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融入中国(2)

芯故事 心感动:英特尔企业文化的力量 作者:裴晓风


说到 2006年至今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变化,我喜欢用“融入冶一词来形容。我认为,英特尔在中国的政策是一致的、延续的、不断强化的。我们也深深认识到,当中国 IT产业、中国 PC市场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必须将自身的发展战略融入中国的国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机会,使企业、产业拥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融入中国的路径·

自 2007年 1月 1日起,英特尔中国区正式被总部划为独立的大区进行销售与市场运作。而今,英特尔公司已经成为在华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员工人数超过 7,500人。英特尔中国也是英特尔全球部署最全面的第二大机构,包括了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营销———英特尔大连芯片厂是英特尔亚洲首家晶圆制造厂,英特尔成都工厂是世界一流的芯片封装测试厂,位于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专注于前瞻性嵌入式系统研究,位于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则是英特尔在中国的研发基地和创新中心。

在我看来,英特尔“融入中国冶的主要举措有四:一是重视学习和研究政府的政策方向;二是与合作伙伴一道创造新的业务增长机会;三是助力所在区域构筑可持续成功的创新环境;四是恪尽责任、做最优秀的企业公民。

肇始于 2008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金融风暴也曾一度波及到 IT业———由于当时没有人能准确预测风暴的危害与持续时间,因此,当中国政府推出 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及“家电下乡冶等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时,英特尔在国内的合作伙伴们自然渴望国家能将“电脑冶纳入到下乡的产品系列中。也就在那个阶段,我们发现将产业发展融入国策大方向的重要性。唯其如此,IT产业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推动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国家进步。但是英特尔并没有直接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电脑下乡的建议,而是设法响应和满足伙伴们的要求,提供用于合作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数据分析及其他帮助。英特尔一直在对政府的新议程、新动向进行研究,包括“十二五冶规划明确的关于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相关技术趋势,以及本土技术创新、低碳经济、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等等,都被纳入到我们学习探讨的范围内。

个人计算已经从多年前“多对一冶(多位用户分享一台 PC的应用)演进到“一对一冶 (PC普及后每位用户都拥有自己的设备)再到目前的一对多(每位用户均可经由 PC、智能手机等多元化设备连入网络,创建内容或享用内容),产业合作伙伴所面对的业务增长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多。随着如 iPad这样以娱乐、信息享用为主的新型终端不断涌现,英特尔将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创新、为亿万用户创造更美好的体验。

那么,如何在业务所及的区域构建可持续成功的创新环境?我们不妨举例来说,英特尔在成都投资的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经过三次增资,目前的总投资额已达到 6亿美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落户成都的最大外商投资项目之一———对英特尔来说,当初在中国内地(而非沿海发达地区)设立规模如此庞大的工厂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毕竟十年前,很少有世界级巨擘会考虑进军中国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好在英特尔是一家“数据至上冶的公司,我们中国团队为选址问题殚精竭虑、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研究,同时深受“西部大开发冶号召的鼓舞,最终促成了英特尔与成都的“联姻冶。

我曾陪同英特尔前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多次去成都。在贝瑞特首次与当地领导座谈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极其看重与英特尔的合作,因为该项目不止意味着英特尔的大手笔投资,还有助于进一步招商引资,吸引英特尔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跟进落户成都———贝瑞特对此的评论是,英特尔此举固然会有助于成都的招商引资,但更重要的是对当地及西部人才的培养、挽留、吸纳的价值,而人才的集聚将在更长远的未来为成都提供延绵不绝的创新动力———后来当贝瑞特再度走访成都时,当地政府领导指出,正如之前的预计,成都厂的示范效应不但引来了大批半导体企业入驻锦官城,还使成都第一次出现了优秀人才回流甚至举家迁回的情况。人才的储备成为成都未来创新的泉源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