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节:凝聚人心的组织力(4)

掌控力 作者:吴宏彪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总规律。因此,实际工作中,领导除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汲取人民群众意见中的精华,根据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路线外,还要把这些政策、路线贯彻到人民群众之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并在群众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丰富和发展。使领导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身为领导,最不该发生的事情就是群众一见到你,就像鱼群似的逃开,那样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发现并吸收到群众的智慧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领导与群众之间缺乏应有的感情和体谅。我们都知道凝聚土壤的是水分,而凝聚人心的是感情和体谅。

古时候有个“灭烛绝缨”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晚宴,突然刮来一阵疾风,照明的蜡烛被吹灭,顿时宫中一片大乱。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人扯住了自己的衣袖,便灵机一动趁机拔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跑到庄王面前告状说:“有人趁黑想侮辱我,我拔下了他头上帽缨,等灯再亮时,看谁帽上没有缨,就请大王把他抓起来。”

庄王说:“酒是我请大家喝的,喝多了难免失礼,我怎能为显示你的贞节而辱没我的部下呢?”说罢,举杯喊道:“今日大家同我喝酒,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

于是等众大臣们都拔掉了帽缨,庄王才命令重新点烛,最后宴会尽欢而散。席散回宫,妃子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

楚王笑着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失态,本是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大煞风景?”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调戏君主的宠姬,无疑是对君主的羞辱。这属于大逆不道之举,若犯了此罪,是在劫难逃的。楚庄王能够原谅部下的不轨,还想方设法替他打马虎眼,确实是有胸怀和度量的。

而楚庄王这一招,也的确收到了绝好的效果。

三年后,晋国入侵楚界,庄王率军迎敌,有一位军官英勇无畏,奋不顾身,随即叫来询问,此人答道:“臣下就是被王妃拔去帽缨的人,大王宽容而不治罪,我就一直想用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说完又率部杀向敌阵,终于打败了晋军。

如果当初楚庄王听从了宠妃的话,一气之下处置了这个“罪犯”,就不会有三年后的感恩拼杀、奋勇杀敌、打败晋军的结局了。

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如果失去了感情和体谅,就像绿洲失去了甘泉。增进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和体谅,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善于扮演群众角色”。作为领导,要做好团结人的工作,那么首先必须学会处理好与不同类型的人的关系,使自己的人际修养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领导广结“人缘”,并能以自身为核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人际磁场”。

这与领导的个性特征有关。一个热情开朗、风趣幽默的领导比一个偏执狭隘、无视他人存在的领导更容易使人亲近。领导必须能够调节自己的性格,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由于领导的人际关系层次多、内容庞杂,这就要求领导的性格理智,能以自身的控制力来支配其言行。

那些喜欢信口开河的领导会给人带来思想情绪上的不稳定;而领导性格上的急躁与草率,会给人一种沉稳不足、鲁莽有余、难以胜任和成就大事的印象,更让其他人大受其苦,不得不经常对领导察言观色、处处小心。

清醒的领导一旦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将影响到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就会努力完善自己的性格,以免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陷入困境。而且领导要善于以自己的才能因素来吸引周围的人,只有当人们对领导的才能由衷钦佩时才会与之接近,才会被领导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时“人际磁场”便开始产生了效应。

另外,领导还必须与不同类型的人和人群进行经常性接触和交流,以开拓其人际关系中的“荒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际磁场”效应波及到更广泛的区域,收到最好的效果。这个人际磁场不是真空的,不可能不发生任何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不是“同化”群众,就是被群众所“同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