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作者:(美)海曼·P·明斯基


1975年第一季度,美国和世界经济似乎在迅速走向衰退,其严重程度直逼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这种震动世界的经济衰退在1982年年中再次上演。国民收入大幅下滑,失业率急剧上升;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银行、金融机构、市政府、商业企业或者整个国家承认陷入融资困境。例如,1974年10月,纽约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损失数10亿美元(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在当时是美国倒闭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1975年初,纽约国民担保银行融入10亿美元以避免融资困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1974-1975年,倒闭的银行和受冲击的资产数量多于二战以来的任何时期。而且,拥有200亿美元资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行业(REIT),受到融资困难的严重影响,导致大量的公司破产和员工失业。1982年,这种恐慌的情绪蔓延到了储蓄银行,继而在当年年中导致了大量银行的破产——包括俄克拉荷马州宾夕法尼亚广场银行——一些掌握着美国经济命脉的银行受到致命的打击,比如大通曼哈顿银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和Seafirst。之后,1982年年中,墨西哥比索崩盘,拉丁美洲国家面临着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债务。[ 1981-1982年的危机在1984年又一次重演,起因在于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大银行联盟阻止了挽救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资金注入行动,拉丁美洲国家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威胁着很多大银行的偿付能力。]

此外,1975年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纽约城市银行的财务危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倒闭、埃迪森联合公司需要向美国政府出售资产以履行还债义务以及Pan Am.的濒临破产。1982年,虽然没有发生市政当局财政的破产,但是,像International Harvester和Braniff这样的公司几乎每天在隐蔽地或公开地破产。在这两个历史时期,金融混乱似乎都带有传染性,公众预期所有的资产价值将会很快受到影响。金融危机似乎爆发在即!但是,在1975年5月和1982年11月,这场经济下行的趋势戛然而止,一轮强劲的经济上升周期开始了。

发生在1974-1975年以及1982年突出的金融不稳定并非独立的事件。从1966年以来,美国经济时续时断地表现出普遍的不稳定性。1966年、1970年和1979年的金融混乱已经隐藏了严重的危机,但是这些危机从影响范围和数量级来说都赶不上1974-1975年和1982年。尽管1974-1975年和1981-1982年的融资困难比其他时期的危机更为严重,甚至货币市场参与者和监管部门都像面临1929-1933年爆发的全面金融危机那样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但并未发生全面的金融危机。

1966年金融困境之后紧跟着出现收入增长停滞和失业小幅上升,这两者同时发生时被称为增长性衰退。之后出现了四次产生金融危机的阶段,分别是1970年、1974-1975年、1979年和1981-1982年,都造成了经济衰退;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是1974-1975年和1981-1982年。主要由于存在持续的融资困难,1974-1975年经济下降的深度以及随后经济复苏的不稳定特性,使得1974-1975年要么发生温和的经济下滑,要么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1981-1982年的经济衰退也具有相同的特征。

1966年之后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非美国经济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的唯一证据。1966年之后的时期,美国经历了和平年代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在经济扩张导致的金融危机时期,通货膨胀率高于之前经济扩张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尽管在1975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失业率都处于高水平,生产能力利用率处于低水平;但是,在1981-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之前,基础通货膨胀率的年增长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未明显低于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