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从嘉昆太14种非遗项目,走进文化江南

嘉定竹刻、南翔小笼馒头、昆曲、江南丝竹、太仓肉松……嘉定、昆山、太仓地处江南,环境优美,物华天宝。生活在三地的祖先们围绕着“食、俗、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得以窥见江南人精致

嘉定竹刻、南翔小笼馒头、昆曲、江南丝竹、太仓肉松……嘉定、昆山、太仓地处江南,环境优美,物华天宝。生活在三地的祖先们围绕着“食、俗、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得以窥见江南人精致的生活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的精神追求。

行走江南——嘉定?昆山?太仓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展览现场


时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6月9日,“行走江南——嘉定?昆山?太仓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在嘉定区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精选嘉昆太三地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文化江南。

重点展示非遗相关文献

本次展览中的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传统手工艺、美食、音乐、戏曲、民俗等多个类别,是嘉昆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集结。

嘉定非遗主要展示文人风雅与雕刻工艺相融合的嘉定竹刻,百年历史闻名遐迩的南翔小笼馒头,载于唐代的传统民间编结手工艺徐行草编,发端于古代祭祀歌舞的嘉定道教音乐,江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的嘉定锡剧。其中,前4种均为嘉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嘉定锡剧则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入选。

(清)金元钰《竹人录》,记载明清时期嘉定竹人六十余家


昆山非遗侧重呈现被誉为“百戏之师”的昆曲,地方特色浓郁的锦溪宣卷,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昆山奥灶面,技巧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陆家段龙舞,风味独特的正仪文魁斋青团;太仓非遗则介绍了清雅明快的江南丝竹,威武吉祥的双凤龙狮,好料精工的太仓肉松,相传千年的太仓七夕节习俗。

本次展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出相关文献27件、照片205幅、实物11件。展出实物包含了嘉定竹刻作品、南翔小笼文创、徐行草编制品等,这些实物让观展者近距离接触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她们与当下生活的完美融合。

《嘉定县续志》中记载,南翔小笼是远近闻名的乡土物产


《太仓州志》中记载,肉松制法创于倪德


“我们重点展示了非遗相关文献,以凸显图书馆作为主办单位的文献收藏特色。”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旭介绍。相关文献中包括体现历史脉络的地方志书《嘉定县志》《嘉定县续志》《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嘉定县卷》《南翔镇志》,介绍非遗文化的专题文献《竹人录》《嘉定县锡剧团锡剧史料及外购剧本》《草编艺术》《南翔小笼》《道教经忏》,还有19世纪末期以来刊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刊资料,这些文献记载了非遗的发展变化,为展览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撑。

现场展示的部分文献


展览筹备期间,嘉定区图书馆除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以外,还补充购入了部分文献资料,包括锡剧剧本《珍珠塔》《双推磨》以及《上海道教音乐》《徐行草编》等。部分文献资料在展览中现场展出。

此外,嘉定区图书馆积极与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嘉定区文化馆、嘉定区徐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嘉定区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单位取得联系,搜集非遗的相关资料、实物,力求在展览中多角度呈现嘉昆太非遗的历史渊源、特色内涵、制作技艺、传世精品、代表人物、保护传承等。

展览之外,还有体验、行走活动

展览开幕当天,一场国家级非遗“徐行草编”草编花瓶制作体验在嘉定图书馆举行。“徐行草编工艺”上海市级传承人王勤带领读者了解徐行草编的历史和工艺,并现场体验编织草编花瓶。

徐行草编


徐行草编和嘉定竹刻同被誉为嘉定南北“二宝”。据文献记载,徐行草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编结手工艺,其渊源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据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考证,徐行的黄草拖鞋在唐代已作为苏州的土供之一。唐初,嘉定东门外澄桥附近的居民开始用野生黄草编织蒲鞋,后来发展到赠送亲友并上市出售,成为朝廷贡品之一,到当下已有千余年历史。到清同治年间,嘉定形成了以徐行镇为中心的黄草编织区,成为本地农民一项主要的家庭手工业。

徐行黄草质地光滑坚韧、色泽淡雅,用它编织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染色或缀以鲜艳的花纹图案后更显精致美观。草编既是工艺制品,又是自然环保产品。

王勤带学员体验徐行草编


“左手挑经、右手捻纬,经要拉直、纬要拉平,纬线一边编织,一边手捻向内旋转,这样编织效果比较圆润。”体验课现场,面对学员的请教,王勤口中解答,手头一刻不停熟练地演示,几分钟时间,花瓶又“长高”了一圈。

王勤形容徐行草编技艺“上手蛮快,学精很难”。现场学员体验的,是最基础的双绞编。从最基础的手法出发,能够变换出很多复杂的花样。

生于长于徐行,王勤从懂事起就看着妈妈奶奶做草编,很小就开始打下手,“搓搓绳子”,耳濡目染学会了这项技艺。黄草在她童年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寒暑假,孩子们还会凑在一起比赛,“看谁做得多、做得快”,编织好的草编换成钱,成了他们的学费、学习用品。

如今徐行草编成为国家级非遗,王勤的工作里多了一项普及草编。多年来,她始终奔波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路上。在校园,越来越多孩子对徐行草编产生兴趣;在社区,也有很多中老年人来体验草编,重拾儿时记忆。

这场活动亦是“行走江南”系列活动之一。据朱旭介绍,展览之外,主办方还将推出“阅读?行走:江南园林与非遗”线下行走体验活动,带领读者实地探访江南古典园林——古猗园,在轻松愉悦的游园过程中深入了解匾额楹联、竹刻艺术、园林营造技艺等园林中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感悟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随后在昆山市图书馆、太仓市图书馆展出。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