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雍正帝后“对话”姑苏乡贤,苏博新展明清肖像

1722年隆冬,康熙驾崩,雍亲王胤禛登上帝位,雍正王朝由是开始。他在位的一十三年,虽从未像康熙及后来的乾隆一样“南巡”,但其实与江南渊源颇深,也深度影响了江南社会的发展。4

1722年隆冬,康熙驾崩,雍亲王胤禛登上帝位,雍正王朝由是开始。他在位的一十三年,虽从未像康熙及后来的乾隆一样“南巡”,但其实与江南渊源颇深,也深度影响了江南社会的发展。

4月4日,“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对外展出,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朝珍品肖像文物《胤禛朝服像轴》《孝圣宪皇后朝服像轴》《孝敬宪皇后朝服像轴》《胤禛十二月行乐图轴·五月竞舟》,以及禹之鼎《纳兰容若像轴》等肖像画作,同步展出的,还有苏州博物馆藏《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明人像册》《随园请业图卷》等苏州名贤、望族、女史肖像。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现场


此次展览聚焦先贤文化,分皇室贵胄、景行维贤、乌衣门第、文人逸士、闺阁才媛五部分,展品以明、清(1368—1912)两代创作的肖像画为主,辅助以近现代所绘明清人物肖像画,汇集了曾鲸、禹之鼎、顾见龙、华冠、郎世宁、任颐等肖像画流派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涉及的历史人物从先秦直至清末逾120位。其中,《雍正十二月行乐图》、沧浪亭五百名贤肖像拓片册、清代苏州“彭、宋、潘、韩”四大家族的传世肖像等文物,将在展厅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的内容策划、苏州博物馆学术科研部杨泽文现场对澎湃新闻说:“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传统肖像画具有逼真写实、形象动人的特点,其立足于人物,并将山水、花鸟等有机结合,形成鲜明的特色。明清两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绘画受此影响有了新的突破,这其中肖像画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肖像画中像主人物所具备的道德素养、智慧才能、豪情壮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在展示传统肖像画技法的同时,展览也着力弘扬先贤事迹、传承先贤文化,引导观众‘见贤’而‘思齐’。”

雍正帝后像领衔,历代皇室肖像群展

现场展出的胤禛朝服像轴


进入展厅左转,《胤禛朝服像轴》《孝圣宪皇后朝服像轴》《孝敬宪皇后朝服像轴》三件巨幅帝后像随即映入观者视线。位于中间的《胤禛朝服像轴》,画面上雍正皇帝身着明黄色彩云金龙夏朝服,头戴夏朝冠,顶贯珠三重,冠前饰金佛。胸前佩戴东珠朝珠,其上间系绿松石纪念三串,腰系朝带,足蹬石青色朝靴,这是雍正皇帝参加盛大典礼时的服饰。据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介绍,此图用笔工整精致,色彩华丽鲜艳,人物神态端庄威严,是宫廷画家精心创作的皇帝肖像画。从“冠上无梁”(“梁”为清帝朝冠顶座左右两侧的n形装饰,雍正晚期出现)的装饰风格看,当属雍正早期的绘画作品。

现场展出的孝圣宪皇后朝服像轴


现场展出的孝敬宪皇后朝服像轴 


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清代满族统治者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衣作绣,锦为缘”、“续衽钩边”和“朝服祭服,襞积(朝袍腰部叠褶处称襞积)无数”这些中国古代服饰的传统形制与带有满民族风格的“披肩领”和“马蹄袖”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彰显了其“马上得天下”的辉煌历史,同时亦注重到实用性,并最终使其制度化,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改革中的典型范例。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展出,苏州乡贤汇聚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展览现场


名贤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对国家、民族、地域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纵观我国历史长河,儒文将武老百姓自发的为其绘冠裳肖像以作纪念,也体现了这一地区共同的认知和风尚。展览的第二章节“景行维贤”展出的便是以苏州地区为核心的名贤肖像。

清 顾云臣绘范仲淹半身像轴


清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


其中清《沧浪亭五百名贤像拓片册》系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五百名贤画像的拓本。清道光七年(1827),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处见其所藏吴中名贤画像三百余幅,在这基础上,广为搜集,又得二百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墓刻石。时值江苏布政使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遂购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储石祠中。五百名贤画像收录人物始自春秋,止于清代,跨越年代之长,人物之多,绘制之精,镌刻之工,在清代石刻中颇为罕见。祠中有清人对联:“百代集冠裳,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三吴崇俎豆,维风励俗,岂徒在科第文章。”

古画里的文人逸士,从纳兰容若像看到石谷留耕图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寻找灵感,涤荡心灵,将自然山水作为抒发思绪的媒介。另一方面,家庭也是他们心灵重要的栖息地。他们重视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可以说,寄情山水和家庭关怀共同构成了古代文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文人逸士”这一单元展出的便是文人交游、家庭欢聚一类的肖像画。

现场展出的清禹之鼎纳兰容若像轴


   

清 谢彬绘石谷留耕图吴历补景卷  


其中《谢彬绘石谷留耕图吴历补景卷》未落年款,或系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之后所作。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翠应邀第三次入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绘制。事毕,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回乡,之后隐居不出。图中王翠身着布衣长衫,单手持书,立于石后,面部清癯,眉须花白。左侧两棵老松枝干粗壮,后方良田阡陌。人物以淡墨勾定,面部施烘染,有凹凸之感;树石皴染兼用,笔墨沉郁,气韵古朴。

现场展出的清谢彬绘石谷留耕图吴历补景卷(局部)


吴历(1632一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画学王时敏、王鉴,在二人指导下临遍宋元诸家,并取王蒙、吴镇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谢彬(1601一1681)字文侯,号仙癯,浙江绍兴人。后随父居杭州。曾鲸弟子。工写真,面目传神,略施数笔即喜怒毕肖。与沈韶、徐易、张远等为“波臣派”代表画家。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现场


 

现场展出的《清代学者像传》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现场还展出了《清代学者像传》。据编者叶恭绰序,1928年其祖父叶衍兰手绘《清代学者像传》影印出版,风行一时。时恭绰干是欲拟续辑,经过二十年的收集资料,最后请江西杨鹏秋摹绘成册。各像来源有据,摹本规格统一,是一部重要的清代学者像册。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多角度感悟先贤事迹,此次特展还特别推出了“知者相随:跨越千年的古今对白互动区”和“时空肖像馆”两个数字展项,观众可以通过屏幕与数字复原的先贤形象对话,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和思想,也可一键上传个人相片,生成独属于自己的古风肖像,在跨越千年的奇妙之旅中,与知者相随,感受与古代艺术风格交融的独特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联合主办,故宫博物院、南通博物苑、无锡博物院等文博单位共同支持。展览将持续至7月7日,展期内苏州博物馆还将邀请研究明清肖像画的专家教授开展多个专题讲座活动,并举行先贤绘本诵读、肖像画绘制体验等系列教育体验活动。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