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说《唐诗三百首》

芸窗随笔 作者:刘浏


说说《唐诗三百首》

如果要推当下人们最熟知的古籍,那一定是《唐诗三百首》了。本来,《唐诗三百首》自清代中前期问世,就广为流传,以致家弦户诵。但和同样著名的《古文观止》一样,在那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童蒙书。朱自清说“这部书并不成为古典”,“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语文杂谈》)。诗话家很少谈,藏书家不著录,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找不到它的踪影。虽说有不少人为其作注,也大概像现在的教学参考、课外阅读的普及读物。到了民国时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朱自清说:“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而到了现今,小学生在读,中学生在读,大学生也在读;少年人在读,中年人在读,老年人也在读。真正如其选编者所说,“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当然朱先生上面这句话,恐怕要改成“这部书给大学生读才合式”。以其做博士论文者有之,因其成大著作者有之。在一般人(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学者)眼中,俨然国学经典了。

这当然是一种好现象。正如《红楼梦》以前仅仅被视作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只传奇耳”,后赖蔡元培、王国维诸大家着眼于此,大力推崇,胡适之、俞平伯、周汝昌等人悉心研究,遂成旷世经典。时代变迁,评价当然有别。这可暂且不论。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唐诗三百首》能在诸多唐诗选本中脱颖而出,最得读者青睐,而形成当下盛况空前的《唐诗三百首》热?

唐诗选本之多,大概可以用“如过江之鲫”来形容。著名的如《唐人选唐诗》十种,传为宋代刘克庄的《千家诗》,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清初王士祯的《唐贤三昧集》,与《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同时代而略早的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等。这当中有的规模很大,如《唐诗品汇》,共100卷(含补遗10卷),选作者681人、诗作6723首。《唐诗别裁集》规模要小很多,但也有20卷,选诗1928首。而《唐诗三百首》只选区区77人、310首诗。有的编者有大名,如王士祯为清初诗坛领袖,主张“神韵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沈德潜也是清代中前期著名文学家,中进士后极受乾隆帝宠遇,《清史列传》本传记载,乾隆曾为其《唐诗别裁集》作序。而《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则名不见经传,有人查遍清以来二百多年各种人名辞典,都见不到他的名字。(见王步高《怎样读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能一纸风行,流播海内,显然有其长处在。

一是书名得体。书名和文章标题,如同人的眼睛,名起得好,书也生色不少。《唐诗三百首》的书名取得好,不仅能与流行的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相回应,而且与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接上了关系。《诗经》最早称“诗”或“诗三百”。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经”是汉代人给予的尊称。《唐诗三百首》显然是想学“诗三百”,或者甚至想以之上接“诗三百”。《诗经》305篇,如果有目无诗的6篇也算,加在一起是311篇。而《唐诗三百首》原刻本选诗310首,是否有意少一首,以示对《诗经》的尊敬,如同乾隆在位六十年,决不超过乃祖康熙六十一年一样呢?

二是规模适中。选本一般不宜规模过大,过大则有违“选”的初衷;过小则难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唐诗流传下来大约5万首,诗人2200余人。不少选本篇幅不是太短,就是太长。《唐人选唐诗》(十种)中,《箧中集》只选7家、24首诗,篇幅当然太短,而《才调集》选诗1000首,篇幅似又过长。明代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更是选诗作者681人、诗作品6723首,卷帙浩繁,通读已属不易,遑论以之为范本加以学习。《唐诗三百首》选诗只77家(含无名氏2家),约当《全唐诗》诗人总数的三十分之一,诗作总数的二十分之一;但唐诗大家、名家几乎囊括无遗(李贺是个例外),名篇佳什也大多悉数选入,遗珠之憾当然也有(比如《春江花月夜》),但要在有限篇幅内穷尽唐诗精华,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含英咀华,这英华有些也是见仁见智。《唐诗三百首》规模适中,捧读方便,购置亦易,宜家藏一编,日日诵读。

三是众体皆备。《唐诗三百首》编选者不满于《千家诗》只取五七律绝,只选近体诗,不选古体诗,远不能涵盖唐诗各体的全貌。《唐诗三百首》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以及五、七言乐府,“每体得数十首”(《唐诗三百首》原序)。没有选排律,大概是作为一体也选数十首,似乎没有这个必要;而选一两首作为代表吧,又有违编选者“每体数十首”之定规,而且该书又主要是供童蒙之用,弃之不选也在情理之中。陈毅元帅有两句诗:“吾爱杜甫诗,喜其体裁备。”我们看《唐诗三百首》,杜甫诗各体均有选入,李白、王维等亦如是。这样,当然能够反映有唐一代古体、近体,乐府、徒诗,层峦叠翠、众壑争流的繁盛局面。

四是难易适度。《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在卷首原序中,即明确本书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乃是一种启蒙读物。童蒙读物《千家诗》选取的通俗易诵的名篇,《唐诗三百首》也选入(有33首之多);《千家诗》未选的通俗易诵的名篇,《唐诗三百首》又补入不少,使之为儿童能懂易诵。但同时,《唐诗三百首》也选入了不少并不那么平易的作品,但也都是如编选者所说的“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也就是唐诗中的名作,以供成年人诵读,或供学诗者借鉴,以达编选者“白首亦莫能废”之另一目的。所以《唐诗三百首》既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这样的童声歌唱,也有“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这样的颇得禅心的成人雅趣:但大都难易适度。

五是题材广泛。唐诗别开生面,诗家放眼皆诗材,或即景,或咏物,或怀古,或咏史;或唱边塞,或写沙场,或绘山水,或歌田园;或叹别离,或哀战乱,或抒闺怨,或愁羁旅。不尽之盛世华章,庙堂宏赋,宫词绮调,江湖遗音,大至天地悠悠,长河落日,小到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真正是涉笔成趣,着手成春。《唐诗三百首》八卷310首中,各种题材,可说应有尽有。捧读斯编,大唐景象,扑入眼帘,真正是赏心而又悦目。

六是风格多样。《唐诗三百首》编选者,人在闾阎,而视野开阔;不执一偏,而海纳万汇。不像《唐诗品汇》标举盛唐,开明代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之风,而是大体兼顾唐之初、盛、中、晚四期,论家以为较为充分体现了唐诗坛的实际情况。《唐诗三百首》当然受到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神韵说的感染,也受到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宣扬的儒家所谓“温柔敦厚”诗教和格调说的影响,但能自出机杼,有所取舍。所以百花盛放的唐代诗坛,千汇万状,皆能摄入斯编。既主清奇、冲淡、自然,又不废雄浑、沉着、豪放。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秀雅,孟浩然的恬淡,高适的雄放,岑参的奇丽,白居易的作诗为谏,韩愈的以文为诗,李商隐之瑰丽婉约,言深旨远,耐人寻味而又难以琢磨,统统萃于一园。捧读斯编,真让人如同走在山阴道上,水色山光,应接不暇。

《唐诗三百首》是在前人选唐诗的基础上,别具眼光编成的,而又开启了后人选唐诗,乃至其他诗、文、词、曲选的新天地。晚清朱祖谋编《宋词三百首》,民国卢前编《元曲三百首》,今人马茂元编《新编唐诗三百首》,金性尧编《宋诗三百首》等,还有《汉魏古诗三百首》《儿童古诗三百首》之类,这当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所不能想到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