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发挥强大的影响力(一)

高效领头羊 作者:(英)安格斯·麦李奥 著;李杨 译


  你是否曾经想要做某件事,但因怀疑或推托,直到后来太迟了,事情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有多频繁呢?这就像内心里有两股相反的力量:一股力量希望负责并设定议程,另一股力量却不太愿意追随。这是内心的表现(或象徵),"团队"里的状况也是如此。事实上,如果在团队"内部",领导和追随都无法发挥效用,那么在真正的团队"外部",又怎么谈得上优秀的管理或追随呢?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就是从我们的"内心团队"开始的。

  这种自我认知提供另一个范例,让人在个人表现跟不上自己既定进程的情况下,得以重塑情境。这个过程和往常一样,其中包含学习。从那样的学习过程中,可能有新的抉择伴随积极的行动湧现,也可能因为成功而带来的满足感。

  除非追随者把船帆调整好,设定航线,否则领导或引导毫无方向可循。我们的"内心团队"也需要外力激发,才能够确保成功。要做到如此,领导人/引导人也必须评估"追随者的需求"。

  了解追随者的需求,才可能以吸引人的方式定出足以"影响"追随者的方向/计划/政策。如果做得好,追随者会受到激励(内心上)而开始动工,并顺利完成工作。这里有一套"提升能力的信念"!

  我们来看看一个实例,以及几项照顾我们内心追随者以确保成功的新工具。一旦了解了这个方法在内心运作的方式,就可以看清楚同事的需求,更了解他们,可以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这么做的附带好处就是改善团队的表现。

  保罗想参加一个意大利文课程,方便他在与一个新的国际公司共事时能够取得某些优势。他非常明确地知道这个课程对自己和团队的好处在哪里。课程的上课时间在周二的午餐时间,对他的工作不会有什么大影响。可是他在头四节课里就缺席了两席,训练发展部门经理跟他谈到这件事。

  有两个已经探讨过的技巧可以改变这个情况:优先顺序法(决定先采取哪一项行动),以及透过"完成承诺之准则"进行评估(包括自信心分数),来检验由他担任领导者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当保罗进行这类探讨时,他发现自己的自信心分数10分里只得了5分。他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有许多是受"外在力量的驱使"。他觉得自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回应。他认为,如果有一份任务在接近周二午餐时间出现,他一定会错过当周的那堂课。

  重塑策略(例如,提出问题,以便深入了解)可能会揭露像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不在或生病了该怎么办?到时谁来接我的工作?

  然后一套新的行动自然就会产生:

  ◆ 我会和柯林及楚蒂谈谈周二午餐轮值的事。

  ◆ 温蒂都是在周三午餐时间打简易篮球,所以如果我主动提议在每个周三帮她的忙,那么她或许可以在周二帮忙我。

  等保罗查看他的自信心分数时,他看到分数已经提高了,但还不够高到让他产生去上课的动机。

  保罗又试了另一个重塑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更高深的意图或恩赐是什么?

  他的经验(收获)可能是,他以前曾经碰过这种情况,而且他也注意到,自己在上一家公司也碰过类似的情况。这或许会让保罗自己的行为有一种新的了解。他可以检验自己的目标是否与自己的身分、意图和价值观相合,由此查看不愿意追随的那个他是否可以被这个认知所激励。这些思考策略允许保罗重新抉择,产生更好的(自我)影响技巧。

  保罗还是有点儿迟疑。他的自信心分数已经增加了,可是有一部分的他,也就是追随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很确定要去上周二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有另一种叫做"向下归类"的策略。其基础是另一个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阻挡我?"

  │引出追随者的需求:向下归类│

  保罗运用这个问题,找出更多与他内在那个不情愿的追随者相关的资讯,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请想像一下这一段内心对话:

  保罗:我还是不确信自己会每次都去上意大利文课。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阻挡我?

  追随的保罗:我学会意大利文的速度比一般人慢。

  保罗:是什么原因阻挡我无法快一点学会意大利文?

  追随的保罗:我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准备、复习以前的功课及课前预习。

  保罗:是什么原因阻挡我多做准备?

  追随的保罗:我现在想不出来,可是我不希望自己和其他经理人在一起时看起来像个傻子。

  保罗:是什么原因阻挡我在上课时显得聪明伶俐?

  追随的保罗:同样的答案,是准备工作。

  保罗:是什么原因阻挡我进行准备工作?

  追随的保罗:没什么原因,我只是想那么做!

  引出追随者的需求就会产生行动。保罗现在有两项连锁的行动:赶上自己的时间进度,以及周二去上下一节课。回到"完成承诺之准则"可以让他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做那些事。当然,保罗身上还有领导的那一部分想去上意大利文课。或许如果那一部分的他不得不去上课,也许更能激励他追随的那一部分去执行行动计划。为了引出这一部分的相关学习,我们还要介绍另一个叫做"向上归类"的策略。这种引出的技巧涉及另一个问题:"那么,那样对我有什么好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