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译者解读渡边淳一的“爱与死”

情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当代中国长期缺失,恐怕与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理念、性爱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关。而在日本,好色文化是有传统的,把色作为美来欣赏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道:“我对死亡的唯一遗憾,就是没能因爱而死。”按照这种说法,渡边淳一应该是没有遗憾的。

译者解读渡边淳一的“爱与死”

2007年,迈克·内维尔导演,贾维尔·巴登、乔凡娜·梅索兹殴诺主演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即便他没有像《失乐园》中的久木和凛子一样真的“为爱而死”,可他的情爱之火从没有因为岁月的磨蚀而熄灭。在去年出版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再爱一次》之前,80岁的渡边淳一已经处于“性无能”的状态长达3年,但他的欲望仍通过作家的血液——文字流淌出来。基于这个意义之上,渡边淳一不是“因爱而死”,而是“因爱而生”。这是他最特别的地方,把自己当柴火,不断去点燃人们心中的爱欲之火。

多年以后,我们不会再为自己带着猎奇的心态去“拜读”《失乐园》而羞愧,记忆之中,那里有的是压倒一切的爱。

说爱,可能太肤浅,“人性”是这次采访的三位译者——竺家荣、陆求实、茹杨,都提及的一个词。他们眼中,渡边淳一不是情爱大师,而是一名践行者,他也有迷茫、困惑,但却仍为“爱”这种纯粹的人性而战斗。“倘若不能描绘都市男女的真实欲求,就妄为文学家。”渡边淳一曾这么说。

译者简介

竺家荣

国际关系学院日法语系副教授,《失乐园》和《再爱一次》译者,译作包括三岛由纪夫、渡边淳一、大江健三郎、井上靖、青山七惠等多位日本作家的作品。

陆求实

《流冰之恋》、《男人这东西》译者,曾获日本野间文学翻译奖。

茹杨

《红花》译者,2009年渡边淳一到访中国时曾任翻译。

我们的观念是相爱就要长相厮守,他的观点是死亡才能把最美好的瞬间留住

大道:你第一次读渡边淳一的作品是哪一部?当时是什么感受?

竺家荣(下称“竺”):1998年,拿到《失乐园》的日文版准备翻译。当时觉得还是挺好看的吧,很特别,中国好像没有看到过这类单纯写爱欲的东西。当时理解很肤浅嘛,以为就是为了写这个而写,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

渡边淳一通过这个作品,对过去他写的很多不伦故事做总结,是集大成的作品。故事结局两个人的自杀,他自己也始料未及,是连载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

陆求实(下称“陆”):1998年时候读的《失乐园》。当时的感觉是比较震撼的,感觉他的道德观念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伦理很不同。我们的观念就是两个人如果相爱,就要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但他的观点是爱到极致就是死亡,通过死亡把最美好的瞬间给留住。之后就关注起他的作品,直到有机会开始翻译他的作品。

大道:你会为读者推荐哪一部渡边淳一的作品?

竺:绝对是《失乐园》,这是最经典的,也是渡边淳一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后集大成的作品,这本书之后,他对“婚外情”的探索差不多到头了,然后开始转向别的方向,比如老年人的爱情。

陆:我个人喜欢《失乐园》,这个太经典,但要理解他背后的表达。另一个就是《流冰之恋》,这是我自己翻译的,我把他的书都过了一遍,这是唯一一部非常干净纯洁的作品。虽然在日本的评价里谈不上是代表作,但是非常特殊。

他不是解答人们的困惑,而是深陷其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去探索

大道:渡边淳一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川端康成,并被认为是日本唯美派写作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哪些东西?

竺:这种继承其实是不自觉的。他喜欢《源氏物语》,就会从中受到影响,但绝对不是模仿,他有自己的东西。在描写男女情爱方面可能跟之前的唯美派有些相似,但渡边会写得更现实,他写情爱会影响到婚姻,写人性和婚姻的冲突,写人在遇到这些情况时的烦恼和感受。渡边捕捉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实现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矛盾。他绝不是肤浅地言情写性,而是为了表现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忧虑,重视个体生命的需要。尽管反映的现实,可是结局却是超现实的。

陆:渡边营造的氛围确实是诗情画意的,很多的章节标题都是有诗意的,有画面感,有镜头感。这个和他说的喜欢川端康成,可能客观上是受到了影响。

但两者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川端康成毕竟是比较经典的作家。日本也好,中国也好,把渡边归为中间文学,这也说明了他和川端的界限。川端是上层的,下面是大众流行文学。渡边可能在立意方面比较靠近经典文学,但他的写作技巧偏重流行文学,正因此读者更容易接受。

大道:在当代日本文学中,有出现类似于渡边淳一这样的作家吗?

竺:很难说了,就像邓丽君,500年才出一个,就算再出现,也不会复制她。目前在日本,几乎没有看到这样的人。

一些年轻作家写自己的感受,比如写《裂舌》的金原瞳,她写的故事也很叛逆,她是从自身叛逆的角度去写。渡边完全是从人性的角度,写人对爱的渴求,专注于描述爱给人带来痛苦,让人有思考的空间。人是不是该追求爱?我们会产生很多困惑,渡边不是解答人们困惑,而是深陷其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去探索。

陆:我觉得日本女作家小池真理子可能跟渡边有点像。他们年轻的时候写的东西不太一样,慢慢成熟以后,经历多了以后,她开始比较大胆地描写情爱,两者在气质上比较接近了。

大道:渡边淳一曾说过他欣赏中国的小说《金瓶梅》,您认为他跟中国作家在情色方面的描写有何不同?

竺:《金瓶梅》通过性来表达当时封建社会受压抑的女性如何反抗,如何追求自己的感受,是具有反抗意义的。渡边不光是从性欲的角度,他还有追求爱的一面,写的是真实的男女之爱。他跟《金瓶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可能就是强调肉体的重要性。不过两者走向并不一样,渡边是思考追求真爱会对家庭造成什么影响,真爱是不是应该坚持,这些问题在《金瓶梅》里都没有出现。

情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当代中国长期缺失,恐怕与相对于乡土文学而言的都市文学的薄弱,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理念、性爱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关。而在日本,好色文化是有传统的,把色作为美来欣赏。它一直融贯到近现代日本的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学流派之中。其中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文学最具代表性。爱欲在唯美派作家眼中与道德伦理无关,它是作为一种审美之态而存在的,当代日本最接近这个传统就是渡边淳一了。

茹杨(下称“茹”):日本跟中国的文学创作差别很大,像渡边淳一的作品基本属于“私小说”,即个人化的体验和情绪描写。而且日本作家跟中国作家气质也很不同,我在2009年渡边淳一先生访华期间曾担当他的翻译,他是个感性率真且具有生活气息的人,中国很多作家都有“外壳”。

大道:很多中国的读者都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关注渡边淳一作品性方面的描写,这其中是不是有误读?您觉得他的作品文学性在哪里?

竺:是不是误读不好说,但文学作品还是要吸取健康向上的东西。好的文学必须深入地去看,不是肤浅地看表面描写。

渡边的作品里深入的东西就是人性里的真实。在我看来,文学作品就是写人,能够进入人的心理深处,就是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像推理小说,完全不写人,就写事,人就是一个点缀,这不算是好的文学作品。渡边把人当作描写的中心,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他解剖人,他不是浮光掠影地写,光写做爱,那没意思。通过这个来说明什么,来反映什么,这就算深入。这也是渡边跟“黄色小说“的区别就在这里:黄色小说就是给你好看,只渲染,不写别的东西,看着带来感官刺激;渡边的并不是这样,他的作品中有对人性真实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登场的男性主人公,很难找到道德完美的君子,然而,正是这不完美,才体现了渡边毫无矫饰的人性。渡边认为倘若不能描绘都市男女的真实欲求,就妄为文学家。

陆:渡边在中国的接受程度很高,我周围的人,大家说起来都会或多或少看过一本两本,即使没看过也知道,尤其是《失乐园》,如果你读得不仔细,就会理解成简单的不伦之恋。读得多了,对他的创作态度了解更多后,你会明白,他试图通过表象的婚外恋挖掘人性的真相,用通俗的中国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比如结婚后,爱情中的激情会不会淡漠了?他认为情爱之欲是生命力的本源,如果这个不存在了,生命力就没有了。

如果人们仅仅认为他是写婚外恋的高手,那是误解了他。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也是很坦诚的,这是读他作品的感受。

还有一点,他会不知不觉把日本传统的美的东西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比如《失乐园》,最突出的就是死亡美学。在中国死亡总是悲伤的、负面的,但渡边把死亡描写得非常唯美。

茹:他的小说对于人心的描写细腻,能够还原人的复杂性和捕捉情绪的变幻莫测。他笔下的人物更多的是被情绪左右而不是性。

在他访华期间回答媒体和读者问题时一直强调:“我不是在赞成婚外情,我只是在尽可能的反映人性真实的一部分。而且情和性是伴随人一生的生命力象征,不是青年人的专利,更不可能靠其它的东西压抑掉。但是人的真实性和现实矛盾重重,无法保持爱的纯粹,爱到极致才会走向死亡的深渊。”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