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实锤人生,以文字有心剥展
晓月
文学有瘾,小说盛之。捧起来,欲罢不能。字里行间的人物,以视觉触摸,瞬间复活。音容笑貌,场景情节,以文字为媒,在作者的编排中,阅读者或细或粗,或亲临或想象,一些隐藏的线索与人物,在读者的心脑中重组,实实在在的生活,或对号入座,或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路芬芳》,是王玉祥第三部书,以近年创作的19篇中短篇小说结集成册。读起来有熟悉感觉,更有一些惊喜。铁汉柔情,书中大部分篇幅是女性题材。从一系列的相遇相逢故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来自东北或边陲,打拼在深圳的女性形象。与作者工作生活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相互塑造。作者即是观照这些女性人物的写作视角,又是她们故事的发生发展的线索铺垫,让人物与故事读起来栩栩如生,真实可感。仿佛就是作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生际遇。这些人生中相遇的人与事,装在作者的大脑里发酵,翻腾,挥之不去,触发与促成在某个安静的时刻回眸,品味,思考,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悟。通过理性的建构,形成文学作品,留存,传播。以一个个体在时代生活的图景中,以人物群像,记录着时代风云对人的塑造与改变。
艺术源于生活,一个个实锤素描写生,以时间的脉络剥开展露人物的命运归宿。读者或喝彩或唏嘘或惋惜,与作者共鸣。而高于生活的理念,有人以为是拔高,有人觉得生活需要光的指引。落到文学创作上,是创作方法与追求的差异,各有所爱。
又一个理想的种子,埋藏于生命早期,开花结果于生命的后期的实例。文学的种子,哪个时代都有温润的土壤!爱之者爱之,迟早会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不爱之,可有各种方式抵之。社会都有渠道收纳。文学的表达,除了个人的印迹,聚合起来,留存起来,若干年后,就是一个社会的活的历史。可供后人翻阅。特别是来源于生活的记录与展示的作品。王玉祥的这部《一路芬芳》中短篇小说集,或是也。
个人对篇首的《根据地》 《背粮》 《迁坟》 《罢棺》,耳目一新,惊喜有加。拓展了作者的写作领域,形成多主题的风格。而《乡村教师的幸福生活》 人物对比的描写手法,与东北乡村中,时代新风貌的人物与风景的描写,都是发光的笔触。乡村与都市,生命不同的状态的追求、追问,是高于生活的光。《鱼宝宝养成记》,你简直与作者对不上号,这是关东大侠写的吗?怎么像个娇嗔的小女生呢?俏皮,充满爱心与好奇。真是印证了作家胜过猫,岂止九条命?有着好多条命,数不完的命呢。人的多面性,作家,艺术家更能形象地去诠释,去展示。
如果你说小说是作家的生活的变形表达和反映,不知有多少人同意或反对?写作之妙,或在于可以说尽你在生活中不能说的话,去做你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因而吸引着一批批人前赴后继投入文学的怀抱。这位喜欢喝酒交友,也喜欢独对书本电脑码字的东北大汉,他的个性有多少个面呢?要了解这,你不妨走进他的文字里,你将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