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望风雨 作者:陈于湘 著


我的四叔叫陈振冠,字陈冲,堂号吉贞。他从小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学问虽不能与大伯比,但在四乡八镇的读书人当中,当算出类拔萃。

四叔是个小学校长,祖宗留下的几亩地常年雇人耕作,解决吃饭问题,教书收取学费,解决用度问题。他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加上热心公益,推广教育,从不过问政治,内无积怨外无新仇,土改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

四叔对古典文学颇感兴趣,熟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封神演义》等作品,喜欢给人们讲古典书籍中的一些故事。

每到炎热的夏天,我们一群小孩便替他搬出藤椅,让他躺下,有的提壶沏茶,有的敲背捏腿,把他侍候得舒舒服服,好多听故事。每晚听故事的小辈中必有我,什么唐三藏西行取经、姜太公渭水钓鱼、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孟姜女哭倒秦长城、梁山伯化蝶追魂、白娘子饮恨雷峰塔……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夜阑人静,悠远的思绪随着四叔的叙述走进遥远的古代,与一个个神奇而可爱的人物同欢笑、共悲切。那种感受至今虽已过去六十多年,但每每回想起来,仍然是那样真切,让人激动不已。

一个人不能没有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初始便是想象力。感谢四叔,是他娓娓道来的故事,帮助一个山村家庭的小女孩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去感悟、去设计这个充满生死爱恨、恩怨情仇的大千世界。

时间一长,四叔睡意渐浓,当讲到一个紧要关头时,便把折扇合起来往躺椅的扶手上一拍,打一个哈欠。“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我们只好带着悬念等待着第二天晚上的到来,那种翘首以盼的心情真是难以名状。有好几次,在散场后我不愿离去,缠住四叔告诉我下面的情节,直到有了答案才心满意足,否则睡不安宁。

多少年后,听到一段相声,说一个人因听评书而生病了,担心杨宗保搬兵不能成功——我相信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我们浙江有句俗语,叫“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有什么不好呢?父精母血孕育了我们,皇天后土润泽了我们,钟灵山水造就的至真至诚的尤物,敢爱敢恨是生命至圣至伟的旗帜。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笑得畅快、骂得痛快的人,多半拥有率真而丰富的人生,多半具有迷人的个性风采和超群的血性良知。

四叔认为要振兴陈氏家族,出路在教育,关键在学养,只有把教育搞好了,子孙才能知书达礼,才能安邦保民。他在摆满了列祖列宗牌位的陈氏祠堂内,办起了国民小学,自任校长,广收门生,以提高后生安身立命的本领,拯救家族于既倒。四叔父这种执着的选择,赢得了族人的赞赏,口碑超过了他的大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四叔父是比较早地知晓教育救国道理的人。

四叔认为,为人师者,不管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公众眼中,都应当是师表行为的楷模,应时时处处事事维护师道尊严,以更好地教化民众、造就英才。他特别讲究穿着,并把衣着作为师道尊严的一个重要方面。冬天戴着貂皮帽,身穿尼布大衣,夏天则是丝绸便装,左边口袋上插上进口的洋钢笔,特别令人羡慕。

以固定的器物标识身份、凸现智慧、彰显品位、展示个性是中国文人的习惯。他居所的松竹梅兰、桌上的诗书笔砚、说话时的慢条斯理、走路时的一板一眼……莫不如是。即使穷困落魄如孔乙己者,也要穿着长衫,津津乐道于“茴”字的四种写法。

四叔一辈子以教学为生,教过的学生不下数百,虽说桃李遍地,但毕竟时逢乱世,学生中鲜有成才成器者。

我四婶不能生育,膝下无子,当保长的二伯父将其三儿子过继给他家,以延续香火。生不了孩子,我四婶自感罪愆深重,待人接物总是低眉顺眼,忍气吞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