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 理论概念和模式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 作者:申丹 著


上篇
理论概念和模式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叙事学和文体学理论在国内引起了较多关注,而正如绪论所提及的,笔者本人也已在先前的专著中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为尽量避免重复先前专著中的论述,本篇将集中关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章将阐明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对照、互补与借鉴的关系;第二章将深入探讨“隐含作者”这一概念;第三章将廓清“不可靠叙述”这一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复杂的概念;第四章将梳理“叙述视角”这一概念。尽管“视角”是叙事学和文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重合面,且“隐含作者”和“不可靠叙述”也进入了文体学研究,但依然可以说这里的理论探讨重叙事学而轻文体学。正如笔者在绪论中所提及的,本书为文学领域的读者撰写,力求避免语言学和文体学的术语,加上笔者在先前的两部专著和新近主编的《西方文体学的新发展》论文集中,已评介了文体学的各流派和相关理论,故在此不再赘言。

本篇的探讨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后面的分析做铺垫,将叙事学的方法与文体学(细读语言)的方法相结合是本文在研究途径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本篇第一章首先进一步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篇下面三章探讨的几个具体概念都是后面的分析会涉及的重要概念,揭示这些概念的实质内涵,梳理其不同分类,探讨其涉及的不同研究角度等,可为后面的分析铺路搭桥。值得注意的是,理论和批评是互补互惠的。不仅理论可以帮助批评开辟新的途径或开拓新的视野,批评也可以帮助充实和修正有关理论。

本篇探讨的另一个目的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叙事学与文体学之间既对照又互补的关系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值得进一步加以梳理和强调,尤其值得关注近来西方的新动向。“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视角”都是叙事理论界的核心概念。西方学界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长期探讨,出现了不少争论和混乱。本篇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追根溯源,分别阐明这些概念的实质内涵,探讨它们在历史上不同走向的变义,旨在纠正误解,清除混乱,以便更好地看清叙事结构的运作,更好地把握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探讨超出了为后面的分析直接铺路的实际目的,力求全面、仔细、深入,为叙事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