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凭箜篌引

李贺诗今译 作者:


李凭箜篌引①

诗人将这首诗作为他诗集的第一篇,想来是颇以它为得意的。此诗构思新巧、章法精奇,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调动各种神话典故,记述李凭演奏箜篌驱散重云、招来秋月的传奇式事件,别开生面地歌颂了箜篌圣手李凭神奇的才能。这首诗的确是李贺诗风格的优秀代表。

吴丝蜀桐张高秋,②空白凝云颓不流。③

湘娥啼竹素女愁,④李凭中国弹箜篌。⑤

昆山玉碎凤凰叫,⑥芙蓉泣露香兰笑。⑦

十二门前融冷光,⑧二十三丝动紫皇。⑨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今译】

吴丝蜀桐——精美的竖琴张开了,在深秋夜晚。

天空,凝聚的密密的云低垂着,一动不动……

谁在哭?是湘娥,泪染斑竹。还有素女,含愁默默。

李凭弹起了竖琴。听,那琴声,在京城的夜空——

昆山玉破碎一般的清脆,凤鸟鸣啭一般的悠扬。

芙蓉瓣上,抖颤着晶莹的泪珠;香兰丛中,迸开了无声的欢笑。

哟!云散了——十二门前,多么明亮的冷冽的月光。

哟,云散了!二十三根丝弦,感动了至高无上的紫皇:

在那女娲炼石修补的一角天穹,

石破天惊!喷涌而下的秋雨,被留止在半空。

京城酣睡。在梦中,李凭走进神山,教神妪弹奏——老鱼在波浪上跳跃,瘦蛟也翩然起舞。

京城酣睡。只有一轮秋月,吴刚倚着桂树——终夜不眠,

直到——拂晓的露,斜飞着,打湿它那寒冷的光轮……

【注释】

① 李凭:当时弹箜篌的名手,梨园弟子。杨巨源有《听李凭弹箜篌诗》:“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古乐府曲调名。崔豹《古今注》:“《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高晨起,刺船而濯,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之曰《箜篌引》。”丽玉《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后世乐府均沿用此内容。这里则只借用曲调。这题目当理解为以《箜篌引》咏李凭。箜篌(kōng hóu 空侯):即现在的竖琴,而形制要小些。《旧唐书·音乐志》:“箜篌,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辉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声讹为‘箜篌’。或谓师延靡靡乐,非也。旧说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②吴丝蜀桐:指箜篌。吴丝,用江浙产的蚕丝作琴弦。蜀桐,用四川产的梧桐木作琴身。张:指调理好弦线,等待弹奏。高秋:深秋。

③ 空白:指秋天的天空。 颓:低垂的样子。这句描写天上浓云满布,含有云垂欲雨的情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