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科普读物天文光暗之争:与美国宇航局的百年期约(NASA)

光暗之争:与美国宇航局的百年期约(NASA)

光暗之争:与美国宇航局的百年期约(NASA)

定 价:¥45.00

作 者: [美] 吴裕祥 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科普读物 宇宙知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3970717 出版时间: 2016-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字数:  

内容简介

  全新的思想,全新的定义:·一本中学文化即可读懂的书;一本教你如何应用知识做研究搞创造的书。·以《谁有权谈论宇宙》中“数学老了吗?”开篇,本书《数学老了》收官。·夜空为什么不是明亮的?数百年奥伯斯佯谬的无假设破解。·寻找可移民行星,寻找外星人基地,寻找隐藏天体,隐藏天体与暗物质。·观测图像的传播速度:颠覆天体红移原因的理论。·质疑NASA微波背景全天图:不能把芝麻上测得的数据应用于全地球。·与NAsA宇宙专家的世纪赌约:100年也找不到比隐藏天体更多的暗物质。·眼见有时也不为真。太空望远镜获得的遥远的宇宙照片几乎全是假的!·拒绝大爆炸的硝烟迷雾。·相对论理论内在矛盾:“动尺变短”灾难、“动钟变慢”悖论。·从爱因斯坦原著找出了相对论理论内在矛盾的根源。·“引力场使光线偏转”命题需要商榷:光波充满空间,向何处偏转?·四维、五维空间世界线图的绘制和应用。·空间是物质、时间是地球人定义的概念。·重要实验等您来做:1.检验红移理论的观测设计。2.检验“动尺变短”灾难性后果的组合短棍实验设计。3.检验“动钟变慢”悖论的组合钟实验设计。4.定量区分是引力场还是衍射,引起光线拐弯的纸板挡光实验设计。·数学老了:呼唤创造,数学为什么老了?怎样让数学焕发青春?

作者简介

  吴裕祥,据199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报统计,工学院平均5.9年取得博士学位,我1987年9月入校到1990年10月开始工作,3年拿到了博士学位。本书从2006年开篇到2016年完成,用了十年多的时间。我初中毕业插队,10年后进入山东矿院学习,4年后到中国矿院读硕士,后拿到奖学金到伯克利读博士。插队的10年尝尽了艰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求学的10年积累了知识,得到了严格的科学训练;撰写《光暗之争》的10年呕心沥血,忘记了享乐、享受着寂寞和孤独思考的乐趣。其实,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快意山水,畅怀大笑。让自己生活增色的爱好很多,读书写作侃大山,游泳打球下围棋,等等。我的人生哲学:重情轻利,惹不起躲得起;惬意地前行,不在乎某些不喜欢的风景。我的写作之路:2005年发表《谁有权谈论宇宙》一书,其中“距离的奥秘”一节编人大学语文精品教材;《托起美国梦》及《难解之题》获得《世界日报》文学征文奖,分别收入《寻梦北美》及《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文集;1988年出版《管理运筹学计算机模拟分册》;1989年执笔和老师合作出版《模拟技术》一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篇 宇宙大爆炸理论批评
第一章 光明与黑暗之争一夜晚的天空为什么不是明亮的
奇思化作大难题——奥伯斯及其佯谬简介
前仆后继解难题
奥伯斯佯谬的部分历史解决方案简单回顾
以大爆炸模型为前提的解决方案
以距离为依据的历史解决方案
有限距离的孤岛宇宙论
非均匀分布光源
疲倦之光
吸收理论
分形宇宙
有限时间
暗星理论
奥伯斯佯谬现状
从历史解决方案中得到的启示——光明空间与黑暗空间的关系
层壳模型的破绽——距离新解
理解奥伯斯佯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要点
为什么站在地球上只有夜晚才能看到黑色的夜空?(1)
怎样用数量方法来描述黑夜的“黑”
计算夜晚“黑”的通用算法
计算太阳周边的光暗空间区域的分布
银河系内的发光星体照射到地球上的总光强度估算
银河系外的发光星体照射到地球上的总光强度估算
为什么站在地球上只有夜晚才能看到黑色的夜空?(2)
是否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能够看到黑色的夜空?
启示——一光年的盲点
结语
第二章 寻找……——隐藏天体的真面目
寻找之一:人类向外星球移民的可能性探讨
作为人类可移民星球需要满足的最低条件
向太阳系外移民是人类需要尽快实现却看不到实现希望的梦想
人类真正可移民星球可能在哪里
寻找之二:如果有外星人,他们的基地在哪里
估计外星人基地存在的可能范围
隐藏天体概述
周期访问的彗星是典型的隐藏天体
影响我们看到天体的几个基本因素
眼睛的观看极限
哈雷彗星对眼睛的有限可观测半径
噪波分析
天体的有限可观测半径的数学抽象定义
隐藏天体(Hco)的定义
隐藏天体小结
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
隐藏天体不是暗物质
隐藏天体概念比暗物质概念更具说服力
隐藏天体的分类
新概念宇宙想象图
宇宙间隐藏天体分布构想图
用隐藏天体概念在地球附近寻找可移民星球和可能的外星人基地
隐藏天体是宇宙微波背景的可能来源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声色变幻的频率——哈勃定律的真正奥妙——天体观测图像速度,哈勃定律的新解释
声色频率变换
从声波到光波——从多普勒效应到哈勃定律
声色是有区别的——为什么需要重新解释天体红移现象?
光速、天体光速及天体图像速度
计算天体观测图像传播时间要考虑望远镜处理信息的时间
望远镜的响应时间
计算天体观测图像时间要考虑距离的衰减效应
天体分批发射的批量光波
分批光子的不同作用区域
距离滞后区
不可见区
时间滞后红移与位移偏移
试验设计一:从同一波源接收不同强度声波的可行性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二:天体观测图像滞后红移参数z的观测实验设计
结论
第四章 芝麻上的舞蹈——评美国宇航局的宇宙“全天图”——论遥远宇宙的图片的虚幻性
对宇宙微波背景全天图的疑问
美国宇航局宇宙微波背景全天图简介
NASA大爆炸理论的自我循环论证
经过宇宙空间任意一点P的光波
用看不到来源的波讨论微波背景的各向同性
大爆炸理论本身与微波背景辐射之间的悖论
微波辐射在发光天体周围空间的强度
违背科学道理的信息推广
不要随意使用哥白尼的宇宙定律
对接收到的天体图像的进一步认识
—眼见可能不为实之宇宙图像的时间点阵
本章结束语
第五章 大爆炸理论批评——与美国宇航局的世纪赌约
大爆炸简介
大爆炸的最主要理论基础
美国宇航局的反面作用
忽视简单的道理,疯狂了全世界的数据
我的宇宙观我做主——对大爆炸说“不”
宇宙红移现象
奥伯斯佯谬
宇宙微波背景全天图
宇宙间主要物质是隐藏天体而非暗物质
也来学着消费哥白尼一把
与美国宇航局的世纪赌约
用隐藏天体的概念来检验宇宙膨胀理论
在可见将来,人类不可能认识字宙真面目
第二篇 飞兔、乌龟、狗和钟表的寓言——爱因斯坦相对论批评与飞兔、乌龟、狗和表相关的问题
第六章 窄义相对论质疑——理论本身蕴含的动尺变短灾难、动钟变慢悖论从何而来
洛伦兹(Lorentz)变换简介
“动尺变短”灾难
检验“动尺变短”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设计
“动钟变慢”悖论
检验“动钟变慢”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设计
爱因斯坦的“动钟变慢”悖论及“动尺变短”灾难从何而来?
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理论的基础模型
问题出在哪里?
对§2的动杆系从物理角度结合数学进行的系统分析
爱因斯坦初始系统分析图1
爱因斯坦系统分析图2
爱因斯坦系统分析图3
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模型不成立?
结论
与飞兔、乌龟、狗和表相关问题的解答
第七章 广义相对论质疑
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简介
历史上证明引力场使光线拐弯的观测验证
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理论简介
“引力场使光线偏转”命题本身需要商榷
光在太阳附近经过时被弯曲的全部影响因素
寻找影响光线弯折的所有因素——相关纸板实验
设计寻找影响光线弯折的所有因素的实验
第八章 关于时间与空间讨论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时间并非客观存在,只是地球人定义的一个概念,一把量尺“接近光速”的概念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概念
研究问题的方法要科学——“时空转换”批评
复杂对象系统事物的分解、分层
第九章 对象事件世界线的四维空间时间图像表示及其应用
Minkowski的二维三维时空图不能满足表达事物在四维空间运动的需要
对象事件世界线的空间时间四维图像表示
拓展四维空间为五维空间,甚至更多维空间
对象事件的四维空时世界线表示图应用实例
事物存在定律的四维空时图说明
事物的存在定律:事物只存在于“现在”这一瞬间
事物存在定律的世界线说明
本章结语
本篇结语
第三篇 呼唤创造
第十章 创造的培育
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
扼杀创造的现代教育
设立为创造而学习的基地
创造的成本
创造要摆脱机械化的统一思想模式
从布尔代数的发明得到的启发
理想的教育目的
削足适履与改履适足
从“八股文”得到的启示
小议天才——现代化教育的悲哀
关于中国高考的一个建议——从考卷改革做起
中国独一无二的机遇
第十一章 数学老了
数学老了
爬树与栽树——数学为什么老了?
森林监护人
“科学终结”与中国科技崛起的契机
经典科学的厚重与现代科学的轻浮
本章结束语
附录一 作为本书基础的六篇论文
New Solutiorl on Olbers’Paradox:Why Skv is Dark at Night?
Speed of Observed Image and the Observer Caused Redshift of a Celestial Object
Hidden Celestial Object(Hco)
事件对象世界线的四维空间时间图像表示4-DimensiorI Spacedme Diagram
相对论理论蕴含的时间悖论、空间灾难及三个验证实验设计
爱因斯坦的“动钟变慢”悖论及“动尺变短”灾难从何而来?
附录二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原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