计划吗?

MD:我们的出版商,格鲁夫出版社,请五位欧洲作家,贝克特、尤内斯库、品特 、罗伯-格里耶和我每人写一部电影剧本。五人中,我觉得,只有我和罗伯-格里耶写过长剧本。

我们互相道别。圣日耳曼德普雷下了一场大暴雨。雨中,一辆出租车贴心地劫走了我,迷狂的我。

1964年4月30日,特里斯当·雷诺,

《法国文学》(Les Lettres française

  1. Ravissement是个多义词,有劫持的意思,也有迷狂的意思,中译本王道乾译成迷狂,王东亮一开始译为劫持,后再版的时候改成了劫,用中文“劫”的多义(劫持、劫难)来对应法文的多义。——译注
  2. 现代出版档案馆在作者档案中保存了一份手稿,它见证了她给这部小说取名的过程,书名先后分别是:《塞夫勒的高地》(Les Hauteurs de Sèvres)、《阿基坦王子》(Le Prince d'Aquitaine)、《得不到安慰的王子》(Le Prince inconsolé)、《塞夫勒·梅兰蔻丽》(Sèvres Melancholie)、《伊利斯·赛拉纳德》(Iris Serenade)……
  3. 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1873—1907),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记者,代表作品为《愚比王》。——译注
  4. 在《副领事》中,扮演女“主”角的是安娜-玛丽·斯特雷特,而不是劳儿·瓦·施泰因,她只是失魂落魄地出现在那里而已。
  5. 布鲁克(Peter Brook,1925— ),英国戏剧、电影导演,被誉为现代戏剧实验之父、后现代主义戏剧导演的先驱,代表作品为《马哈/萨德》《摩诃婆罗达》《空的空间》。——译注
  6. 彼得·布鲁克改编的电影(《琴声如诉》)于1960年5月上映,由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和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主演。
  7. 米特拉尼(Michel Mitrani,1930—1996),法国导演、编剧、演员,代表作品为《卢浮宫的拱顶狭廊》。——译注
  8. 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英国剧作家、导演,代表作品为《升降机》《归于尘土》,20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译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