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节:志向的秘密(5)

做你自己 作者:(美)彼得·巴菲特


我来讲一对合作伙伴的故事吧,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恰可以给我们作为最好的范例。

两个伙伴中的一人,从小就认定要当作家。"关键不是才华,"他说,"而是因为我的性情。虽然我和其他孩子相处得很好,但是当我真正全身心地专注于某事时,我还是喜欢独处。能够与内心对话,能够探寻其中因由,这对我都是非常重要的。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有很强的纪律性,但必须是'自'律。如果其他人试图支配我的话,我往往会表现得固执、粗暴、叛逆。所以,我不适合受雇于人,我想我会因此失去95%左右的工作机会。"

最后这句话,对确定志向很有帮助:通过明确什么是我们不想做的,来简化选择!

总之,这个朋友决意当作家,他还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备选方案。我一生中只动摇过两次。一次是刚上大学的时候。事实上,把写作当做谋生手段看上去非常冒险,所以我初步打算念医学预科,但在第一次进生物实验室并不得不解剖一只青蛙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我意识到自己神经太脆弱了,绝对当不了医生。第二次心血来潮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我在总统竞选期间当过民意调查人,这个工作真的非常有趣,它使我有机会跟很多人进行交谈。但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呢?因为这能使我获得写作素材,写作永远是我最在乎的事。"

因此,这个朋友决定,不管有多冒险,他都要以写作为生。"很幸运,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我还年轻,还能够坚韧地面对所有不可避免的反对意见,"他说,"我基本上身无分文,直到30岁之前,我还一直像个穷学生一样生活,但我并不介意。我做的是我想做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准确,我只是无法想象如果从事其他职业将会怎样。"

总之,这个朋友的人生,显然是以自己的工作志向为中心。

相反,他的合伙人则信奉一种截然不同的职业观,但我认为这也行得通。

"我从来没有想过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他说,"也从来没想过拥有一种职业。我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承认赚钱的必要性。但是,我把它看成一种手段,不好也不坏,它只是你维持生活所必须做的事情。"

正如他的合伙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注定要成为作家一样,这个人从小就知道,他完全不想被某份工作束缚。"小学的时候,"他回忆道,"老师通常都会提一个问题: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孩子们会说:消防员、航天员、科学家。我则会说'快乐'。有的孩子告诉我说这不是一份工作。我记得自己当时就想'才怪,它就是一份工作'!"

"当时,"他说,"我真的无法解释这种感觉,不过人们生活中的主题无外乎创业、赚钱、买车、买房--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快乐。那为什么不切入重点,直接追求快乐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