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节:凝聚人心的组织力(7)

掌控力 作者:吴宏彪


人的内在思想(如感觉、感受、想法、思想等)和外在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这不只是领导者要不要表现、要不要表达的问题。领导者在进行一般的人际沟通时,有一半是表现在讲话的声调及弦外之音上,另一半则是通过人体的姿态、动作和表情等去实现。当然,装束、距离等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人际沟通时,又必须把握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含义,领导者没有对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或不了解对方,在沟通时就会带来表达的障碍。

那么如何扫除这些障碍呢?接下来是选择正确的沟通渠道。领导者行使权力,不只是一个做出决定、发出指示、进行部署的简单过程,还要伴随细致的、艰苦的引导工作,以疏通权力运行渠道。这就要运用沟通、疏通的方法。渠道畅通了,关系理顺了,权力才会“顺流而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上下通气的必要条件。只有通气,才能团结;只有民主,才能集中。所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运用沟通的方法与艺术,善于选择正确的沟通渠道。

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组织系统依据组织原则、程序、规定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会议便是其中的一种,同时还有通过制度、通报的流程与下属接触。还有非正式的与职工的密切接触。面对面的交谈最能够调动人,保持相互信任,激发职工热情,有的领导把自己的管理原则,称作是“看得见的管理”。他们的一个原则就是下属应该了解领导,应该知道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领导应该听些什么事情。对于领导自身而言,应该知道事情的进展情况;对下属而言,应该知道领导关心进展情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法。此外领导还要参加集体活动。领导者经常参加集体活动,这是非正式沟通的一种好形式。可以与群众建立一种平等的、平和的关系。

在沟通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领导自身要多做否定,切忌先入为主。沟通是为了请教、交流、说明、求助,领导要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不耻下问。沟通之前,对自己的意见应打上一些问号。诸如:正确不正确?全面不全面?可行不可行?多思考、勤观察、常倾听、好反省,而不是先入为主,把主观意志强加于人。

其次是坦陈己见,切忌似是而非。沟通是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过程。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意见,能够让他人进行比较性的思索,鉴别其准确性、可行性。只有比较才能鉴别。

再次,启发对方,切忌走过场。沟通不是为了装门面、走过场、图好看,让人家说有民主作风;而是真心实意地集中群众智慧,发挥群体效应,以便正确决策、正确行使权力,把事情办好。

因此,沟通时必须态度诚恳,从正面反面启发对方,充分听取意见,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地一扫而过,走形式。

最后是认真分析意见,切忌草率下结论。经过沟通得来的意见,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要对之做细致的整理、归纳,客观地分析、判断,或通过会议形式再行沟通,做出最优决策或满意决策。下结论时切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能听风就是雨,草率下结论。

领导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行使权力,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渠道,多方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语言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所以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很大程度决定了讲话的效果,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传递也是作为领导需要精练的一门技艺。这包括领导如何提高讲话水平,如何打动群众,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讲话风格。最为重要的是,领导一定要讲真话,实在、准确,还要通俗易懂。假话、套话都是群众不能忍受的,这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还影响了群众积极性的发挥,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说话是一门艺术。谈吐是一个人的标志。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一种特殊的场合,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例如,教师工作有教师语言艺术,外交工作有外交工作语言艺术。而对领导工作来说,也同样有领导者的语言艺术。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文才”与“口才”,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就必须努力掌握语言艺术。话说得合宜,会使人笑,令人服。然而一句话说得不合适,就会让人哭笑不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