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商科院校校友会的新任务

中国高校校友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6) 作者:张美凤,唐杰


三、商科院校校友会的新任务

1.顶层设计

商科院校重视创业创新乃名正言顺。即便是重视创业教育,过去我们的高校也都习惯于闭门造车,过去的创业教育大都是照本宣科,过去的学生创业大都是小打小闹。从今往后,我们要借创业大潮,集社会之源,举全校之力,共创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特区。当前正值高校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好时机,商科院校当然要在商言商,要确立并坚持实施特色名校、创新强校的发展战略,着力开拓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以此推动办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模式改革,进而服务于地方与全国的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引领鼓励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与风气。我们校友会工作当然要围绕学校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要积极地整合校友资源服务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中心工作。首先,我们要发现与扶持创业人才。其次,要对广大学生实施普惠式创业教育。不强求所有学生通过创业办公司、当老板,而是着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风险意识、发现商机的敏锐力与把握商机的执行力等核心竞争力。再次,大学的教育不能没有售后服务,不能抛开校友,我们也要把关心帮助年轻校友创业纳入学校及校友会工作视野之中。还有,我们构建的新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网上教育平台,也不局限于本校的学生与校友,外校的大学生与校友只要项目符合目标定位,同样受到欢迎。

2.资源融合

创业校友具有市场、导师、案例、经验教训、精神、榜样的多方面优势,大多数高校对校友资源的利用只限于某一方面而缺乏系统性整合,未能有效发挥校友资源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导向性功能。对于创业成功的校友资源,我们校友会要牵线搭桥,要发起组织校友创业论坛,邀请校友企业家演讲介绍其创业经历与人生体验、发挥其榜样力量,还要向学院提供校友信息,选聘创业导师,更进一步,我们要共建合作平台或以投资项目为媒介,采取名誉激励与利益激励的措施,使广大校友能找到兴趣点并参与其中,也创造条件吸引有梦想的在校学生当实习生、志愿者或创客,接触各类创业项目,近距离地感受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深入持久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实现校友对学校发展的可持续贡献,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在学校发展和校友发展的契合点上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就业与创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合作。而引入市场运营机制的关键在于:通过向校友募集启动资金(公司注册资金等),吸引校友组建经营公司,组成董事会,并以董事会为主面向社会招聘优质的管理团队开展市场化运营;接下来,面向校友和校友企业开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携手打造众筹资金、共同创业的平台!当然,政府资源也有很多,我们要尽量对接政府投资计划,争取政策支持,以各类优惠政策来资助、扶持年轻校友的项目。

3.价值众创

目前很多高校和社会开展创业活动仅仅是纸上谈兵,而且大多数参与者是为比赛而比赛、为拿奖而参赛。除了少数经过层层筛选的特等奖项目可能与社会需求相关外,其他绝大多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客观上,许多高校缺乏有创业实际经验的师资,也没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商界校友,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部分学校挂牌的各种创业实践基地与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其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与真金白银投入、真枪实弹的创业相比,毕竟其体验相差甚远。国外专家认为创业教学必须“干中学”,强调创业实务的学习以及现场体验。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根据学生书写的创业计划书进行招标,启动创业资金、谈判、人员招聘各方面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则更进一步,由校友会与学校基金会牵头吸引校友设立创新创业的种子基金,动用校友资源共同策划众创空间和创办孵化器,为年轻校友和在校生提供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与服务平台。选聘校友企业家为导师,指导年轻校友和在校学生改进商业模式,推荐合伙人,解决融资等,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另外,以创办“混合所有制创客学院”为切入点,众创空间为创客学院提供全新的办学思路,在项目孵化过程中获得更直接的案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为学生尝试创业增强体验感,提高成功率,从而打造商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品牌,真正体现出开创此项工作的人文情怀与社会价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