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4)

掌控力 作者:吴宏彪


作为领导,要充分了解人的心理,在任何时候做出适宜的反应,而不是图一时之快,乱了章法。领导者还应做到“用人不疑”,对下属多一些信任,这样使下属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承认与赏识,自尊高度实现,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和满足,从而发挥工作热情,以图相报。有作为的领导者,对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都具有共识,视之为调动人积极性的一条共同经验。

战国魏文侯明明知道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却偏偏派他去攻打中山国。因为他通过大量事实和别人的介绍,知道乐羊忠于自己的事业,会大义灭亲,而且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乐羊灭掉中山国回朝后,魏文侯赏给他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朝臣攻击乐羊的奏折密信,但是魏文侯了解乐羊,选择了相信他,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藏书任将”的故事。

信任是对一个人深刻了解后,从思想到实际行为都对对方有了充分的认识与赏识。对于下属要多点信任,关键之一就在于领导者本身要能够明辨是非,善于识破谗言诽谤。

领导者如果对下属总是疑神疑鬼、听风就是雨的话,必然会招致恶果。这样,下属往往进退两难,无所适从,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对下属无端猜忌,心生芥蒂,长此以往,误会丛生,继而反目,那么只有成为孤胆英雄的下场了。如若一时无法断定,是否值得信任,那就保留一定的制约,不必放手,必要时要通过实际考察。但是如果已经充分了解,则应以诚相待,予以信任,放心托付,大胆使用,领导者在此应该具有非凡的胆识。

“士为知己者死”是多少领导人渴望、期盼的效果。然而,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这就需要领导者爱护、关心、尊重与信任下属,只有这样才能安排下属,掌控全局,达到双赢。

人是感情动物,不是只有物质需求,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的先后顺序来看,分别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领导者在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的时候,如被信任受尊重,他们才会觉得领导者可亲可近,内心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这样会更好地鼓舞士气,从而提高生产率。

在中国,早就有“曲终奏雅,逆取顺守”之说。也就是说在争取权力的过程中依靠欺诈、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而成功后则应该表现出仁慈与信义等,这样才能淡化、平息臣民的怨恨,回笼人心。倘若继续施暴,毫无德行,就会使属下“旧恨添新仇”,更加不满,也就很难巩

固、维护已有的统治。

马基雅维利在其《君王论》中说:“君王要想确保他的大臣对他效忠,就应该替他的大臣着想,要尊重他,要让他富有,要予以仁慈的关怀,赐给他荣誉,授给他重任;这样,让他看到他是怎样地依赖于君王,让他获得了显爵厚禄之后,不会企求其他的富贵……当君王和他的大臣处于这样的相互关系中时,他们是能够彼此信赖的。”

这里再次强调领导者要协调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妥当使用他们,这样人才的决定作用才得以发挥。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作为领导者,要注意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信任员工,予以重任,让他们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一个组织的建立与运行不仅需要一些合乎逻辑规则的管理,还需要一种美好的感情,一种自豪的主人翁精神。这种精神给予员工自信心和热情去完成一种创造。

要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就应该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决策,鼓励员工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果掌权者不去考虑不同的意见,不去聆听多种声音,那么他的思路、眼界就会非常闭塞。所以,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往往寻求不同的意见,这样自己就可以参照综合,在各种选择中进行决断。

同时,这种积极纳谏的机制可以激发不同员工的想象力。领导者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不管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方面,都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否则就难以开拓新的局面。虽然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这种人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稀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