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灵历练

近视的鱼 作者:张舒广


心灵历练

刚考上重点中学的小灏想去看心理门诊,让我帮忙约一下医生。小灏长得高高大大,天真而聪明。他说有时会有些不开心的情绪,烦躁不安的。现在考完试了,成绩也好,又放假了,就想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我立马否了他。我觉得他再正常不过了。他对心理医生的依赖和期望,只是在抗拒成长中非经历不可的磨炼,比如学习上的竞争,人际上的妥协等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而已。一个男孩子,尤其需要自己和自己对话,在心理状态的调节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成长中逐渐变得坚强。

于是,我带他去吃他喜欢的香格里拉自助西餐。一边吃一边聊。我告诉他,经济学中有个边际效益理论。你肚子很饿了,你的钱只可以买三个面包吃。第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一个面包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第三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面包如果卖得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成长中也一样,第一次遇到挫折,会觉得很受伤,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而再遇到同类的挫折,会容易恢复些,因为心里挣扎过,所以愈合起来不再需要那么长时间,多次以后,人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潜能和知识摸索出较好的斗争思路,产生保护性的应对方案,适应了稳定的需求,人也就平静了。因此,不同人生阶段的大部分心理小障碍其实只是一点点心理感冒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一般人有自治的本能,其实就是心理在成熟啊。人们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说的就是在遇到困难时的自我战胜,逐步修炼出了强大的心理力量。

我说小灏你那么健康又聪明,这些小小的坏情绪你应该学会自己调节,别给自己找可以看医生的借口,而任由它发展,想着反正可以找医生解决,而不去依靠自身的愈合力量。要知道,自己搞定自己情绪的过程远比求助于人过瘾得多呢。

似乎现代人的接受能力远比想象中强,在大部分年轻人中,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神经病或疯子的看法已经是落后愚昧的。一般人都认为,在几十年的人生过程中,总会遇到些事情,心理有些障碍和不适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没什么丢人的。我们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但最好的医生还是自己。

过犹不及,任何事情过了度总是不妥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无非就是在“度”字上做文章。有了心理疾病,绝对不要讳疾忌医,应该用药的还得用,但是,有了心理上的不适,也犯不着总往心理病的框框上套,非要界定自己是哪种疾病。就像我们平常做测试,一对比那些对症表现,好像浑身都是病似的。有时候,有了对某些心理症状的总结,被普及后,普通人的意识也会往上面靠,正常的表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被科学的定论推向深入发展,好像要朝概念定义的病症上靠拢一般。所以,既要相信科学,又要怀疑一切。最重要的是对自身的了解和关爱,还有谁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呢?最有能力整理自己的,永远是自己。所以,花点功夫,好好琢磨一下自身,不忽略、不漠视,真心实意地与自己交个朋友吧。

在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有段时间,每次下楼,都要忍不住回去再锁一次门甚至两次门,明明知道肯定是锁好门了,但就是管不住回头的脚步,要多次重复锁门才能稍为放心地走。这种强迫,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人的情绪变得特别敏感而低落,没有一点安全感。而且,我也不善于表达和倾诉,什么都喜欢自己咀嚼消化。在没找到排解方法之前,心里聚集了好些不良信息,无处安放,让人窒息。后来,我把这事儿作了个总结分析,既然这样不妥,那就坚决改进,马上交代自己,家里被盗光了也不回去,没锁就没锁,拉倒。坚持一周后,慢慢习惯了,再提醒自己,压力要学会释放,不能塞得满满的,能扔的扔掉,心里要空点,才能迎接新鲜空气的进入。

再偶然回忆起这些片段时,恍然如梦。不知不觉地,多年过去,就开朗了,快乐了,这次心理过程,就像一次小小的训练,成为历练人生的一次深刻记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