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口学区域人口预测方法及应用

区域人口预测方法及应用

区域人口预测方法及应用

定 价:¥21.00

作 者: 王桂新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地区人口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721483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381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有人批评说,预测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这话未免有失偏颇。应该说,预测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区域人口预测也是一样。作为一种艺术,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建立多种模型,甚至建立很复杂、“华丽”的模型,对预测结果及其解释也力求“完美”,对此无可非议。但区域人口预测的生命力,更基于其科学性。其科学性又在于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谋求得到尽可能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二者应该辩证统一。区域人口预测的结果,无疑是根据人口学原理和方法推算出来的。但一定区域的人口,也无不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人口政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区域特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说仅仅根据人口学原理和方法就可以进行区域人口预测,就可以预测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区域人口。在这一点上,对一些人口学家或人口预测专家并不十分熟悉的某些中、小区域的人口预测,当地的政府、企业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只要掌握一定的人口学原理及区域人口预测方法,也许更能较好地进行当地的人口预测,得到更相对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人口预测结果。科学应该走出“神圣的殿堂”。本书虽然是一本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但作者对区域人口预测原理的阐述力求深入浅出,对预测方法应用的举例力求通俗易懂,目的在于努力尝试使区域人口预测这门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走出“殿堂”,面向大众,推广应用。在一定意义上,一门科学只有面向大众,才能推广应用;只有得到推广应用,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区域人口预测的应用性更要求如此。作者期待着本书追求的大众化和实用性得以实现,更期待着本书能在区域人口预测以及政府行政规划、企业经营决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桂新,1953年生。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90-1995年间赴日本大学、日本女子大学留学和研究。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并任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专业委员会副组长、日本国高龄化社会综合研究中心特聘主席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口学、人文地理学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单独或合作出版《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等11部专著,发表6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图书目录


第1章 区域人口预测概述
1.1 区域人口预测的涵义和作用
1.1.1 区域人口预测的涵义
1.1.2 区域人口预测的作用
1.2 区域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
1.3 区域人口预测的种类和内容
1.3.1 区域人口预测的种类
1.3.2 区域人口预测的主要内容
1.4 区域人口预测方法及分类
1.5 区域人口预测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6 区域人口预测结果的特点和注意问题
第2章 区域人口预测的人口统计分析基础
2.1 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
2.1.1 人口普查和户籍统计
2.1.2 人口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
2.2 人口的基本分析
 2.2.1 人口变动分析
  2.2.2 人口结构分析
 2.3 出生分析及其指标
 2.4 死亡分析及其指标
 2.5 简略生命表的编制
  2.5.1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2.5.2 简略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5.3 生命表的年龄别人口与存活率
 2.6 迁移分析及其指标
2.6.1 人口迁移的定义及特性
2.6.2 迁移矩阵和oD表
2.6.3 迁移分析指标
 2.7 家庭分析及其指标
第3章 区域人口预测主要方法评介
3.1 数学方法
3.1.1 直线模型
3.1.2 二次曲线模型
3.1.3 指数曲线模型
3.1.4 3种著名曲线模型
3.1.5 数学方法的特点和问题
3.2 队列预测法
3.2.1 队列要素法
3.2.2 同批人变化率法
3.2.3 队列预测法的特点和问题
3.3 多区域矩阵法
3.3.1 马尔柯夫链模型法
3.3.2 多区域人口预测法
3.4 社会经济模型法
3.5 其他预测方法
  3.5.1 莱斯利矩阵法
  3.5.2 系统工程方法
第4章 区域男女、年龄别人口的将来预测
第5章 区域其他各类人口的将来预测
第6章 区域家庭将来预测方法及应用
第7章 上海市人口、家庭将来预测
第8章 区域人口数据的评价和调整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