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版自序

中古文学史论(典藏版) 作者:王瑶 著


初版自序

苏轼《韩文公庙碑》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自己也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这是古文家的态度。清刘逢禄有《八代文苑》,陈崇哲有《八代文粹》,陆奎勋有《八代诗揆》,张守有《八代诗淘》,王闿运有《八代诗选》,又都是以“八代”为宗尚的。本书所讨论的各问题的时代,起于汉末,讫于梁陈,大略相当于旧日所谓八代的范围。名为《中古文学史论》,是沿用刘师培《中古文学史》的习惯称法,并没有特别的意思。不过我们和前人不同的,是心中并没有宗散宗骈的先见,因之也就没有“衰”与“不衰”的问题。即使是衰的,也自有它所以如此的时代和社会的原因,而阐发这些史实的关联,却正是一个研究文学史的人底最重要的职责。昔人之所以常用“八代”、“六朝”这些字样,也正表示出这四百多年的文学史是有它底共同时代特征的,是一个历史的自然分期。本书的目的,就在对这一时期中文学史的诸现象,予以审慎的探索和解释。作者并不以客观的论述自诩,因为绝对的超然客观,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只要能够贡献一些合乎实际历史情况的论断,就是作者所企求的了。

本书共十四章,大致是分三个范围论述的。第一部分是“文学思想”,着重在文学思想本身以及它和当时一般社会思想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文人生活”,这主要是承继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加以研究阐发的,着重在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文学风貌”,是论述主要作家和作品内容的。不过这只是大致的说法,因为这三部分都互相有关联;而且如果要分开,这书中每章都可自成一单元,但因为又是有计划写的,所以合起来也颇具系统。不过为了出版家和读者的兴趣,照着大致的范围分为三部分,也有一种方便,所以就这样分开了。本书开始属稿是在1942年秋天,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年了。其中《隶事·声律·宫体》一章曾在《清华学报》刊载,《小说与方术》一章曾在商务出版之《学原》刊载,《拟古与作伪》及《论希企隐逸之风》两章曾在《文艺复兴》中国文学专号刊载。又于1946年及1948年度曾先后以此书为蓝本,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授过“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汉魏六朝)”一课程。在出版之际,作者对以上各刊物的编者和清华大学,皆深致谢意。

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作者都先请朱佩弦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已故的闻一多师,也曾给过作者不少的教正。全书成后,又请余冠英先生从头校阅过一次,指正的地方也很多。对于这些奖掖帮助的厚意,作者敬在此一并致谢。

1948年6月7日于北平清华园寓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